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出全長約30分鐘 ,無中場休息。
出發地點:榕樹廣場北側入口。
無年齡限制,12歲以下孩童需有家長陪同。
本演出為移動式展演,無提供座位,請著輕便服裝參與。若有行動不便或無法長時間行走者請視自身狀況斟酌參與。
演出同步攝、錄影,如需保留肖像權請與現場服務人員聯繫。
為確保演出動線流暢,請與表演者保持適當距離,也請勿近距離或定點拍照及攝錄影。
演出含部分專業馬戲動作,請勿模仿。
【2022花露露的童樂節】花露露大遊行:超現實夢遊
花露露的超現實夢遊是以現地創作、移動演出的遊行式馬戲展演,演出過程中藝術家把採集到的在地題材與花露露故事融入衛武營的公共空間當中,將其打造成一個夢幻的場域,並且在表演中藉由集體的遊戲邀請觀眾直接參與體驗,同時透過不同時代的童趣物件來讓參與的民眾們創造親子跨時代的對話。
遊行式馬戲表演,加入流動的舞蹈肢體、驚奇亮眼的雜耍特技演出,除了讓觀眾大飽眼福之外,還會設計孩童為主的體驗視角去挖掘表演空間、色彩與背後的故事,讓親子在參與的過程中都能有不同的「新發現」。
出發地點:榕樹廣場北側入口。
演出暨製作團隊
導演|黃子溢
共同創作|黃子溢、魏暉恩、曾少彤、趙亭婷、李睿紘、吳顥中
執行製作|張凱博
技術統籌|歐獻鴻
美術設計|葉純樺
音樂製作|趙自在
團隊介紹
狂夢藝術表演團隊立案於臺中,擁有豐富國內外公共藝術節表演經歷,團隊擅長搭配魔術、當代舞蹈、雜耍特技等新馬戲之元素相互融合,孕育出獨樹一格、朝氣蓬勃的藝術能量,創作出與觀眾互相共鳴的表演作品,並帶著表演分享至城市的每個角落,以盡心盡力之態度把最完美的作品做到極致。
同時更秉持著「身為臺灣人,我們能夠為臺灣做些什麼?」的信念,嘗試結合本土文化與表演藝術,創作屬於臺灣人的表演藝術作品,目標讓世界透過這些作品認識臺灣。
藝術總監/導演|黃子溢
留著彰化血液,在地演出深耕九年的表演者,擁有豐富在地創作的經驗,現致力於在現地六年編創計畫。時常結合當地特色與議題,利用現地創作、移動式劇場的形式,創作出公共空間的表演作品。曾前往慕尼黑、盧森堡劇院演出。亦有個人作品國外藝術節演出的經驗,如:馬來西亞北海藝穗節、韓國仁川馬戲交流演出計畫…等。表演項目為:新馬戲(雜耍、特技)、當代舞蹈、默劇。與編導相關的經歷為:2021衛武營馬戲平台《路上行舟的12種表情》、國美館現地製作《重返沙龍臺中》、2020 在現地六年編創計畫NO.1《西區舊城》、2019《焰耀台灣》、2019《不明意義UNKNOW》、2018《花X愛與勇氣》、2017《LOVE&CUBE SHOW》。
共同創作|曾少彤
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主攻現代舞,曾參與許多知名舞團的特約、固定製作,現在致力於挑戰當代舞蹈肢體的獨特可能性,曾參與2019參與三十舞蹈劇場年度製作【白眼翻翻】,2019參與相遇舞蹈節-共感B系列演出三十舞蹈劇場作品【白眼翻翻】 ,2018參與高雄索拉舞團【直線迷宮】年度製作,並在2018年8月及2019年1月赴馬來西亞參與Sibu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以及日本參與福岡舞蹈節 ,2017 Mentorship program in Dance In Art in Haarlem,Netherland,2017 Kibbutz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Dance Journey Study Aboard acceptance,2016 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歲末展演】演出林懷民作品《行草選粹》第一段。
新馬戲表演者:魏暉恩
馬戲表演者、舞者以及編舞家。狂夢藝術團隊成員,嘉義縣<看嘸舞蹈劇場>的特約舞者,擁有融合雜耍及當代舞技巧獨樹一格的肢體,擅長以戶外劇場的形式,結合在地空間、帶領觀眾進行沉浸體驗。曾受邀至<2019年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擔任開場表演>、2019嘉義縣文化局任我行空間提案計畫的《讀冊舞蹈劇場》、2019臺南街頭藝術節《Collectif Protocole 集體協議》、2019阮劇團《彩虹版城市戀歌進行曲》、2018家樂福文化藝術季「藝家親」 看嘸舞蹈劇場《何日君再來》。
狂夢藝術團隊過去經驗與實績:
2022 艋舺國際舞蹈節
2021衛武營馬戲平台《路上行舟的12種表情》
2021 國立臺灣美術館委託現地製作《重返沙龍臺中》
2021 跨蝦米藝術節年度特邀《鳳山味》
2021 自由路上藝術節委託現地製作《二七部隊》
2020 在現地六年編創計畫NO.1《西區舊城》
2020 臺灣燈會璀璨主燈區采風舞台演出
2019 馬來西亞北海藝術節
2019 全國大專運動會開幕演出《焰耀台灣》
2019 臺韓國際馬戲演出交流計畫
2018 彰化今秋藝術節
2018 國際台中花卉博覽會達爾文劇場
2018 韓國首爾櫻花節
2018 墾丁國際街頭藝術節
2017 EJC Open stage 歐洲雜耍大會公開部門舞台演出
2017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街頭演出
公視誰來晚餐紀錄片拍攝
了解更多
主要贊助
【2022花露露的童樂節】花露露大遊行:超現實夢遊
花露露的超現實夢遊是以現地創作、移動演出的遊行式馬戲展演,演出過程中藝術家把採集到的在地題材與花露露故事融入衛武營的公共空間當中,將其打造成一個夢幻的場域,並且在表演中藉由集體的遊戲邀請觀眾直接參與體驗,同時透過不同時代的童趣物件來讓參與的民眾們創造親子跨時代的對話。
遊行式馬戲表演,加入流動的舞蹈肢體、驚奇亮眼的雜耍特技演出,除了讓觀眾大飽眼福之外,還會設計孩童為主的體驗視角去挖掘表演空間、色彩與背後的故事,讓親子在參與的過程中都能有不同的「新發現」。
出發地點:榕樹廣場北側入口。
演出暨製作團隊
導演|黃子溢
共同創作|黃子溢、魏暉恩、曾少彤、趙亭婷、李睿紘、吳顥中
執行製作|張凱博
技術統籌|歐獻鴻
美術設計|葉純樺
音樂製作|趙自在
團隊介紹
狂夢藝術表演團隊立案於臺中,擁有豐富國內外公共藝術節表演經歷,團隊擅長搭配魔術、當代舞蹈、雜耍特技等新馬戲之元素相互融合,孕育出獨樹一格、朝氣蓬勃的藝術能量,創作出與觀眾互相共鳴的表演作品,並帶著表演分享至城市的每個角落,以盡心盡力之態度把最完美的作品做到極致。
同時更秉持著「身為臺灣人,我們能夠為臺灣做些什麼?」的信念,嘗試結合本土文化與表演藝術,創作屬於臺灣人的表演藝術作品,目標讓世界透過這些作品認識臺灣。
藝術總監/導演|黃子溢
留著彰化血液,在地演出深耕九年的表演者,擁有豐富在地創作的經驗,現致力於在現地六年編創計畫。時常結合當地特色與議題,利用現地創作、移動式劇場的形式,創作出公共空間的表演作品。曾前往慕尼黑、盧森堡劇院演出。亦有個人作品國外藝術節演出的經驗,如:馬來西亞北海藝穗節、韓國仁川馬戲交流演出計畫…等。表演項目為:新馬戲(雜耍、特技)、當代舞蹈、默劇。與編導相關的經歷為:2021衛武營馬戲平台《路上行舟的12種表情》、國美館現地製作《重返沙龍臺中》、2020 在現地六年編創計畫NO.1《西區舊城》、2019《焰耀台灣》、2019《不明意義UNKNOW》、2018《花X愛與勇氣》、2017《LOVE&CUBE SHOW》。
共同創作|曾少彤
畢業於臺北藝術大學舞蹈學系,主攻現代舞,曾參與許多知名舞團的特約、固定製作,現在致力於挑戰當代舞蹈肢體的獨特可能性,曾參與2019參與三十舞蹈劇場年度製作【白眼翻翻】,2019參與相遇舞蹈節-共感B系列演出三十舞蹈劇場作品【白眼翻翻】 ,2018參與高雄索拉舞團【直線迷宮】年度製作,並在2018年8月及2019年1月赴馬來西亞參與Sibu International Dance Festival以及日本參與福岡舞蹈節 ,2017 Mentorship program in Dance In Art in Haarlem,Netherland,2017 Kibbutz Contemporary Dance Company Dance Journey Study Aboard acceptance,2016 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歲末展演】演出林懷民作品《行草選粹》第一段。
新馬戲表演者:魏暉恩
馬戲表演者、舞者以及編舞家。狂夢藝術團隊成員,嘉義縣<看嘸舞蹈劇場>的特約舞者,擁有融合雜耍及當代舞技巧獨樹一格的肢體,擅長以戶外劇場的形式,結合在地空間、帶領觀眾進行沉浸體驗。曾受邀至<2019年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擔任開場表演>、2019嘉義縣文化局任我行空間提案計畫的《讀冊舞蹈劇場》、2019臺南街頭藝術節《Collectif Protocole 集體協議》、2019阮劇團《彩虹版城市戀歌進行曲》、2018家樂福文化藝術季「藝家親」 看嘸舞蹈劇場《何日君再來》。
狂夢藝術團隊過去經驗與實績:
2022 艋舺國際舞蹈節
2021衛武營馬戲平台《路上行舟的12種表情》
2021 國立臺灣美術館委託現地製作《重返沙龍臺中》
2021 跨蝦米藝術節年度特邀《鳳山味》
2021 自由路上藝術節委託現地製作《二七部隊》
2020 在現地六年編創計畫NO.1《西區舊城》
2020 臺灣燈會璀璨主燈區采風舞台演出
2019 馬來西亞北海藝術節
2019 全國大專運動會開幕演出《焰耀台灣》
2019 臺韓國際馬戲演出交流計畫
2018 彰化今秋藝術節
2018 國際台中花卉博覽會達爾文劇場
2018 韓國首爾櫻花節
2018 墾丁國際街頭藝術節
2017 EJC Open stage 歐洲雜耍大會公開部門舞台演出
2017 法國外亞維儂藝術節街頭演出
公視誰來晚餐紀錄片拍攝
了解更多
主要贊助
演出全長約30分鐘 ,無中場休息。
出發地點:榕樹廣場北側入口。
無年齡限制,12歲以下孩童需有家長陪同。
本演出為移動式展演,無提供座位,請著輕便服裝參與。若有行動不便或無法長時間行走者請視自身狀況斟酌參與。
演出同步攝、錄影,如需保留肖像權請與現場服務人員聯繫。
為確保演出動線流暢,請與表演者保持適當距離,也請勿近距離或定點拍照及攝錄影。
演出含部分專業馬戲動作,請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