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衛武營新春系列】長義閣掌中劇團 偶,沉默了《皆大歡喜》
《皆大歡喜》特色
傳統戲曲俗諺有「三分前場,七分後場」之語,意味著後場音樂對戲劇演出具有重要地位,除了操偶的視覺性、口白、樂隊,都是構成一齣戲是否成功的關鍵。《皆大歡喜》則從聽覺形式著手,取消口白,搭配傳統北管文武場音樂,仰賴僅有視覺上對偶的姿態與行為的判斷,轉而成為「七分前場,三分後場」的表演形式跨越語言、族群、年齡的隔閡。因此,演出設定以布袋戲默劇的形式演出,期望藉由戲偶肢體語言及工藝、音樂等藝術層面的表現跨越語言的藩籬。
《皆大歡喜》劇情簡介
《皆大歡喜》劇情以單線敘事進行,因此對觀眾而言較容易理解,人物主要有公子、小姐及其童僕,引發戲劇衝突者虎精,以及解危者道士。
故事起先為公子與小姐的居家場景,公子磨墨、寫作,小姐梳髮洗臉,書僮與ㄚ環在旁伺候。而後僕人背著書箱隨公子一同外出,翻山越嶺、搭船渡江。一虎精出現,化身婆姐,公子與僕人休憩飲食後,僕人暈倒,公子驚慌逃跑,虎精在後追逐;幸一道士出現解危,道士與虎精各自使出法器大展神通,飛劍、飛球相鬥一番,道士又以葫蘆使虎精化為原形,最後順利收服虎精。公子與男僕向道士致謝,道士便攜虎精騰雲駕霧而去。畫面一轉,公子高中狀元騎馬回鄉,雜耍演員一同歡樂,小姐與公子會面團圓,書僮也順利抱得ㄚ環歸。
演出暨製作團隊
操偶師|凌名良、高鳴緯、凌名哲
樂師|陳姿穎、吳冠霆、劉士維、梁語軒、林濰瑄
團隊介紹
長義閣掌中劇團創團於1945年,迄今已有78年,傳承四代,2013年獲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連續20年獲選嘉義市傑出演藝團隊,並於2020年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TAIWAN TOP)。
長義閣以老劇團、新思維的觀念,透過「以戲養功」的形式,累積演員功底,企圖透過史料耙梳、田野調查及戲劇詮釋,去建立在地史觀,以「傳統」為劍,劃開框架,透過解構,建立屬於長義閣特有的敘事語言,讓傳統掌中技藝保有傳統元素之餘,亦能持續創新及傳承。
了解更多:
【2023衛武營新春系列】長義閣掌中劇團 偶,沉默了《皆大歡喜》
《皆大歡喜》特色
傳統戲曲俗諺有「三分前場,七分後場」之語,意味著後場音樂對戲劇演出具有重要地位,除了操偶的視覺性、口白、樂隊,都是構成一齣戲是否成功的關鍵。《皆大歡喜》則從聽覺形式著手,取消口白,搭配傳統北管文武場音樂,仰賴僅有視覺上對偶的姿態與行為的判斷,轉而成為「七分前場,三分後場」的表演形式跨越語言、族群、年齡的隔閡。因此,演出設定以布袋戲默劇的形式演出,期望藉由戲偶肢體語言及工藝、音樂等藝術層面的表現跨越語言的藩籬。
《皆大歡喜》劇情簡介
《皆大歡喜》劇情以單線敘事進行,因此對觀眾而言較容易理解,人物主要有公子、小姐及其童僕,引發戲劇衝突者虎精,以及解危者道士。
故事起先為公子與小姐的居家場景,公子磨墨、寫作,小姐梳髮洗臉,書僮與ㄚ環在旁伺候。而後僕人背著書箱隨公子一同外出,翻山越嶺、搭船渡江。一虎精出現,化身婆姐,公子與僕人休憩飲食後,僕人暈倒,公子驚慌逃跑,虎精在後追逐;幸一道士出現解危,道士與虎精各自使出法器大展神通,飛劍、飛球相鬥一番,道士又以葫蘆使虎精化為原形,最後順利收服虎精。公子與男僕向道士致謝,道士便攜虎精騰雲駕霧而去。畫面一轉,公子高中狀元騎馬回鄉,雜耍演員一同歡樂,小姐與公子會面團圓,書僮也順利抱得ㄚ環歸。
演出暨製作團隊
操偶師|凌名良、高鳴緯、凌名哲
樂師|陳姿穎、吳冠霆、劉士維、梁語軒、林濰瑄
團隊介紹
長義閣掌中劇團創團於1945年,迄今已有78年,傳承四代,2013年獲嘉義市無形文化資產保存,連續20年獲選嘉義市傑出演藝團隊,並於2020年入選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演藝團隊年度獎助專案(TAIWAN TOP)。
長義閣以老劇團、新思維的觀念,透過「以戲養功」的形式,累積演員功底,企圖透過史料耙梳、田野調查及戲劇詮釋,去建立在地史觀,以「傳統」為劍,劃開框架,透過解構,建立屬於長義閣特有的敘事語言,讓傳統掌中技藝保有傳統元素之餘,亦能持續創新及傳承。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