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國際夥伴計畫:四國駐地交流呈現-與身體、空間的情感對話
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義大利巴薩諾戴格拉帕當代表演藝術中心、法國馬恩河谷省塞納河畔維堤國家編舞發展中心和日本捷森基金會四個支持當代創作的國際機構發起的實驗型公共場域創作發展計畫。
四位夥伴各推派四位藝術家或編舞家,在今年8月下旬到2020年1月初期間八週內,四位創作者依序在巴薩諾戴格拉帕、塞納河畔維堤、東京及高雄四個城市,不同的空間場域進行駐地研究、共同生活及創作。為在地社群、城市空間帶出新思考。藝術家們在四個城市移居創作,聚焦在透過自己從家鄉所帶來的物件或自己的生命故事,在當地產生回憶和情感(E-motions)連結的對話。透過駐地創作,創作者能發展出新的當代舞蹈語彙和大眾直接對話的可能。此外,透過四個國際合作夥伴,促使大眾重新認識自身與社區、環境、城市的連結,以及舞蹈與當代生活中的通用性,進而擴大民眾對於公共空間的意識,產生新型態藝術與生活共好的模式。
該計劃源自2017年衛武營與歐陸青年編舞者網絡Aerowaves展開合作,與上述合作夥伴因創意歐洲(Creative Europe)支持之「跳舞博物館」(Dancing Museum)計畫開展了跨歐、亞兩大洲的「四國駐地交流計畫」。
時間:2020/1/4(六)13:00-15:00
地點:榕樹廣場/戶外劇場/歌劇院一樓前廳/三樓樹冠露台(西)
本演出為同時進行,不間斷演出
創作理念與藝術家介紹
伊朗/法國|索胡爾・達拉比
前天的夜晚正逢滿月
我隱約聽見我喉嚨裡
有一個深沉的聲音
好像一座遠方的森林多夢的夜晚
我想在我的喉嚨深處有片森林 而那片森林連結著你的
也或許根本就沒有
在我毛髮濃密的後背有片森林
在我毛髮濃密的肚腩
一片曾經迷失的森林
像一位戀人
好似一場夢
彷彿一片滿佈淚痕的土地
一個包覆著眼淚的喉嚨
還是兩個覆蓋著粉紅色夢想的空洞眼窩
來自伊朗的自學藝術家索胡爾・達拉比,在巴黎生活和工作。他原先活躍於伊朗,是地下組織ICCD的成員。前往法國前,作品曾發表於德黑蘭「不合時宜」(Untimely)藝術節。在法國蒙貝里耶國家編舞學院就讀期間,他創作了《Subject to Change》,該作品探索經時間淬礪的轉變,以及個人如何和身邊的環境共處。
2016年,他推出了《Farci.e》,這支單人舞作品處理關於語言、性別身份和性的觀念,在蒙貝里耶舞蹈藝術節演出。2018年,他再度於蒙貝里耶舞蹈藝術節發表新作《Savušun》,這是部獻給情感的頌歌,也獻給脆弱以及受情感波及的人。它啟發自伊斯蘭穆哈蘭姆月的悼亡儀式,處理的情感包括悲痛、恐懼和苦難。(照片版權|Sara Lando)
義大利|松下正子
結
巴薩諾戴格拉帕 - 塞納河畔維堤 - 東京 2019 - 高雄 2020
材料:麻製/棉質/裝飾用繩索和鈴鐺
在人類世界裡,結是原型且古老的象徵;特別是,在許多情感發展的過程中:這個形象迅速喚醒無盡的概念和感受,甚至是相當的複雜度。也許正因如此,在各種文化裡,結總是扮演著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克服了地理上的藩籬和文化上的限制。
專業建議:平倉健(結繩大師)|技術支援:林孝鍇
特別感謝:
義大利地景美術館Arte Sella、馬丁諾蘭道所提供的繩索,以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所提供的設備。羅貝爾托・卡薩洛多、伊麗莎白·比薩羅、久野敦子、稻村太郎、張欣怡、黃靖媛、蔣昕、格雷塔·皮耶羅潘、白楊米亞、吉野洋子、加布里埃拉·比安科托、薩拉·蘭多、森下工作室、義大利巴薩諾戴格拉帕當代表演藝術中心、義大利駐東京文化中心及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藝術家岩渕貞太、葉名樺、索胡爾・達拉比。
日義混血舞蹈與編舞家松下正子畢業於英國倫敦聖三一拉邦音樂與舞蹈學院,並以優異成績取得舞蹈劇場學士學位。
她曾於歐洲與海外各處擔任駐館藝術家,包含紐約市無限常駐組織、佩薩羅佩沙利亞視覺藝術中心、耶姆賽艾爾基.席兒維拉工作室、米蘭溢出展演空間、CSC納迪尼車庫展演空間,以及佩薩羅實驗劇院。除了演出自己的作品外,松下正子也和不同的藝術家合作表演,參與之藝術節包含義大利席維塔諾瓦2.0舞蹈節、挪威瑞尼丹和薩納舞蹈節、第35屆義大利德羅德席拉脈礦藝術節、第16屆羅馬四年藝術節、義大利千瓦藝術節、英國性服飾藝術節、英國吞腳藝術節,以及荷蘭嶄新/現代藝術節與荷蘭ITS藝術節。她以《脫/衣》一作參與2019年新義大利舞蹈平台,並以新作《蒙松》贏得潛力舞蹈獎。
自2019年起,松下正子與其他五位藝術家共同參與了歐盟的「跳舞的博物館:存在之民主」計畫,而其中的義大利合作單位代表則是巴薩諾-德爾格拉帕市政府的CSC當代表演藝術中心。(照片版權|Sara Lando)
日本|岩渕貞太
在早期古日文的用法中,善用四個不同的文字來表達「悲哀」。老一輩的日本人認為「悲哀」的感受,包括了愛情、悲傷和美麗會因此而產生。
岩渕貞太,1980年生,日本神奈川縣人。從2005年起,他的編舞旨在呈現「人體結構」與「空間、音樂及人體的互動」。他透過日本舞踏(butoh)及各國武術探索人體,開創新的舞蹈形式。自2010年起,他持續推出描寫身體與音樂之間關係的實驗性作品,合作的音樂家包括大谷能生和蓮沼執太。此外,他也積極和來自其他領域的藝術家一起創作,諸如動畫或現代藝術。從世田谷美術館的門面、橫濱美術館的主廳到六本木藝術之夜的戶外演出,岩渕貞太的表演跨出劇場,在不同場域因地制宜。除了舉辦工作坊,他也在其他場合分享經驗。他的作品《Hetero》和關香織共同編舞,榮獲橫濱舞集EX 2012法國大使年輕編舞家大獎。(照片版權|Sara Lando)
臺灣|葉名樺
情感:懷念
材質:我
我出生在1983年的高雄,但16歲就離家北漂了,36歲的我第一次回家鄉發表長篇的作品。這兩週的駐地創作讓我有機會再好好的看高雄這個迷人又溫暖的城市,雖然很多人事物已隨歲月改變。
在衛武營這個新誕生的藝術航空母鑑,讓我彷彿乘著時光機,回到:
爸媽那個美麗的年代
我的小時候
甚至那些未來或想像中的片斷
獻給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不會再見的美好。
葉名樺1983年出生於高雄,2006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七年一貫制,為臺灣女性獨立編舞者及舞者。近年創作理念以身體、感官和美學角度去詮釋及繪出時間之於世間的樣貌,不斷透過多元性的創作方法發展及繼續探討表演的可能性。
2008年開始創作,2009年獲選聯合報「30大錯過可惜藝術表演」。2010年作品《捕捉》獲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現代舞蹈節。2013年挪威卑爾根藝術家駐村。2015年獲選「松菸Lab新主藝—創作徵選計畫」發表全篇三小時作品《寂靜敲門》並受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提名,其中獨舞在2015年受邀美國女性領導舞蹈節(WIDL)演出,並入選2017年Yokohama Dance Collection最後決選。2018年獲ACC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赴日本駐村(2016獲獎)。(照片版權|Sara Lando)
影像導演|黎宇⽂
游⾛於錄像、舞蹈、戲曲及飲⾷⽂化之間。1996年開始為電視電影及舞台演出製作宣傳⽚、錄像設計、紀錄及舞蹈錄像。現為桃花源粵劇⼯作舍董事會副主席及舞台技術統籌、不加鎖舞踊館董事會主席、康樂及⽂化事務署節⽬與發展委員會戲劇⼩組委員、⾹港舞蹈年獎評審委員。
⾹港演藝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2015年獲⾹港舞蹈聯盟,頒發⾹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舞蹈錄像及攝影」。2017年獲城市當代舞蹈團頒發「城市當代舞蹈達⼈」,表揚他在過去⼀年在舞蹈界的成績和貢獻。2018年憑製作《觀‧影—⾹港舞者》聯同澳洲著名編舞家蘇·希莉獲⾹港舞蹈年獎「傑出視覺設計」。(照片版權|Jesseclockwork)
共同主辦單位
義大利巴薩諾戴格拉帕(Bassano del Grappa)當代表演藝術中心
義大利當代表演藝術中心是個充滿活力的舞蹈機構,致力於發展當代舞蹈創作與文化。它同時也是駐村中心,開放給個人藝術家或舞團發展各自的實驗或研究計畫。它也是研究與藝術發展的家,一個可以提供過內或跨國製作的平台,一個能讓藝術家、大眾和在地社區彼此交流批判、論述與想法的論壇,也形塑出一個環境框架,讓裝置作品、因地制宜的創作以及其他跨領域計畫得以實踐。
法國馬恩河谷省塞納河畔維堤(Vitry sur Seine,Val-de-Marne)國家編舞發展中心
法國國家編舞發展中心是個非營利協會,旨在推廣編舞創作,透過共同製作、工作室空間及駐村計畫支援藝術家發展,並藉由跨國計畫與互動式活動,在不同層面培育並支持舞蹈文化。它透過一連串工作坊、見面會、工作室展演及其他活動,鼓勵多元背景的觀眾積極加入舞蹈的行列,開拓觀眾體驗的跨度。它也是一個合作的場域,在快速變遷的都會環境落實以舞蹈為本的社會計畫,強調合作是能促成轉變的行動。
日本捷森基金會
捷森基金會成立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出資贊助日本當代舞蹈的劇場及創作計畫。為了提升日本當代表演藝術的國際能見度,捷森基金會一方面核發獎助金,另一方面也提供森下工作室(Morishita Studio)作為基金會位於東京的駐村地點,包含排練、工作坊所需相關設備的優先使用權。
共同主辦
藝術家住宿
衛武營國際夥伴計畫:四國駐地交流呈現-與身體、空間的情感對話
由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義大利巴薩諾戴格拉帕當代表演藝術中心、法國馬恩河谷省塞納河畔維堤國家編舞發展中心和日本捷森基金會四個支持當代創作的國際機構發起的實驗型公共場域創作發展計畫。
四位夥伴各推派四位藝術家或編舞家,在今年8月下旬到2020年1月初期間八週內,四位創作者依序在巴薩諾戴格拉帕、塞納河畔維堤、東京及高雄四個城市,不同的空間場域進行駐地研究、共同生活及創作。為在地社群、城市空間帶出新思考。藝術家們在四個城市移居創作,聚焦在透過自己從家鄉所帶來的物件或自己的生命故事,在當地產生回憶和情感(E-motions)連結的對話。透過駐地創作,創作者能發展出新的當代舞蹈語彙和大眾直接對話的可能。此外,透過四個國際合作夥伴,促使大眾重新認識自身與社區、環境、城市的連結,以及舞蹈與當代生活中的通用性,進而擴大民眾對於公共空間的意識,產生新型態藝術與生活共好的模式。
該計劃源自2017年衛武營與歐陸青年編舞者網絡Aerowaves展開合作,與上述合作夥伴因創意歐洲(Creative Europe)支持之「跳舞博物館」(Dancing Museum)計畫開展了跨歐、亞兩大洲的「四國駐地交流計畫」。
時間:2020/1/4(六)13:00-15:00
地點:榕樹廣場/戶外劇場/歌劇院一樓前廳/三樓樹冠露台(西)
本演出為同時進行,不間斷演出
創作理念與藝術家介紹
伊朗/法國|索胡爾・達拉比
前天的夜晚正逢滿月
我隱約聽見我喉嚨裡
有一個深沉的聲音
好像一座遠方的森林多夢的夜晚
我想在我的喉嚨深處有片森林 而那片森林連結著你的
也或許根本就沒有
在我毛髮濃密的後背有片森林
在我毛髮濃密的肚腩
一片曾經迷失的森林
像一位戀人
好似一場夢
彷彿一片滿佈淚痕的土地
一個包覆著眼淚的喉嚨
還是兩個覆蓋著粉紅色夢想的空洞眼窩
來自伊朗的自學藝術家索胡爾・達拉比,在巴黎生活和工作。他原先活躍於伊朗,是地下組織ICCD的成員。前往法國前,作品曾發表於德黑蘭「不合時宜」(Untimely)藝術節。在法國蒙貝里耶國家編舞學院就讀期間,他創作了《Subject to Change》,該作品探索經時間淬礪的轉變,以及個人如何和身邊的環境共處。
2016年,他推出了《Farci.e》,這支單人舞作品處理關於語言、性別身份和性的觀念,在蒙貝里耶舞蹈藝術節演出。2018年,他再度於蒙貝里耶舞蹈藝術節發表新作《Savušun》,這是部獻給情感的頌歌,也獻給脆弱以及受情感波及的人。它啟發自伊斯蘭穆哈蘭姆月的悼亡儀式,處理的情感包括悲痛、恐懼和苦難。(照片版權|Sara Lando)
義大利|松下正子
結
巴薩諾戴格拉帕 - 塞納河畔維堤 - 東京 2019 - 高雄 2020
材料:麻製/棉質/裝飾用繩索和鈴鐺
在人類世界裡,結是原型且古老的象徵;特別是,在許多情感發展的過程中:這個形象迅速喚醒無盡的概念和感受,甚至是相當的複雜度。也許正因如此,在各種文化裡,結總是扮演著一個領導者的角色,克服了地理上的藩籬和文化上的限制。
專業建議:平倉健(結繩大師)|技術支援:林孝鍇
特別感謝:
義大利地景美術館Arte Sella、馬丁諾蘭道所提供的繩索,以及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所提供的設備。羅貝爾托・卡薩洛多、伊麗莎白·比薩羅、久野敦子、稻村太郎、張欣怡、黃靖媛、蔣昕、格雷塔·皮耶羅潘、白楊米亞、吉野洋子、加布里埃拉·比安科托、薩拉·蘭多、森下工作室、義大利巴薩諾戴格拉帕當代表演藝術中心、義大利駐東京文化中心及衛武營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藝術家岩渕貞太、葉名樺、索胡爾・達拉比。
日義混血舞蹈與編舞家松下正子畢業於英國倫敦聖三一拉邦音樂與舞蹈學院,並以優異成績取得舞蹈劇場學士學位。
她曾於歐洲與海外各處擔任駐館藝術家,包含紐約市無限常駐組織、佩薩羅佩沙利亞視覺藝術中心、耶姆賽艾爾基.席兒維拉工作室、米蘭溢出展演空間、CSC納迪尼車庫展演空間,以及佩薩羅實驗劇院。除了演出自己的作品外,松下正子也和不同的藝術家合作表演,參與之藝術節包含義大利席維塔諾瓦2.0舞蹈節、挪威瑞尼丹和薩納舞蹈節、第35屆義大利德羅德席拉脈礦藝術節、第16屆羅馬四年藝術節、義大利千瓦藝術節、英國性服飾藝術節、英國吞腳藝術節,以及荷蘭嶄新/現代藝術節與荷蘭ITS藝術節。她以《脫/衣》一作參與2019年新義大利舞蹈平台,並以新作《蒙松》贏得潛力舞蹈獎。
自2019年起,松下正子與其他五位藝術家共同參與了歐盟的「跳舞的博物館:存在之民主」計畫,而其中的義大利合作單位代表則是巴薩諾-德爾格拉帕市政府的CSC當代表演藝術中心。(照片版權|Sara Lando)
日本|岩渕貞太
在早期古日文的用法中,善用四個不同的文字來表達「悲哀」。老一輩的日本人認為「悲哀」的感受,包括了愛情、悲傷和美麗會因此而產生。
岩渕貞太,1980年生,日本神奈川縣人。從2005年起,他的編舞旨在呈現「人體結構」與「空間、音樂及人體的互動」。他透過日本舞踏(butoh)及各國武術探索人體,開創新的舞蹈形式。自2010年起,他持續推出描寫身體與音樂之間關係的實驗性作品,合作的音樂家包括大谷能生和蓮沼執太。此外,他也積極和來自其他領域的藝術家一起創作,諸如動畫或現代藝術。從世田谷美術館的門面、橫濱美術館的主廳到六本木藝術之夜的戶外演出,岩渕貞太的表演跨出劇場,在不同場域因地制宜。除了舉辦工作坊,他也在其他場合分享經驗。他的作品《Hetero》和關香織共同編舞,榮獲橫濱舞集EX 2012法國大使年輕編舞家大獎。(照片版權|Sara Lando)
臺灣|葉名樺
情感:懷念
材質:我
我出生在1983年的高雄,但16歲就離家北漂了,36歲的我第一次回家鄉發表長篇的作品。這兩週的駐地創作讓我有機會再好好的看高雄這個迷人又溫暖的城市,雖然很多人事物已隨歲月改變。
在衛武營這個新誕生的藝術航空母鑑,讓我彷彿乘著時光機,回到:
爸媽那個美麗的年代
我的小時候
甚至那些未來或想像中的片斷
獻給過去、現在和未來可能不會再見的美好。
葉名樺1983年出生於高雄,2006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院七年一貫制,為臺灣女性獨立編舞者及舞者。近年創作理念以身體、感官和美學角度去詮釋及繪出時間之於世間的樣貌,不斷透過多元性的創作方法發展及繼續探討表演的可能性。
2008年開始創作,2009年獲選聯合報「30大錯過可惜藝術表演」。2010年作品《捕捉》獲選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現代舞蹈節。2013年挪威卑爾根藝術家駐村。2015年獲選「松菸Lab新主藝—創作徵選計畫」發表全篇三小時作品《寂靜敲門》並受第十四屆台新藝術獎提名,其中獨舞在2015年受邀美國女性領導舞蹈節(WIDL)演出,並入選2017年Yokohama Dance Collection最後決選。2018年獲ACC亞洲文化協會獎助赴日本駐村(2016獲獎)。(照片版權|Sara Lando)
影像導演|黎宇⽂
游⾛於錄像、舞蹈、戲曲及飲⾷⽂化之間。1996年開始為電視電影及舞台演出製作宣傳⽚、錄像設計、紀錄及舞蹈錄像。現為桃花源粵劇⼯作舍董事會副主席及舞台技術統籌、不加鎖舞踊館董事會主席、康樂及⽂化事務署節⽬與發展委員會戲劇⼩組委員、⾹港舞蹈年獎評審委員。
⾹港演藝學院電影製作藝術碩⼠。2015年獲⾹港舞蹈聯盟,頒發⾹港舞蹈年獎-「最值得表揚舞蹈錄像及攝影」。2017年獲城市當代舞蹈團頒發「城市當代舞蹈達⼈」,表揚他在過去⼀年在舞蹈界的成績和貢獻。2018年憑製作《觀‧影—⾹港舞者》聯同澳洲著名編舞家蘇·希莉獲⾹港舞蹈年獎「傑出視覺設計」。(照片版權|Jesseclockwork)
共同主辦單位
義大利巴薩諾戴格拉帕(Bassano del Grappa)當代表演藝術中心
義大利當代表演藝術中心是個充滿活力的舞蹈機構,致力於發展當代舞蹈創作與文化。它同時也是駐村中心,開放給個人藝術家或舞團發展各自的實驗或研究計畫。它也是研究與藝術發展的家,一個可以提供過內或跨國製作的平台,一個能讓藝術家、大眾和在地社區彼此交流批判、論述與想法的論壇,也形塑出一個環境框架,讓裝置作品、因地制宜的創作以及其他跨領域計畫得以實踐。
法國馬恩河谷省塞納河畔維堤(Vitry sur Seine,Val-de-Marne)國家編舞發展中心
法國國家編舞發展中心是個非營利協會,旨在推廣編舞創作,透過共同製作、工作室空間及駐村計畫支援藝術家發展,並藉由跨國計畫與互動式活動,在不同層面培育並支持舞蹈文化。它透過一連串工作坊、見面會、工作室展演及其他活動,鼓勵多元背景的觀眾積極加入舞蹈的行列,開拓觀眾體驗的跨度。它也是一個合作的場域,在快速變遷的都會環境落實以舞蹈為本的社會計畫,強調合作是能促成轉變的行動。
日本捷森基金會
捷森基金會成立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出資贊助日本當代舞蹈的劇場及創作計畫。為了提升日本當代表演藝術的國際能見度,捷森基金會一方面核發獎助金,另一方面也提供森下工作室(Morishita Studio)作為基金會位於東京的駐村地點,包含排練、工作坊所需相關設備的優先使用權。
共同主辦
藝術家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