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
※原訂於6月17日(六)至6月18日(日)於衛武營歌劇院演出二場次之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演出者 陳忻 因故無法參與,更換為副導演暨動作設計 小得 演出。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親愛的觀眾您好,為演出技術需求,提供更好的觀賞品質,原購買P1、P2排之觀眾,請您於演出當日至歌劇院2F服務台服務人員協助換票。 |
表演自在到位,空間走位如舞者般精準!製偶功夫向上無極限!——舞蹈空間舞團 藝術總監 平珩
《鯨之嶋》以奇幻、抽離的方式講述我們切身的環境問題。音樂的部分,唸唱鑼鼓經、南管、北管官話與網路用語,以一種非常特別的組織方式交融,如夢一般難以言喻。——獨立樂團百合花 主唱兼創作 林奕碩
開場的燈光氣氛結合南北管樂曲還有一群唱功了得的演員,整體相當震撼。——和平歸來電視影集 導演 林世章
一鯨現,寰宇驚
一鯨鳴,滄海靜
一鯨落,動生機
《鯨之嶋》的奇幻漂流即將啟航
故事從一位末日汪洋中的少女娜娜及其隨身玩偶咘咘為起點,在少女漂流彌留之際,路過的黑潮見狀不忍,娓娓道出古老神話,「這曾是一座眾神眷顧的豐饒島嶼,黑潮與火山島相遇留情,火山島領受黑潮的神諭,養育著天地靈氣初生的鯤與鯢,鯤鯢姊妹一動一靜,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她們有著不同的個體,而宿命卻終將把她們交織為一體......」。《鯨之嶋》將臺灣的土地與自然生態透過神話故事的擬人描繪,在黑潮、火山島之間的愛恨情仇與鯤鯢姊妹找尋自我的過程中,重新詮釋臺灣島生成的地理現象,打造奇幻的《鯨之嶋》宇宙。
拾念劇集×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結合了眾領域的藝術團隊成員,在為期三年的激盪下,除了擴大探索南北管與偶戲的無限可能,更試圖藉著貼近土地與環境的劇本核心,開創全新的說故事形式。透過有趣的地理視角,喚起觀眾對島嶼的共鳴,一起跟著南北管音樂哼哼哈兮,享受這場超越時空的島嶼奇幻漫遊。
照片版權由 Mile End Photography、林筱倩 提供
演前導聆
2023/6/17(六)19:00 歌劇院二樓大廳
2023/6/18(日)14:00 歌劇院二樓大廳
演後座談
2023/6/18(日)16:50 歌劇院觀眾席
延伸閱讀
►衛武營 Call Cue 青少年-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pdf
文章閱讀
周邊活動
►【夜遊劇場】探索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後台風景
演出暨製作團隊
導演|李易修
南北管編腔、作曲|許淑慧
劇作家|施如芳
劇作協力|魏于嘉
偶戲導演|鄭嘉音
戲劇顧問|張啟豐
演員|朱安麗、劉毓真、小得、大甜、崔台鎬、邱米溱、盧侑典、馮文星、黃思瑋、楊柏煒
樂師|許淑慧、廖梒瑜、劉忻龍、楊晴儀
製作人|蔡菁芳
副導演暨動作設計|小得
燈光設計|高一華
舞台設計|謝均安
服裝設計|林玉媛
戲偶設計|余孟儒
聲音設計|吳修銘
執行製作|許沛青
宣傳統籌|田珈伃
臺語指導|鄭順聰
劇本英譯|劉微明
舞台監督|黃國鋒
導演助理|邱米溱
排練助理|林雨璇
宣傳影片攝製|邱条影室
平面設計|洋蔥設計
劇照拍攝|Sapere aude Photography
委託製作|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國家兩廳院
特別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
團隊介紹
共同製作團隊|拾念劇集
以藝術總監李易修及南北管作曲家許淑慧為主要核心創作者,創團理念乃在以臺灣文化多元創生的肥沃養料與精神,為傳統南北管音樂導入多元的創作活水,同時也開拓出新穎動人的劇場美學新典範,其創作特色多取材自臺灣本島,融合傳統與當代表演藝術的美感元素,以體現臺灣的藝術特色與人文思考。
共同製作團隊|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立於 1999 年,秉持「無物不成偶」的創作觀點,打造臺灣當代偶戲劇場的新風貌,以及奇幻哲思的變身美學。以多樣豐富的探索實驗和專業製偶技術,開創獨特的劇場敘事手法,充滿創意的造型以及詩意的演繹能力,並以各種跨領域合作,開發「人」所不能為的自由想像空間。
藝術總監暨導演|李易修
拾念劇集創團者與主要創作者,現任趨勢教育基金會劇場總監,曾任實踐大學音樂學系講師、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碩士,主修表演,並學習南管,曾赴中國泉州學習梨園戲,後進入漢唐樂府擔任舞者。2008年創作了南北管音樂劇「超神話系列首部曲《大神魃》」,並於2009年赴法參加外亞維儂藝術節。2016年11月製作全新的南北管神話音樂劇《蓬萊》,為超神話系列的二部曲,入圍第15屆台新藝術獎,並受邀參與2018年TIFA藝術節及馬來西亞喬治城藝術節。表演類型廣泛,包括南管音樂、梨園戲、崑曲、歌仔戲、現代劇場等。演出作品有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母》、狂想劇場《哥本哈根》、台南人劇團《海鷗》等,編導作品有拾念劇集《玉茗堂私夢》、NSO 實驗音場《漂流的音符》等跨界於音樂與劇場之作品。自2012年起受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女士邀請,擔任【趨勢文學劇場】編劇暨導演,推出2012《東坡在路上》、2013《杜甫夢李白》、2014-15《尋訪陶淵明》、2016《屈原,遠遊中》、2017《采采詩經》、2018《東坡在臺灣》、2019《大風起兮》、2020《詩人有影放輕鬆》等作品,並擔任2015年趨勢向大師致敬《瘂弦.紅玉米之歌》詩劇場編導。
南北管編腔、作曲暨樂師|許淑慧
2000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1996年起參與漢唐樂府南管古典樂舞團國內外巡演數百場卅餘城。以傳統為根基參與音樂創作展演作品:2007年臺北藝術節【跨.舞蹈】《泡泡奇慾鏡》、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江詩丹頓主辦【Les Masques】《死亡~詩樂舞》;2008年法國小艇歌劇院主辦新編南管戲《擺渡人》、拾念劇集《大神魃》;2014年TIFA《風月》、趨勢經典文學劇場《尋訪陶淵明》「讀山海經」;2016-2018年拾念劇集《蓬萊》;2019-2021年拾念劇集《大神魃.世界之夢》;2019年國立臺灣圖書館與陽明山中山樓主辦「福壽康寧-篆刻教育特展」 播放影片《季康印話》,三合院音像工作室製作;2020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戲曲夢工場飛人集社劇團《虗轉》;2021年NTT-TIFA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歌劇院國際藝術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高雄電影節首映之高雄原創VR企劃案〈Project Zero|首部曲〉,動態自造實驗室製作。
劇作家|施如芳
專職編劇,臺灣大學戲劇系所兼任助理教授。
擅於量身設戲,取材不拘一格,對歷史別有情懷,跨界觸角甚廣,冶異質創意、文化深意於一劇的本子常誘發出新穎的劇場形式,作品多次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出版補助,入圍台新藝術獎、金鐘獎、傳藝金曲獎;近年極愛寫到臺灣,近作《當迷霧漸散》將林獻堂搬上戲曲舞台,突破劇種敘事的極限,隨後應邀擔任第五屆臺灣戲曲藝術節策展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教授稱其劇作格局超出戲曲傳統,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譽為「當代臺灣戲曲的最佳詮釋者」。
偶戲導演|鄭嘉音
現任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聯合創辦人與藝術總監;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創辦人、國際駐村計畫藝術總監;利澤偶聚祭國際偶戲節策展人;臺大戲劇系講師。鄭嘉音曾於國際工作坊中追隨多位國際偶戲大師工作,如德國懸絲偶大師Albrecht Roser、法國導演Philippe Genty、澳洲影戲大師Richard Bradshaw、美國光影導演Larry Reed等,是為國際間少數同時能跨越多種戲偶形式、集偶戲導演、戲偶設計製作、表演於一身的創作者。鄭嘉音以跨文化視野及跨領域美學編導多齣現代偶劇,擅長使用形體與物件在空間中的流動營造詩意豐美的視覺意象,引發將「偶」作為當代劇場重要表現媒介的前衛思潮,近期代表作《夜鶯》、《剪紙人》展現東方簡約美學風格,《降靈會》、《洪通計畫》實驗偶戲與劇場空間可能性、《微塵・望鄉》與《洋子》(與Baboo合導)探討人文關懷議題。其作品展現獨特的實驗手法,創意探索人偶同台表演與觀眾對話的各種可能,作品多次入圍或被提名台新藝術獎,並受邀於15個國家的國際藝術節演出。近作與真快樂掌中劇團合作《孟婆.湯》,引領傳統布袋戲走向當代表現手法,獲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一屆創意競演首獎、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並獲邀至外亞維儂藝術節及法國沙勒維爾-梅濟耶爾世界偶戲節演出。鄭嘉音在2019年Routledge出版社所出版的《Woman and Puppetry》,收錄為世界七位具代表性的女性偶戲藝術家之一,並發表「A Puppeteer in Taiwan」專文。2020年受邀參與UNIMA世界偶戲聯盟「國際策展人線上會議」。被上海戲劇學者王曉鑫譽為「立足臺灣、享譽國際的亞洲現代偶戲旗幟性人物。在融合古今與中西的當代偶戲之路上,走出了自己另闢蹊徑的路。」
委託製作: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國家兩廳院
巡演場次:
臺北|5/5(五)-5/7(日) 國家戲劇院
臺中|10/21(六)-10/22(日) 臺中國家歌劇院
藝玩伴計畫 ART-FUN-PLAY
爸媽看戲、孩子玩戲
發現很想看衛武營的節目,但沒有人幫您陪伴孩子嗎?
衛武營特別推出『藝玩伴計畫』,在您欣賞演出節目的同時,規劃各種活動,讓孩子們在等待父母看戲的同時,與您在平行時空同步接收演出節目的精彩內容...
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
※原訂於6月17日(六)至6月18日(日)於衛武營歌劇院演出二場次之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演出者 陳忻 因故無法參與,更換為副導演暨動作設計 小得 演出。造成不便,敬請見諒。 ※親愛的觀眾您好,為演出技術需求,提供更好的觀賞品質,原購買P1、P2排之觀眾,請您於演出當日至歌劇院2F服務台服務人員協助換票。 |
表演自在到位,空間走位如舞者般精準!製偶功夫向上無極限!——舞蹈空間舞團 藝術總監 平珩
《鯨之嶋》以奇幻、抽離的方式講述我們切身的環境問題。音樂的部分,唸唱鑼鼓經、南管、北管官話與網路用語,以一種非常特別的組織方式交融,如夢一般難以言喻。——獨立樂團百合花 主唱兼創作 林奕碩
開場的燈光氣氛結合南北管樂曲還有一群唱功了得的演員,整體相當震撼。——和平歸來電視影集 導演 林世章
一鯨現,寰宇驚
一鯨鳴,滄海靜
一鯨落,動生機
《鯨之嶋》的奇幻漂流即將啟航
故事從一位末日汪洋中的少女娜娜及其隨身玩偶咘咘為起點,在少女漂流彌留之際,路過的黑潮見狀不忍,娓娓道出古老神話,「這曾是一座眾神眷顧的豐饒島嶼,黑潮與火山島相遇留情,火山島領受黑潮的神諭,養育著天地靈氣初生的鯤與鯢,鯤鯢姊妹一動一靜,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她們有著不同的個體,而宿命卻終將把她們交織為一體......」。《鯨之嶋》將臺灣的土地與自然生態透過神話故事的擬人描繪,在黑潮、火山島之間的愛恨情仇與鯤鯢姊妹找尋自我的過程中,重新詮釋臺灣島生成的地理現象,打造奇幻的《鯨之嶋》宇宙。
拾念劇集×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結合了眾領域的藝術團隊成員,在為期三年的激盪下,除了擴大探索南北管與偶戲的無限可能,更試圖藉著貼近土地與環境的劇本核心,開創全新的說故事形式。透過有趣的地理視角,喚起觀眾對島嶼的共鳴,一起跟著南北管音樂哼哼哈兮,享受這場超越時空的島嶼奇幻漫遊。
照片版權由 Mile End Photography、林筱倩 提供
演前導聆
2023/6/17(六)19:00 歌劇院二樓大廳
2023/6/18(日)14:00 歌劇院二樓大廳
演後座談
2023/6/18(日)16:50 歌劇院觀眾席
延伸閱讀
►衛武營 Call Cue 青少年-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pdf
文章閱讀
周邊活動
►【夜遊劇場】探索拾念劇集×無獨有偶×施如芳《鯨之嶋》後台風景
演出暨製作團隊
導演|李易修
南北管編腔、作曲|許淑慧
劇作家|施如芳
劇作協力|魏于嘉
偶戲導演|鄭嘉音
戲劇顧問|張啟豐
演員|朱安麗、劉毓真、小得、大甜、崔台鎬、邱米溱、盧侑典、馮文星、黃思瑋、楊柏煒
樂師|許淑慧、廖梒瑜、劉忻龍、楊晴儀
製作人|蔡菁芳
副導演暨動作設計|小得
燈光設計|高一華
舞台設計|謝均安
服裝設計|林玉媛
戲偶設計|余孟儒
聲音設計|吳修銘
執行製作|許沛青
宣傳統籌|田珈伃
臺語指導|鄭順聰
劇本英譯|劉微明
舞台監督|黃國鋒
導演助理|邱米溱
排練助理|林雨璇
宣傳影片攝製|邱条影室
平面設計|洋蔥設計
劇照拍攝|Sapere aude Photography
委託製作|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國家兩廳院
特別感謝:趨勢教育基金會
團隊介紹
共同製作團隊|拾念劇集
以藝術總監李易修及南北管作曲家許淑慧為主要核心創作者,創團理念乃在以臺灣文化多元創生的肥沃養料與精神,為傳統南北管音樂導入多元的創作活水,同時也開拓出新穎動人的劇場美學新典範,其創作特色多取材自臺灣本島,融合傳統與當代表演藝術的美感元素,以體現臺灣的藝術特色與人文思考。
共同製作團隊|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創立於 1999 年,秉持「無物不成偶」的創作觀點,打造臺灣當代偶戲劇場的新風貌,以及奇幻哲思的變身美學。以多樣豐富的探索實驗和專業製偶技術,開創獨特的劇場敘事手法,充滿創意的造型以及詩意的演繹能力,並以各種跨領域合作,開發「人」所不能為的自由想像空間。
藝術總監暨導演|李易修
拾念劇集創團者與主要創作者,現任趨勢教育基金會劇場總監,曾任實踐大學音樂學系講師、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執行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表演碩士,主修表演,並學習南管,曾赴中國泉州學習梨園戲,後進入漢唐樂府擔任舞者。2008年創作了南北管音樂劇「超神話系列首部曲《大神魃》」,並於2009年赴法參加外亞維儂藝術節。2016年11月製作全新的南北管神話音樂劇《蓬萊》,為超神話系列的二部曲,入圍第15屆台新藝術獎,並受邀參與2018年TIFA藝術節及馬來西亞喬治城藝術節。表演類型廣泛,包括南管音樂、梨園戲、崑曲、歌仔戲、現代劇場等。演出作品有創作社《少年金釵男孟母》、狂想劇場《哥本哈根》、台南人劇團《海鷗》等,編導作品有拾念劇集《玉茗堂私夢》、NSO 實驗音場《漂流的音符》等跨界於音樂與劇場之作品。自2012年起受趨勢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怡蓁女士邀請,擔任【趨勢文學劇場】編劇暨導演,推出2012《東坡在路上》、2013《杜甫夢李白》、2014-15《尋訪陶淵明》、2016《屈原,遠遊中》、2017《采采詩經》、2018《東坡在臺灣》、2019《大風起兮》、2020《詩人有影放輕鬆》等作品,並擔任2015年趨勢向大師致敬《瘂弦.紅玉米之歌》詩劇場編導。
南北管編腔、作曲暨樂師|許淑慧
2000年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音樂系。1996年起參與漢唐樂府南管古典樂舞團國內外巡演數百場卅餘城。以傳統為根基參與音樂創作展演作品:2007年臺北藝術節【跨.舞蹈】《泡泡奇慾鏡》、國立故宮博物院及江詩丹頓主辦【Les Masques】《死亡~詩樂舞》;2008年法國小艇歌劇院主辦新編南管戲《擺渡人》、拾念劇集《大神魃》;2014年TIFA《風月》、趨勢經典文學劇場《尋訪陶淵明》「讀山海經」;2016-2018年拾念劇集《蓬萊》;2019-2021年拾念劇集《大神魃.世界之夢》;2019年國立臺灣圖書館與陽明山中山樓主辦「福壽康寧-篆刻教育特展」 播放影片《季康印話》,三合院音像工作室製作;2020年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戲曲中心戲曲夢工場飛人集社劇團《虗轉》;2021年NTT-TIFA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臺中歌劇院國際藝術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德國圖賓根形體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高雄電影節首映之高雄原創VR企劃案〈Project Zero|首部曲〉,動態自造實驗室製作。
劇作家|施如芳
專職編劇,臺灣大學戲劇系所兼任助理教授。
擅於量身設戲,取材不拘一格,對歷史別有情懷,跨界觸角甚廣,冶異質創意、文化深意於一劇的本子常誘發出新穎的劇場形式,作品多次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創作、出版補助,入圍台新藝術獎、金鐘獎、傳藝金曲獎;近年極愛寫到臺灣,近作《當迷霧漸散》將林獻堂搬上戲曲舞台,突破劇種敘事的極限,隨後應邀擔任第五屆臺灣戲曲藝術節策展人;國光劇團藝術總監王安祈教授稱其劇作格局超出戲曲傳統,文學評論家王德威譽為「當代臺灣戲曲的最佳詮釋者」。
偶戲導演|鄭嘉音
現任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聯合創辦人與藝術總監;利澤國際偶戲藝術村創辦人、國際駐村計畫藝術總監;利澤偶聚祭國際偶戲節策展人;臺大戲劇系講師。鄭嘉音曾於國際工作坊中追隨多位國際偶戲大師工作,如德國懸絲偶大師Albrecht Roser、法國導演Philippe Genty、澳洲影戲大師Richard Bradshaw、美國光影導演Larry Reed等,是為國際間少數同時能跨越多種戲偶形式、集偶戲導演、戲偶設計製作、表演於一身的創作者。鄭嘉音以跨文化視野及跨領域美學編導多齣現代偶劇,擅長使用形體與物件在空間中的流動營造詩意豐美的視覺意象,引發將「偶」作為當代劇場重要表現媒介的前衛思潮,近期代表作《夜鶯》、《剪紙人》展現東方簡約美學風格,《降靈會》、《洪通計畫》實驗偶戲與劇場空間可能性、《微塵・望鄉》與《洋子》(與Baboo合導)探討人文關懷議題。其作品展現獨特的實驗手法,創意探索人偶同台表演與觀眾對話的各種可能,作品多次入圍或被提名台新藝術獎,並受邀於15個國家的國際藝術節演出。近作與真快樂掌中劇團合作《孟婆.湯》,引領傳統布袋戲走向當代表現手法,獲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第一屆創意競演首獎、傳藝金曲獎最佳團體年度演出獎,並獲邀至外亞維儂藝術節及法國沙勒維爾-梅濟耶爾世界偶戲節演出。鄭嘉音在2019年Routledge出版社所出版的《Woman and Puppetry》,收錄為世界七位具代表性的女性偶戲藝術家之一,並發表「A Puppeteer in Taiwan」專文。2020年受邀參與UNIMA世界偶戲聯盟「國際策展人線上會議」。被上海戲劇學者王曉鑫譽為「立足臺灣、享譽國際的亞洲現代偶戲旗幟性人物。在融合古今與中西的當代偶戲之路上,走出了自己另闢蹊徑的路。」
委託製作: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臺中國家歌劇院、國家兩廳院
巡演場次:
臺北|5/5(五)-5/7(日) 國家戲劇院
臺中|10/21(六)-10/22(日) 臺中國家歌劇院
藝玩伴計畫 ART-FUN-PLAY
爸媽看戲、孩子玩戲
發現很想看衛武營的節目,但沒有人幫您陪伴孩子嗎?
衛武營特別推出『藝玩伴計畫』,在您欣賞演出節目的同時,規劃各種活動,讓孩子們在等待父母看戲的同時,與您在平行時空同步接收演出節目的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