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的論壇須分別報名並繳保證金新臺幣500元整,每人可同時報名三日的論壇。當天全程參與論壇者,將於活動結束後退還當日保證金,未能全程參與者恕不退費。
●現場備有中/英雙向口譯。
●官網報名→繳交保證金費用→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報名後請於衛武營官網報名系統繳費期限內繳交保證金;逾期未繳者,系統將自動釋出名額。
●退費機制:報名人須主動聯絡主辦單位申請退費(artisticplanning@npac-weiwuying.org/07-2626826 ),取消報名將酌收保證金10%的手續費,報名人須於11/13前辦理申請,逾期恕不受理。
●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變更權利。
●相關問題請洽 07-2626666/service@npac-weiwuying.org。主旨請註明【2019衛武營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
【2019衛武營馬戲平台】2019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 -如何馬戲?如何冒險?—馬戲生態系統的發展、建構與串聯
馬戲從何而來,朝向何方而去?從技術培養、作品創作、團隊運作,到場館經營、平台建構、網絡發展,3天5場論壇,超過20位國內外講者,一同探究我們怎麼冒險、冒什麼險,又為了什麼而冒險,有些險能否避免?有些險,也許非冒不可?
邁入第4屆的衛武營馬戲平台,首次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共同策畫,邀請來自臺灣、亞洲與歐洲不同地區與國家的馬戲工作者,在對話、分享的過程中,共同激盪馬戲的現在與未來。透過三天的相聚,包括論壇、講座、圓桌會議等不同與會形式,針對文化政策、跨領域編創、身體技術、區域夥伴與支持系統等不同主題,公開討論與交流,促進從業人員彼此的理解與環境的整體發展。
與會者來自國家文化政策的執行單位、藝術中心、人才培訓機構、民間策畫公司,或是藝術團隊。他們是領導者、政策推動者、場館總監、節目策畫、教育家、策展人、評論者、創作顧問、導演、藝術家、表演者、團隊經理與行政等。然而無論來自哪裡、無論是誰,面對馬戲這位性格多變、調皮、任性又充滿勇氣的頑童時,我們總是要跟著他一起搖擺、平衡,一起冒險,一起馬戲。
論壇議程
※論壇共三天(11/22-11/24)須以天數為單位個別報名
11/22(五) | |
16:00-18:00 | 【論壇一】文化政策下的馬戲與街頭藝術發展
|
11/23(六) | |
13:30-15:30 | 【對談講座】馬戲的跨領域創作
主持人|劇場策展/文字工作者 周伶芝
|
16:00-18:00 | 【實作答辯】流變的身體技術─馬戲語彙的建構、發想與創新
主持人|
|
11/24(日) | |
13:00-15:00 | 【論壇二】區域夥伴與支持系統:藝術家、場館與網絡平台
主持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國際事務經理/駐團創作顧問 余岱融
|
15:30-17:00 | 【圓桌會議】如何馬戲?如何冒險?
主持人|
|
報名資格與方式
本論壇旨在提供馬戲、街頭藝術工作者相互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歡迎各界關心表演藝術產業與生態的專業工作者及民眾共同參與。
報名人數:80名,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每日論壇須分別報名並繳交新臺幣500元保證金,每人可同時報名三日論壇,當日全程參與論壇者,將於活動結束後退還當日保證金,未能全程參與者恕不退費。
活動地點:演講廳。
報名流程:官網報名→繳交保證金費用→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講者
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ARTCENA) 執行總監 葛溫諾菈.達薇
葛溫諾菈.達薇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與巴黎第九大學,曾任記者與評論家長達15年。她曾擔任國家馬戲藝術中心副總監,以及由法國文化部為青少年及兒童所發起、全國性藝術活動「美好季節」的協調員。爾後,她主導了國家戲劇中心與「牆面之外」中心的合併,整合為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並於2016年接下該中心的總監一職。著有數本關於馬戲與戲劇的書籍。
菉原工作室 負責人 孫平
展演製作人與菉原藝術工作室負責人,陸續擔任牯嶺街小劇場營運顧問與空總臺灣當代藝術實驗場C-Lab諮詢顧問。長期在各種創造性計畫中,為台灣不同藝文團體與官方機構,提供創意發想、資源整合與顧問諮詢的協力工作。多年來以實驗藝術的製作為核心基礎,持續探勘藝術未來性的研究發展,近期開始設定兒少藝術的五感研究與實踐,為擔任母職後最愉快的新挑戰。目前同時擔任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國際專案的計畫主持人。
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 總監 趙東熙
趙東熙花了五年的時間,在法國修習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自2010年起,則進入首爾市立首爾藝術文化基金會工作。他在2012年創立了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作為韓國第一個以街頭藝術與馬戲文化為主的機構,推廣相關的製作、訓練、教育與宣傳活動;此外也創立了馬戲亞洲網。這20年來,他與各個國家合作,參與了許多街頭藝術與公共藝術方面的跨國企劃。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藝術總監 李宗軒
編舞、導演及舞者,創作跨足肢體、影像、新媒體、當代馬戲等。現任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藝術總監。曾任雲門舞集、台北越界舞團、野草舞蹈聚落、玫舞集舞者。近期創作包括:2019臺北藝術節共想吧《消逝之島》,帶領觀眾於社子島空間進行漫遊式的戶外演出,為一持續發展中的創作研究計畫。2018年臺灣戲曲中心委託作品《悟空》,為臺灣少數首演前即獲邀演的馬戲劇場作品,2020年即將前往日本進行巡迴演出。2017年臺北世大運開、閉幕演出編舞。2016年高雄春天藝術節作品《奧列的奇幻旅程》近年進行臺灣巡迴,為目前臺灣演出場次最多、地域最廣的當代馬戲作品。曾擔任2016年臺北藝術節《一瞬之光 ‧ How Long Is Now?》動作設計、《人我之間》編舞等。
獨立表演者/視覺藝術家 路易・薩爾托里督瓦列
路易於 1982 年出生於巴西貝洛哈里桑塔,目前居住在芬蘭赫爾辛基。取得美術學位之後,進入比利時高等馬戲藝術學院,專攻雜耍和雜技表演,於 2008 年畢業。除了自己的表演,他還曾與不同的馬戲團和舞團導演合作,如 Rolf Alme、Liisa Risu、Reynaldo Ramperssad、Anna Nilsson,以及 Archaos、Les 7 Doigts de la Main、Hurjaruuth 等公司。2012 年,他與事業夥伴在芬蘭共同創立 NUUA 公司,並與其他四名馬戲界的新秀獲選加入「下一場馬戲」計畫。他們的《緩板》表演至今已在 15 個國家巡迴演出。在表演閒暇之餘,路易會從事視覺藝術創作:插圖、攝影和動畫。
獨立表演者/馬戲學院總監 貝德羅・薩爾托里督瓦列
貝德羅於 1985 年出生於巴西貝洛哈里桑塔。他 14 歲開始加入馬戲團。一開始只是愛好,但很快變成熱衷,後來更成為職業。研讀工業設計一段時間後,他搬到比利時,並於 2011 年畢業於比利時高等馬戲藝術學院。過去幾年來,貝德羅曾在歐洲和巴西不同的節目、公司、節慶場合表演,包括 Feria Musica (比利時)、Coletivo Na Esquina (巴西)、Palazzo (奧地利)、Zanzibar (法國) 等等。他擅長雜技和爬杆,一直對「移位」的藝術非常著迷,不斷研究發展不同領域的身體動作,例如卡波耶拉、體操、特技/功夫、舞蹈等。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駐團導演 廖俊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導演,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駐團導演。2017年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2018年ACC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三度受邀赴羅伯威爾森主持的長島 水磨坊駐村創作。2019 年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近年導演作品:《餐桌上的神話學》(2019)、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神 農氏》(2018)、國家兩廳院駐館作品《重考時光》、台北市立美術館「社交場」 《悲劇景觀》(2017)、臺北藝術節《How Long is Now?》、音樂舞台劇《小夜 曲》、《百年孤寂》鹽山版(2016)等。曾以《最美的時刻》(2009)、《給普拉斯》(2008)連續二度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圓劇團 創辦人/導演 林正宗
苗栗通霄人,圓劇團導演,當代馬戲創作者,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畢業。目前致力於當代馬戲創作、表演藝術教學。持續進行當代馬戲的實驗與探索,相信肢體與物件本身有其韻律感與生命力,透過身體、物件操控與空間的互動,以詩意的方式打開想像,自然地呈現出有機的人性與溫度,產生對當代社會的哲思。
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 總監 吉哈.法索里
吉哈.法索里曾受過音樂與運動兩方面的培訓。他出身音樂家庭,能歌善舞,並且具有演戲經驗。他曾於專業馬戲團「密利爾」擔任空中飛人、雜技演員、空中絲帶編舞家,以及技術與藝術顧問。在為亞歷克西斯.格魯斯與克朗等傳統馬戲團工作後,他曾參與巴洛克與阿戈爾斯馬戲團的演出,並與當時新興的馬戲團合作,如AOC、莫格里特.凡.弗爾克斯,以及偏離軌道馬戲團。他曾與克里斯多夫.尤伊斯曼合作,替其作品《種類》、《人類發聲》與《桅管》進行舞台設計。
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董事會經文化部同意,任命他為該中心總監,並於2012年12月17日上任。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副教授 李曉蕾
李曉蕾曾任紐約WSRDC舞團主要舞者、波利波羅克舞蹈劇院獨舞者,並代表紐約市參加D.T.W.A舞蹈大賽且成功晉級。她曾與許多知名編舞家合作,包含荷南多.柯爾蒂斯、約翰.密德、馬克.德加莫,以及莉莉.卡巴圖、姜何潤與蔡瑞月。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編導/副團長 陳冠廷
馬戲表演者與編導,2009年與林智偉共同創立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前身:MIX舞動劇坊。近年累積多部馬戲編導作品,包括《馬戲派對》、《土地的歌》、《未來馬戲》等,由他編導的戶外作品《拼圖》獲邀澳洲達爾文藝術節演出,目前專注於新作《馬戲的日常》的編創以及個人雜耍帽表演發展。曾擔任《初衣十舞》、《人我之間》、《奧列的奇幻旅程》、《悟空》編舞、技術指導或動作設計。曾前往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法國新東向藝術聯盟香檳區巡演、丹麥DGI文化藝術節、柬埔寨Tini Tinou馬戲節、法國布朗利河岸博物館、韓國首爾馬戲節、日本瀨戶內創意馬戲節等演出。
獨立街頭藝術家、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 徐開炫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畢業,現於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執行空氣污染研究任務 ; 假日為獨立街頭藝術家,走跳世界各地街頭演出。作品 Mario Game Time 曾獲邀韓國釜山表演藝術節、SIAM 世界街頭藝人大賽、韓國春川劇場節、韓國海雲台街頭藝術節演出,曾任全國街頭藝人大賽 - 街藝狂饗藝術顧問與台北市街頭藝人評議委員,現為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致力於建立良好穩定的街頭創作環境並與國外藝術節、表演者建立連結,期望讓美好的事在街頭發生。
亞洲馬戲駐地計畫藝術家 李俊相
李俊相具備傑出的魔術能力,於2012年獲得在廣播節目上演出的機會,作為專業魔術師已有四年的時間。在2015年,他成為了雜耍演員,並贏得了2016年台灣國際扯鈴大賽;2017年,他參與了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的「馬戲的下一步」計畫與蒙特婁馬戲藝術節,並於加拿大蒙特婁馬戲學校進修。他在2018年創立了「馬戲D實驗室」,致力於現代馬戲演出。作為一名不斷挑戰自我的表演者,李俊相參與了2017/2019年歐洲雜耍博覽會與各個海外街頭藝術節,例如愛丁堡國際藝穗節、西班牙塔拉岡藝術節與瑞士蘇黎世劇場奇觀藝術節。
亞洲馬戲駐地計畫藝術家 朴相炫
就讀於國際演戲創造力學校(ISAAC)時,我的團隊製作了「小丑的書」一作,並於布里斯本、雪梨、墨爾本、巴黎,以及阿得萊德藝穗節演出。在2018年的首爾街頭藝術節中,我以走鋼索項目在「活力馬戲」計畫中演出「我的馬戲」,而這個作品主要是透過聲音藝術傳遞表演者的故事。
我曾將馬戲與劇場、動作、爵士與傀儡戲結合演出,今年則致力於研究鬆繩。
這次的表演主題是「我們為何要進行街頭表演?一起簡單享受吧!」
亞洲馬戲駐地計畫藝術家 嚴藝恩
我在大學時主修表演,並在畢業公演時演出街頭與馬戲表演。在大學畢業後與同伴創立了一個團隊,鑽研街頭戲劇與馬戲。我們曾用單輪車與蹦床在各個街頭藝術節演出以童話故事《皮諾丘》為靈感的馬戲表演,也製作了《機器人菲莉亞》與《如同西西弗斯》等作品。
目前則以空中絲帶作為主要演出項目,參與了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的「活力馬戲」計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使用各項設備與道具,深入探索鋼管舞、鋼索、舞蹈、雜耍與即興演出。
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國際發展部主管與歐洲馬戲與街頭劇場聯盟統籌 史蒂芬.史格瑞托-阿奇拉
史蒂芬.史格瑞托-阿奇拉為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國際發展部主管,以及歐洲馬戲與街頭劇場聯盟之統籌。身為藝術管理學與歐洲文化政策碩士,他在過去十年間不停探索文化、身分認同與國際關係間的連結;同時致力於推廣以藝術創作來改變社會,並持續進行關於合作與治理新方式的實驗。
星合有限公司&合作社 創辦人 江侑倫
南投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
曾參與演出許多傑出編舞作品,並長期與驫舞劇場合作,擅以各種角色參與計畫。除劇場演出之外,2016年起與陳星合共同創辦星合有限公司與合作社,從大型活動至專業進修工作坊,致力於臺灣馬戲與街頭藝術拓展,透過舞蹈與劇場養成經驗,賦予其他風貌,以供多樣想像。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節目部國際事務組組長 張欣怡
多年以獨立藝術經理人的身份旅居德國多年,以藝術性的策展及創意製作為發展主軸,持續發掘新銳、具跨文化語彙、國際視野和人文溫度的藝術創作。期盼文化為眾人之事,汲取臺灣文化為養分,於歐陸走跳的經驗積累,透過持續對話、實作和願景的擘畫,體現生活也創造共同感動,建構出有機的、具有前瞻性的360度跨文化交流及國際合作模式。持續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表演藝術團隊及藝術機構等追求正向的共進發展,深信文化與藝術交融能為眾人實踐生活日常的美好。
瀨戶內馬戲工廠 總監/創辦人 田中未知子
田中未知子與現代馬戲於2004年結下不解之緣,當時她於北海道一間雜誌社擔任活動製作。在成功邀請四組歐洲馬戲團並累積了兩萬名觀眾後,她選擇辭去工作並成為獨立製作人與現代馬戲專家。她移居至瀨戶內地區,並為了增進日本國內對現代馬戲的認識,於2012年成立瀨戶內馬戲工廠。她之所以選擇瀨戶內,是希望能夠藉此平衡文化資源過度集中的現象。瀨戶內馬戲工廠的主軸包含藝術創作、駐工廠藝術家計畫、藝術家訓練計畫與針對兒童的馬戲教育,以及與各地相互連結;希望能透過這些與在地息息相關的活動,為當地注入生命力。近期則著重於與各產業進行合作。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人 林智偉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團長,前雲門舞集特約舞者。10歲踏入表演,至今年已投入表演領域逾20個年頭。2008年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前往臺北市立大學體育與健康學系就讀,2009年草創MIX舞動劇坊,於2014年更名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推動臺灣馬戲藝術的在地創作,同時企圖建立穩定的藝術環境。今天,FOCA為臺灣少數擁有二十位正職團員成員的中小型表演藝術團隊。
創團以來身兼表演者、導演、製作人、企劃、公關等多重身分,近年專注於當代馬戲製作、馬戲表演者培育以及國際網絡與市場拓展,創造與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的機會。同時也投入在地馬戲教育推廣,對象從幼稚園學童、中學學生、科技公司園員工到安養院長者,他也是FOCA每年超過百場演出的重要推手。
自由撰稿人/譯者 郭亮廷
郭亮廷,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士,巴黎第一大學美學系學士,雷恩第二大學劇場研究碩士。現為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藝評人及譯者。文章散見於《表演藝術雜誌》、《今藝術》、《藝術觀點》等刊物。譯有《疊韻》、《無用之用》、《與脆弱同行》等書。
主持人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臺北藝術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17),並獲頒德台友誼獎章、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著有《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羅伯威爾森:光的無限力量》、《動作的文藝復興:現代默劇小史》等,譯有《劍橋劇場研究入門》、《空的空間》、《給菲莉絲的情書》等。
近期作品有北美館展覽”食物箴言”開幕演出「藝術的重量」(2015)、展覽”愛麗絲的兔子洞”的講座行動-裝置藝術「拉然巴在美術館」(2016)、展覽”社交場”於北美館大廳的空間裝置「去年夏天你不在,我來過」(2017)等。
劇場策展/文字工作者 周伶芝
策展、藝評、劇場編創、構作顧問、文字工作者、劇場美學與創作相關課程講師等。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美學學士、雷恩第二大學劇場研究碩士。為書籍與雜誌企劃專題,規劃講座與工作坊。以不同角色參與各藝術節、戲劇和舞蹈製作。近期擔任國家兩廳院2017「舞蹈秋天」論述統籌與顧問、2018「新點子舞展」諮詢、2018松山文創園區Lab實驗啟動計畫「無時鐘特區」策展人、2017&2018基隆海港山城計畫「泊」&「潮聽招待所」策展人、2019臺南藝術節策展人等。藝術評論、報導與創作文章散見於相關網站與平面媒體。揹登山包在城市間移動的斜槓人。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國際事務經理/駐團創作顧問 余岱融
表演藝術製作協調與策畫,文字工作者,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會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戲劇理論。2018年起代表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出席「亞洲當代馬戲網絡會議」,並策畫臺灣首次當代馬戲論壇「這算哪門子藝術?2018台灣當代馬戲論壇─身體技藝在台灣的衍生與變形」,並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策劃2019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以及擔任臺韓馬戲駐地交流工作坊共同主持人。曾擔任創作顧問/創作陪伴之作品: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消逝之島》、《悟空》、《馬戲的日常》、《Mr. III三III》,國立臺北藝術大學《The City》、《旅鼠》。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助理、《榮星幼兒園五十周年音樂會》執行製作、臺灣青年合唱團營隊及全臺巡迴音樂會執行秘書等。
工作團隊
總策畫│張欣怡、余岱融
策畫顧問│耿一偉、周伶芝
策畫執行│陳逸君、黃靖媛、陳幼欣
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共同策劃│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2019衛武營馬戲平台】2019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 -如何馬戲?如何冒險?—馬戲生態系統的發展、建構與串聯
馬戲從何而來,朝向何方而去?從技術培養、作品創作、團隊運作,到場館經營、平台建構、網絡發展,3天5場論壇,超過20位國內外講者,一同探究我們怎麼冒險、冒什麼險,又為了什麼而冒險,有些險能否避免?有些險,也許非冒不可?
邁入第4屆的衛武營馬戲平台,首次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共同策畫,邀請來自臺灣、亞洲與歐洲不同地區與國家的馬戲工作者,在對話、分享的過程中,共同激盪馬戲的現在與未來。透過三天的相聚,包括論壇、講座、圓桌會議等不同與會形式,針對文化政策、跨領域編創、身體技術、區域夥伴與支持系統等不同主題,公開討論與交流,促進從業人員彼此的理解與環境的整體發展。
與會者來自國家文化政策的執行單位、藝術中心、人才培訓機構、民間策畫公司,或是藝術團隊。他們是領導者、政策推動者、場館總監、節目策畫、教育家、策展人、評論者、創作顧問、導演、藝術家、表演者、團隊經理與行政等。然而無論來自哪裡、無論是誰,面對馬戲這位性格多變、調皮、任性又充滿勇氣的頑童時,我們總是要跟著他一起搖擺、平衡,一起冒險,一起馬戲。
論壇議程
※論壇共三天(11/22-11/24)須以天數為單位個別報名
11/22(五) | |
16:00-18:00 | 【論壇一】文化政策下的馬戲與街頭藝術發展
|
11/23(六) | |
13:30-15:30 | 【對談講座】馬戲的跨領域創作
主持人|劇場策展/文字工作者 周伶芝
|
16:00-18:00 | 【實作答辯】流變的身體技術─馬戲語彙的建構、發想與創新
主持人|
|
11/24(日) | |
13:00-15:00 | 【論壇二】區域夥伴與支持系統:藝術家、場館與網絡平台
主持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國際事務經理/駐團創作顧問 余岱融
|
15:30-17:00 | 【圓桌會議】如何馬戲?如何冒險?
主持人|
|
報名資格與方式
本論壇旨在提供馬戲、街頭藝術工作者相互交流的機會,同時也歡迎各界關心表演藝術產業與生態的專業工作者及民眾共同參與。
報名人數:80名,額滿為止。
報名費用:每日論壇須分別報名並繳交新臺幣500元保證金,每人可同時報名三日論壇,當日全程參與論壇者,將於活動結束後退還當日保證金,未能全程參與者恕不退費。
活動地點:演講廳。
報名流程:官網報名→繳交保證金費用→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講者
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ARTCENA) 執行總監 葛溫諾菈.達薇
葛溫諾菈.達薇畢業於巴黎政治學院與巴黎第九大學,曾任記者與評論家長達15年。她曾擔任國家馬戲藝術中心副總監,以及由法國文化部為青少年及兒童所發起、全國性藝術活動「美好季節」的協調員。爾後,她主導了國家戲劇中心與「牆面之外」中心的合併,整合為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並於2016年接下該中心的總監一職。著有數本關於馬戲與戲劇的書籍。
菉原工作室 負責人 孫平
展演製作人與菉原藝術工作室負責人,陸續擔任牯嶺街小劇場營運顧問與空總臺灣當代藝術實驗場C-Lab諮詢顧問。長期在各種創造性計畫中,為台灣不同藝文團體與官方機構,提供創意發想、資源整合與顧問諮詢的協力工作。多年來以實驗藝術的製作為核心基礎,持續探勘藝術未來性的研究發展,近期開始設定兒少藝術的五感研究與實踐,為擔任母職後最愉快的新挑戰。目前同時擔任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國際專案的計畫主持人。
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 總監 趙東熙
趙東熙花了五年的時間,在法國修習文化政策與文化建設。自2010年起,則進入首爾市立首爾藝術文化基金會工作。他在2012年創立了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作為韓國第一個以街頭藝術與馬戲文化為主的機構,推廣相關的製作、訓練、教育與宣傳活動;此外也創立了馬戲亞洲網。這20年來,他與各個國家合作,參與了許多街頭藝術與公共藝術方面的跨國企劃。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藝術總監 李宗軒
編舞、導演及舞者,創作跨足肢體、影像、新媒體、當代馬戲等。現任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藝術總監。曾任雲門舞集、台北越界舞團、野草舞蹈聚落、玫舞集舞者。近期創作包括:2019臺北藝術節共想吧《消逝之島》,帶領觀眾於社子島空間進行漫遊式的戶外演出,為一持續發展中的創作研究計畫。2018年臺灣戲曲中心委託作品《悟空》,為臺灣少數首演前即獲邀演的馬戲劇場作品,2020年即將前往日本進行巡迴演出。2017年臺北世大運開、閉幕演出編舞。2016年高雄春天藝術節作品《奧列的奇幻旅程》近年進行臺灣巡迴,為目前臺灣演出場次最多、地域最廣的當代馬戲作品。曾擔任2016年臺北藝術節《一瞬之光 ‧ How Long Is Now?》動作設計、《人我之間》編舞等。
獨立表演者/視覺藝術家 路易・薩爾托里督瓦列
路易於 1982 年出生於巴西貝洛哈里桑塔,目前居住在芬蘭赫爾辛基。取得美術學位之後,進入比利時高等馬戲藝術學院,專攻雜耍和雜技表演,於 2008 年畢業。除了自己的表演,他還曾與不同的馬戲團和舞團導演合作,如 Rolf Alme、Liisa Risu、Reynaldo Ramperssad、Anna Nilsson,以及 Archaos、Les 7 Doigts de la Main、Hurjaruuth 等公司。2012 年,他與事業夥伴在芬蘭共同創立 NUUA 公司,並與其他四名馬戲界的新秀獲選加入「下一場馬戲」計畫。他們的《緩板》表演至今已在 15 個國家巡迴演出。在表演閒暇之餘,路易會從事視覺藝術創作:插圖、攝影和動畫。
獨立表演者/馬戲學院總監 貝德羅・薩爾托里督瓦列
貝德羅於 1985 年出生於巴西貝洛哈里桑塔。他 14 歲開始加入馬戲團。一開始只是愛好,但很快變成熱衷,後來更成為職業。研讀工業設計一段時間後,他搬到比利時,並於 2011 年畢業於比利時高等馬戲藝術學院。過去幾年來,貝德羅曾在歐洲和巴西不同的節目、公司、節慶場合表演,包括 Feria Musica (比利時)、Coletivo Na Esquina (巴西)、Palazzo (奧地利)、Zanzibar (法國) 等等。他擅長雜技和爬杆,一直對「移位」的藝術非常著迷,不斷研究發展不同領域的身體動作,例如卡波耶拉、體操、特技/功夫、舞蹈等。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駐團導演 廖俊逞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主修導演,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駐團導演。2017年國家兩廳院駐館藝術家。2018年ACC亞洲文化協會受獎人。三度受邀赴羅伯威爾森主持的長島 水磨坊駐村創作。2019 年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駐村藝術家。 近年導演作品:《餐桌上的神話學》(2019)、兩廳院國際劇場藝術節《神 農氏》(2018)、國家兩廳院駐館作品《重考時光》、台北市立美術館「社交場」 《悲劇景觀》(2017)、臺北藝術節《How Long is Now?》、音樂舞台劇《小夜 曲》、《百年孤寂》鹽山版(2016)等。曾以《最美的時刻》(2009)、《給普拉斯》(2008)連續二度入圍台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表演藝術。
圓劇團 創辦人/導演 林正宗
苗栗通霄人,圓劇團導演,當代馬戲創作者,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碩士畢業。目前致力於當代馬戲創作、表演藝術教學。持續進行當代馬戲的實驗與探索,相信肢體與物件本身有其韻律感與生命力,透過身體、物件操控與空間的互動,以詩意的方式打開想像,自然地呈現出有機的人性與溫度,產生對當代社會的哲思。
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 總監 吉哈.法索里
吉哈.法索里曾受過音樂與運動兩方面的培訓。他出身音樂家庭,能歌善舞,並且具有演戲經驗。他曾於專業馬戲團「密利爾」擔任空中飛人、雜技演員、空中絲帶編舞家,以及技術與藝術顧問。在為亞歷克西斯.格魯斯與克朗等傳統馬戲團工作後,他曾參與巴洛克與阿戈爾斯馬戲團的演出,並與當時新興的馬戲團合作,如AOC、莫格里特.凡.弗爾克斯,以及偏離軌道馬戲團。他曾與克里斯多夫.尤伊斯曼合作,替其作品《種類》、《人類發聲》與《桅管》進行舞台設計。
法國國家馬戲藝術中心董事會經文化部同意,任命他為該中心總監,並於2012年12月17日上任。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民俗技藝學系副教授 李曉蕾
李曉蕾曾任紐約WSRDC舞團主要舞者、波利波羅克舞蹈劇院獨舞者,並代表紐約市參加D.T.W.A舞蹈大賽且成功晉級。她曾與許多知名編舞家合作,包含荷南多.柯爾蒂斯、約翰.密德、馬克.德加莫,以及莉莉.卡巴圖、姜何潤與蔡瑞月。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編導/副團長 陳冠廷
馬戲表演者與編導,2009年與林智偉共同創立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前身:MIX舞動劇坊。近年累積多部馬戲編導作品,包括《馬戲派對》、《土地的歌》、《未來馬戲》等,由他編導的戶外作品《拼圖》獲邀澳洲達爾文藝術節演出,目前專注於新作《馬戲的日常》的編創以及個人雜耍帽表演發展。曾擔任《初衣十舞》、《人我之間》、《奧列的奇幻旅程》、《悟空》編舞、技術指導或動作設計。曾前往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穗節、法國新東向藝術聯盟香檳區巡演、丹麥DGI文化藝術節、柬埔寨Tini Tinou馬戲節、法國布朗利河岸博物館、韓國首爾馬戲節、日本瀨戶內創意馬戲節等演出。
獨立街頭藝術家、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 徐開炫
國立中央大學大氣物理研究所畢業,現於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執行空氣污染研究任務 ; 假日為獨立街頭藝術家,走跳世界各地街頭演出。作品 Mario Game Time 曾獲邀韓國釜山表演藝術節、SIAM 世界街頭藝人大賽、韓國春川劇場節、韓國海雲台街頭藝術節演出,曾任全國街頭藝人大賽 - 街藝狂饗藝術顧問與台北市街頭藝人評議委員,現為臺灣街頭藝術文化發展協會理事,致力於建立良好穩定的街頭創作環境並與國外藝術節、表演者建立連結,期望讓美好的事在街頭發生。
亞洲馬戲駐地計畫藝術家 李俊相
李俊相具備傑出的魔術能力,於2012年獲得在廣播節目上演出的機會,作為專業魔術師已有四年的時間。在2015年,他成為了雜耍演員,並贏得了2016年台灣國際扯鈴大賽;2017年,他參與了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的「馬戲的下一步」計畫與蒙特婁馬戲藝術節,並於加拿大蒙特婁馬戲學校進修。他在2018年創立了「馬戲D實驗室」,致力於現代馬戲演出。作為一名不斷挑戰自我的表演者,李俊相參與了2017/2019年歐洲雜耍博覽會與各個海外街頭藝術節,例如愛丁堡國際藝穗節、西班牙塔拉岡藝術節與瑞士蘇黎世劇場奇觀藝術節。
亞洲馬戲駐地計畫藝術家 朴相炫
就讀於國際演戲創造力學校(ISAAC)時,我的團隊製作了「小丑的書」一作,並於布里斯本、雪梨、墨爾本、巴黎,以及阿得萊德藝穗節演出。在2018年的首爾街頭藝術節中,我以走鋼索項目在「活力馬戲」計畫中演出「我的馬戲」,而這個作品主要是透過聲音藝術傳遞表演者的故事。
我曾將馬戲與劇場、動作、爵士與傀儡戲結合演出,今年則致力於研究鬆繩。
這次的表演主題是「我們為何要進行街頭表演?一起簡單享受吧!」
亞洲馬戲駐地計畫藝術家 嚴藝恩
我在大學時主修表演,並在畢業公演時演出街頭與馬戲表演。在大學畢業後與同伴創立了一個團隊,鑽研街頭戲劇與馬戲。我們曾用單輪車與蹦床在各個街頭藝術節演出以童話故事《皮諾丘》為靈感的馬戲表演,也製作了《機器人菲莉亞》與《如同西西弗斯》等作品。
目前則以空中絲帶作為主要演出項目,參與了首爾街頭藝術創作中心的「活力馬戲」計畫。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使用各項設備與道具,深入探索鋼管舞、鋼索、舞蹈、雜耍與即興演出。
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國際發展部主管與歐洲馬戲與街頭劇場聯盟統籌 史蒂芬.史格瑞托-阿奇拉
史蒂芬.史格瑞托-阿奇拉為法國戲劇、街頭藝術與馬戲推廣中心國際發展部主管,以及歐洲馬戲與街頭劇場聯盟之統籌。身為藝術管理學與歐洲文化政策碩士,他在過去十年間不停探索文化、身分認同與國際關係間的連結;同時致力於推廣以藝術創作來改變社會,並持續進行關於合作與治理新方式的實驗。
星合有限公司&合作社 創辦人 江侑倫
南投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
曾參與演出許多傑出編舞作品,並長期與驫舞劇場合作,擅以各種角色參與計畫。除劇場演出之外,2016年起與陳星合共同創辦星合有限公司與合作社,從大型活動至專業進修工作坊,致力於臺灣馬戲與街頭藝術拓展,透過舞蹈與劇場養成經驗,賦予其他風貌,以供多樣想像。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節目部國際事務組組長 張欣怡
多年以獨立藝術經理人的身份旅居德國多年,以藝術性的策展及創意製作為發展主軸,持續發掘新銳、具跨文化語彙、國際視野和人文溫度的藝術創作。期盼文化為眾人之事,汲取臺灣文化為養分,於歐陸走跳的經驗積累,透過持續對話、實作和願景的擘畫,體現生活也創造共同感動,建構出有機的、具有前瞻性的360度跨文化交流及國際合作模式。持續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創作者、表演藝術團隊及藝術機構等追求正向的共進發展,深信文化與藝術交融能為眾人實踐生活日常的美好。
瀨戶內馬戲工廠 總監/創辦人 田中未知子
田中未知子與現代馬戲於2004年結下不解之緣,當時她於北海道一間雜誌社擔任活動製作。在成功邀請四組歐洲馬戲團並累積了兩萬名觀眾後,她選擇辭去工作並成為獨立製作人與現代馬戲專家。她移居至瀨戶內地區,並為了增進日本國內對現代馬戲的認識,於2012年成立瀨戶內馬戲工廠。她之所以選擇瀨戶內,是希望能夠藉此平衡文化資源過度集中的現象。瀨戶內馬戲工廠的主軸包含藝術創作、駐工廠藝術家計畫、藝術家訓練計畫與針對兒童的馬戲教育,以及與各地相互連結;希望能透過這些與在地息息相關的活動,為當地注入生命力。近期則著重於與各產業進行合作。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創辦人 林智偉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團長,前雲門舞集特約舞者。10歲踏入表演,至今年已投入表演領域逾20個年頭。2008年畢業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前往臺北市立大學體育與健康學系就讀,2009年草創MIX舞動劇坊,於2014年更名為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推動臺灣馬戲藝術的在地創作,同時企圖建立穩定的藝術環境。今天,FOCA為臺灣少數擁有二十位正職團員成員的中小型表演藝術團隊。
創團以來身兼表演者、導演、製作人、企劃、公關等多重身分,近年專注於當代馬戲製作、馬戲表演者培育以及國際網絡與市場拓展,創造與不同領域藝術家合作的機會。同時也投入在地馬戲教育推廣,對象從幼稚園學童、中學學生、科技公司園員工到安養院長者,他也是FOCA每年超過百場演出的重要推手。
自由撰稿人/譯者 郭亮廷
郭亮廷,國立藝術學院(現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學士,巴黎第一大學美學系學士,雷恩第二大學劇場研究碩士。現為國立中正大學中文系兼任講師,藝評人及譯者。文章散見於《表演藝術雜誌》、《今藝術》、《藝術觀點》等刊物。譯有《疊韻》、《無用之用》、《與脆弱同行》等書。
主持人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耿一偉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臺北藝術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助理教授。曾任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2012-17),並獲頒德台友誼獎章、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著有《故事創作Tips:32堂創意課》、《羅伯威爾森:光的無限力量》、《動作的文藝復興:現代默劇小史》等,譯有《劍橋劇場研究入門》、《空的空間》、《給菲莉絲的情書》等。
近期作品有北美館展覽”食物箴言”開幕演出「藝術的重量」(2015)、展覽”愛麗絲的兔子洞”的講座行動-裝置藝術「拉然巴在美術館」(2016)、展覽”社交場”於北美館大廳的空間裝置「去年夏天你不在,我來過」(2017)等。
劇場策展/文字工作者 周伶芝
策展、藝評、劇場編創、構作顧問、文字工作者、劇場美學與創作相關課程講師等。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美學學士、雷恩第二大學劇場研究碩士。為書籍與雜誌企劃專題,規劃講座與工作坊。以不同角色參與各藝術節、戲劇和舞蹈製作。近期擔任國家兩廳院2017「舞蹈秋天」論述統籌與顧問、2018「新點子舞展」諮詢、2018松山文創園區Lab實驗啟動計畫「無時鐘特區」策展人、2017&2018基隆海港山城計畫「泊」&「潮聽招待所」策展人、2019臺南藝術節策展人等。藝術評論、報導與創作文章散見於相關網站與平面媒體。揹登山包在城市間移動的斜槓人。
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國際事務經理/駐團創作顧問 余岱融
表演藝術製作協調與策畫,文字工作者,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會員。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戲劇理論。2018年起代表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出席「亞洲當代馬戲網絡會議」,並策畫臺灣首次當代馬戲論壇「這算哪門子藝術?2018台灣當代馬戲論壇─身體技藝在台灣的衍生與變形」,並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共同策劃2019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以及擔任臺韓馬戲駐地交流工作坊共同主持人。曾擔任創作顧問/創作陪伴之作品: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消逝之島》、《悟空》、《馬戲的日常》、《Mr. III三III》,國立臺北藝術大學《The City》、《旅鼠》。曾任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研究助理、《榮星幼兒園五十周年音樂會》執行製作、臺灣青年合唱團營隊及全臺巡迴音樂會執行秘書等。
工作團隊
總策畫│張欣怡、余岱融
策畫顧問│耿一偉、周伶芝
策畫執行│陳逸君、黃靖媛、陳幼欣
主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共同策劃│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
●每日的論壇須分別報名並繳保證金新臺幣500元整,每人可同時報名三日的論壇。當天全程參與論壇者,將於活動結束後退還當日保證金,未能全程參與者恕不退費。
●現場備有中/英雙向口譯。
●官網報名→繳交保證金費用→檢視官網報名狀況→完成報名
●報名後請於衛武營官網報名系統繳費期限內繳交保證金;逾期未繳者,系統將自動釋出名額。
●退費機制:報名人須主動聯絡主辦單位申請退費(artisticplanning@npac-weiwuying.org/07-2626826 ),取消報名將酌收保證金10%的手續費,報名人須於11/13前辦理申請,逾期恕不受理。
●主辦單位保留本活動變更權利。
●相關問題請洽 07-2626666/service@npac-weiwuying.org。主旨請註明【2019衛武營臺灣當代馬戲國際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