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臺灣舞蹈平台】東黎舞陶 《轆轤》選粹
《轆轤》引領觀眾進入一個即將被遺忘的故事,舞者們透過肢體,闡述轆轆文化。
轆轤又稱慢輪、陶輪,是古老而偉大的發明,是陶瓷工藝革命的轉捩點。因為轆轤,陶瓷不再侷限於手捏,它讓陶匠以更快速且自由的方式塑造出更多樣的器皿,但它卻又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逐漸被世界淡忘。
《轆轤》強調陶匠與黏土間緊密的關係,透過旋轉自然產生的離心力與牽引力,發展成《轆轤》的肢體與呼吸,舞作中呈現轆轆從眾星拱月,到無人問津的過程,使觀眾感受到時代進步帶動產物的更迭汰換,所引發的情感和沉重意義,進而思考人類文化的流轉與價值。
演出暨製作團隊
編舞|陳主晨
舞者|陳愷玲、郭嫚婷、葉奕琪
作曲|林奇恩
藝術家介紹
編舞|陳主晨
新竹人,出生陶藝世家,自小在父母身邊學習陶藝。
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期間,多次參加學校創作展編創、校外演出、比賽及陶博館比賽,作品多以舞蹈與陶藝結合為題。2023年創辦舞團「東黎舞陶」。
作品《轆轤》因赴日本備前市觀摩前輩工匠用腳踢轆轤的制陶方式,引發編創發想。《轆轤》2023年獲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優選,2024年艋舺國際舞蹈節演出。
演出裝置體驗
演後5分鐘於活動現場舉辦。開演前15分鐘請洽現場工作人員登記,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2024 臺灣舞蹈平台】東黎舞陶 《轆轤》選粹
《轆轤》引領觀眾進入一個即將被遺忘的故事,舞者們透過肢體,闡述轆轆文化。
轆轤又稱慢輪、陶輪,是古老而偉大的發明,是陶瓷工藝革命的轉捩點。因為轆轤,陶瓷不再侷限於手捏,它讓陶匠以更快速且自由的方式塑造出更多樣的器皿,但它卻又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逐漸被世界淡忘。
《轆轤》強調陶匠與黏土間緊密的關係,透過旋轉自然產生的離心力與牽引力,發展成《轆轤》的肢體與呼吸,舞作中呈現轆轆從眾星拱月,到無人問津的過程,使觀眾感受到時代進步帶動產物的更迭汰換,所引發的情感和沉重意義,進而思考人類文化的流轉與價值。
演出暨製作團隊
編舞|陳主晨
舞者|陳愷玲、郭嫚婷、葉奕琪
作曲|林奇恩
藝術家介紹
編舞|陳主晨
新竹人,出生陶藝世家,自小在父母身邊學習陶藝。
就讀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舞蹈系期間,多次參加學校創作展編創、校外演出、比賽及陶博館比賽,作品多以舞蹈與陶藝結合為題。2023年創辦舞團「東黎舞陶」。
作品《轆轤》因赴日本備前市觀摩前輩工匠用腳踢轆轤的制陶方式,引發編創發想。《轆轤》2023年獲舞躍大地舞蹈創作比賽優選,2024年艋舺國際舞蹈節演出。
演出裝置體驗
演後5分鐘於活動現場舉辦。開演前15分鐘請洽現場工作人員登記,名額有限,額滿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