驫舞劇場 蘇威嘉《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一個時間性延長的流動型舞蹈展演計畫。在創作的整體脈絡發展上,探索傳統劇場空間外的各種可能性,透過不同空間與時空狀態,刺激編舞者蘇威嘉,生產出新的身體素材。特別在衛武營挑選了一個具有聚光等效果的樹冠大廳,試圖讓觀眾環繞觀賞,創造有趣的觀舞經驗。
一盞燈、一位舞者、一幅持續細膩流動的身體雕塑形式,在人來人往節奏快速的都市樣貌中,可以呈現什麼樣的互視與對話?當人們開始停下腳步,自由地觀看這幅動態形體時,對他們的生活、社會身體的制約性,有可能產生什麼樣的擾動與想像?而對於編舞者與舞者而言,透過在不同的公共空間中,隨著時間性累積而開展的編舞與表演經驗,可以與觀眾有著什麼樣不同的連結?能夠對於編舞的觀看與被觀看之間,有著什麼樣的刺激?
這是編舞者蘇威嘉,在十年編舞計畫《自由步》中,對於即將來臨的第六年,期待更能進入的不同時空與創作思維,走出劇場,也走出舒適圈,讓《自由步》更大膽地探索,舞蹈與群眾,自由地相遇,創造當下那細緻而無可取代的感動。
《自由步》是蘇威嘉的十年編舞計畫,也是一種對於當代舞蹈與編舞形式的思考,蘇威嘉持續與不同的舞者及其身體質地為素材,以如同雕塑的創作方式,細密刻畫每位舞者的形體,開挖他/她們未曾展現的姿態,以如此古典而純粹的創作方式,透過長時間性的凝結與蒸餾,讓一幅幅的當代身體風景畫顯影而立,同時也以此展現其對於舞蹈之於當代,如何被欣賞、被討論,以及如何邀請觀眾進入舞蹈的編舞者觀點。
演前導聆
4/13(六)14:40-15:00於樹冠大廳由張欣怡與蔡宛璇進行演前導聆
4/14(日)14:40-15:00於樹冠大廳由張欣怡與蔡宛璇進行演前導聆
演後座談
4/13(六)17:20-17:40於樹冠大廳由蘇威嘉進行演後座談
4/14(日)17:20-17:40於樹冠大廳由蘇威嘉進行演後座談
編舞|蘇威嘉
蘇威嘉,1981出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受吳素芬教授啟發,畢業後於2004年成立驫舞劇場,長期為舞團編創新作與演出,2007年集體創作作品《速度》獲得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表演類年度大獎,2012與陳武康合作的自傳式作品《兩男關係》隔年於德國獲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金獎與最佳觀眾票選獎,2009至2013年在美國芭蕾大師艾略特費爾德邀請下,加入Ballet Tech舞團,擔任客席舞者,2013年開始蘇威嘉開始進行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加深探索線條、舞步、造型、律動與音樂及光線的關聯,追求舞蹈身體的細緻、極限,進而引領觀眾賦予表演者各種想像與情感的連結。2016年蘇威嘉於國家兩廳院擔任駐館藝術家。近年除了持續跳舞、創作,也開始關注做為舞蹈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並四處分享跳舞的喜悅於各地。
舞者|方妤婷
高雄人,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後隨即加入雲門舞集,演出《家族合唱》、《如果沒有你》及《九歌》。2015年加入驫舞劇場擔任舞者與排練指導至今,現為蘇威嘉《自由步》系列主要舞者,演出作品有《自由步-蘇威嘉最色的想像》、《自由步-沉浸式曲線》、《自由步-聽身變位》、《自由步-日光、軌跡、身影》。2017年參與『國家戲劇院30奏新章』開幕,演出周書毅編導作品《Retime》、新點子舞展陳武康作品《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同年演出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比利時尼德劇團作品《兩個錯誤間的時光》。近年,擔任國家兩廳院Outreach推廣項目《原來現代舞好有趣》工作坊教師,並於2018年擔任碧納鮑許《The NELKEN-Line》拍攝計畫動作指導。
聲音設計|澎葉生
澎葉生,1974年生於法國。聲音藝術工作者,他的創作和研究從音樂開始,並延展極廣:即興演出,電子原音音樂(electroacoustic)編曲,以及人類音樂學。他持續不斷在大自然,都會和工業環境中進行錄音工作(音景soundscape,特別在歐洲各地和其它地區(如:印度、臺灣)。這些聲音成為他編曲和CD出版品的素材,或是其它聲音創作發表的方式:時而與影像創作結合,如音樂會,聲音裝置作品,時而透過網路,如集體創作實驗,線上播放或作品下載。
其創作主軸為對於聽覺經驗的實驗和探索,他的作品經常參與在國際活動。而他的聲音創作也與其學術研究有緊密關連,其研究主題在於聲音風景,以及人與動物在聽覺上所彼此建立出的關係網絡。
近幾年來持續來臺發表聲音創作,並至臺灣各地進行田野錄音。許多在臺灣錄製的音景被轉化成一些個人編曲作品的創作源頭,且至今已有不少臺灣音景或特有的動物聲音被收錄在法國等地的出版品中。
燈光設計|劉家明
目前專職於劇場及商業活動擔任燈光設計及技術統籌之工作。
常與表演藝術團隊赴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匈牙利、捷克、上海、北京等參加國際藝術節訪問演出。現任驫舞劇場技術總監2006《樓梯》、2007《速度》、2008《骨》、2009《正在長高》、2010《M Dans》《我》、2011《繼承者》、2012《兩男關係》《翻滾吧舞男》、2013《男人與狗》《馬上三人》、2014《裝死》、2015《自由步》、2016《兩對》、雲門劇場《我知道的太多了》、劉冠詳《棄者》及董陽孜書法藝術跨界劇場2015《騷+》及2016《騷》、2016 何曉玫Meimage Dance《鈕扣計畫》、李欣芸 《心情電影院》、金光舞臺車 閃閃嘉年華《臺灣跳起來》舞台車搖滾⾳樂節、愛愛搖滾帳棚音樂節《愛,可以讓我們在一起》活動等並隨團至紐約JOYCE THEATRE、羅德島 Firstworks Festival、廣州現代舞週、法國亞維農藝術節演出。
製作團隊
編舞者│ 蘇威嘉
表演者│ 方妤婷
聲音設計│ 澎葉生
燈光設計│ 劉家明
本節目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委託製作
贊助單位
驫舞劇場 蘇威嘉《自由步-一盞燈的景身》
一個時間性延長的流動型舞蹈展演計畫。在創作的整體脈絡發展上,探索傳統劇場空間外的各種可能性,透過不同空間與時空狀態,刺激編舞者蘇威嘉,生產出新的身體素材。特別在衛武營挑選了一個具有聚光等效果的樹冠大廳,試圖讓觀眾環繞觀賞,創造有趣的觀舞經驗。
一盞燈、一位舞者、一幅持續細膩流動的身體雕塑形式,在人來人往節奏快速的都市樣貌中,可以呈現什麼樣的互視與對話?當人們開始停下腳步,自由地觀看這幅動態形體時,對他們的生活、社會身體的制約性,有可能產生什麼樣的擾動與想像?而對於編舞者與舞者而言,透過在不同的公共空間中,隨著時間性累積而開展的編舞與表演經驗,可以與觀眾有著什麼樣不同的連結?能夠對於編舞的觀看與被觀看之間,有著什麼樣的刺激?
這是編舞者蘇威嘉,在十年編舞計畫《自由步》中,對於即將來臨的第六年,期待更能進入的不同時空與創作思維,走出劇場,也走出舒適圈,讓《自由步》更大膽地探索,舞蹈與群眾,自由地相遇,創造當下那細緻而無可取代的感動。
《自由步》是蘇威嘉的十年編舞計畫,也是一種對於當代舞蹈與編舞形式的思考,蘇威嘉持續與不同的舞者及其身體質地為素材,以如同雕塑的創作方式,細密刻畫每位舞者的形體,開挖他/她們未曾展現的姿態,以如此古典而純粹的創作方式,透過長時間性的凝結與蒸餾,讓一幅幅的當代身體風景畫顯影而立,同時也以此展現其對於舞蹈之於當代,如何被欣賞、被討論,以及如何邀請觀眾進入舞蹈的編舞者觀點。
演前導聆
4/13(六)14:40-15:00於樹冠大廳由張欣怡與蔡宛璇進行演前導聆
4/14(日)14:40-15:00於樹冠大廳由張欣怡與蔡宛璇進行演前導聆
演後座談
4/13(六)17:20-17:40於樹冠大廳由蘇威嘉進行演後座談
4/14(日)17:20-17:40於樹冠大廳由蘇威嘉進行演後座談
編舞|蘇威嘉
蘇威嘉,1981出生於臺灣高雄,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受吳素芬教授啟發,畢業後於2004年成立驫舞劇場,長期為舞團編創新作與演出,2007年集體創作作品《速度》獲得第六屆台新藝術獎表演類年度大獎,2012與陳武康合作的自傳式作品《兩男關係》隔年於德國獲科特尤斯編舞大賽金獎與最佳觀眾票選獎,2009至2013年在美國芭蕾大師艾略特費爾德邀請下,加入Ballet Tech舞團,擔任客席舞者,2013年開始蘇威嘉開始進行以《自由步》為題的十年編舞計畫,加深探索線條、舞步、造型、律動與音樂及光線的關聯,追求舞蹈身體的細緻、極限,進而引領觀眾賦予表演者各種想像與情感的連結。2016年蘇威嘉於國家兩廳院擔任駐館藝術家。近年除了持續跳舞、創作,也開始關注做為舞蹈工作者的社會責任並四處分享跳舞的喜悅於各地。
舞者|方妤婷
高雄人,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後隨即加入雲門舞集,演出《家族合唱》、《如果沒有你》及《九歌》。2015年加入驫舞劇場擔任舞者與排練指導至今,現為蘇威嘉《自由步》系列主要舞者,演出作品有《自由步-蘇威嘉最色的想像》、《自由步-沉浸式曲線》、《自由步-聽身變位》、《自由步-日光、軌跡、身影》。2017年參與『國家戲劇院30奏新章』開幕,演出周書毅編導作品《Retime》、新點子舞展陳武康作品《One Dance, One Dances, One Danced》;同年演出TIFA臺灣國際藝術節比利時尼德劇團作品《兩個錯誤間的時光》。近年,擔任國家兩廳院Outreach推廣項目《原來現代舞好有趣》工作坊教師,並於2018年擔任碧納鮑許《The NELKEN-Line》拍攝計畫動作指導。
聲音設計|澎葉生
澎葉生,1974年生於法國。聲音藝術工作者,他的創作和研究從音樂開始,並延展極廣:即興演出,電子原音音樂(electroacoustic)編曲,以及人類音樂學。他持續不斷在大自然,都會和工業環境中進行錄音工作(音景soundscape,特別在歐洲各地和其它地區(如:印度、臺灣)。這些聲音成為他編曲和CD出版品的素材,或是其它聲音創作發表的方式:時而與影像創作結合,如音樂會,聲音裝置作品,時而透過網路,如集體創作實驗,線上播放或作品下載。
其創作主軸為對於聽覺經驗的實驗和探索,他的作品經常參與在國際活動。而他的聲音創作也與其學術研究有緊密關連,其研究主題在於聲音風景,以及人與動物在聽覺上所彼此建立出的關係網絡。
近幾年來持續來臺發表聲音創作,並至臺灣各地進行田野錄音。許多在臺灣錄製的音景被轉化成一些個人編曲作品的創作源頭,且至今已有不少臺灣音景或特有的動物聲音被收錄在法國等地的出版品中。
燈光設計|劉家明
目前專職於劇場及商業活動擔任燈光設計及技術統籌之工作。
常與表演藝術團隊赴美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匈牙利、捷克、上海、北京等參加國際藝術節訪問演出。現任驫舞劇場技術總監2006《樓梯》、2007《速度》、2008《骨》、2009《正在長高》、2010《M Dans》《我》、2011《繼承者》、2012《兩男關係》《翻滾吧舞男》、2013《男人與狗》《馬上三人》、2014《裝死》、2015《自由步》、2016《兩對》、雲門劇場《我知道的太多了》、劉冠詳《棄者》及董陽孜書法藝術跨界劇場2015《騷+》及2016《騷》、2016 何曉玫Meimage Dance《鈕扣計畫》、李欣芸 《心情電影院》、金光舞臺車 閃閃嘉年華《臺灣跳起來》舞台車搖滾⾳樂節、愛愛搖滾帳棚音樂節《愛,可以讓我們在一起》活動等並隨團至紐約JOYCE THEATRE、羅德島 Firstworks Festival、廣州現代舞週、法國亞維農藝術節演出。
製作團隊
編舞者│ 蘇威嘉
表演者│ 方妤婷
聲音設計│ 澎葉生
燈光設計│ 劉家明
本節目由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委託製作
贊助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