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武營協辦節目。
- 節目全長約15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 請掃描入場券上的節目單並於進場前先行閱讀。
- 本節目非親子節目,未滿6歲及身高未滿120公分兒童請勿入場。
- 演出經費由主協辦單位支持,請索票者務必珍惜與出席。
- 遲到觀眾須遵循工作人員指示入場。
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2024 驚嘆樂舞—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
返璞歸真,有聲有色
原住民族群的傳統歌謠舞蹈祭儀獨特美好且珍貴,但在傳承、保留與發揚方面,在主流文化的衝擊下,陷入瀕臨失傳的困境。因此,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於2003年起,號召各界攜手建置「原住民傳統樂舞技儀傳習教育」的資源供需平台,並且以「認養」傳習經費的方式,攜手支持原住民傳統樂舞祭儀的文化復振與傳承計劃,因為持續產出令人驚豔的「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成果、族群永續的能量」,所以在2009年起定名為「驚嘆號」,對於「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臺灣原住民族群」,具傳承、發揚與永續的意義。
為了促進傳習團隊積極地展開文化復振的傳習計畫,2005年起,以劇場形式製作,激勵團隊挑戰專業的舞台,經過二十年的鍛鍊,展演傳習成果的「驚嘆樂舞」,不僅成為「驚嘆號」之核心計畫,也是傳統古老珍貴的族群文化藝術數位典藏的工程。
2024年,邁入第20年,類似規格的演出場次累計達30場以上。2024年「驚嘆號」所支持之樂舞團隊,計達37隊。「驚嘆樂舞」首次移師高雄衛武營辦理,計畫邀請七個原住民傳習團隊,展演排灣族、阿美族、布農族、鄒族、太魯閣族等五個族群的傳統樂舞與祭典。部分古謠將由灣聲樂團的音樂總監李哲藝老師與音樂家,根據古謠人聲編曲,並賦予古謠層次豐富的特色,成就古謠與樂舞跨界演出的精品;編創與展演的精彩影音都是長期淬煉與累積的結果。演出團隊橫跨屏東、臺東、嘉義、花蓮等四個縣市,演出人數超過329人。專精於燈光、音響、影像與舞台技術等劇場專業人士,亦以熱愛原住民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情,參與製作與執行。2017-2023年,驚嘆號持續以「驚嘆樂舞—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入圍傳藝金曲獎七次、一次獲獎的實力,持續推動原住民傳統樂舞傳習成果展演與數位典藏的工程。
演出製作說明:自驚嘆號的37個傳習團隊中擇七個原住民傳習團隊
- 採集田調自己部落的傳統歌謠舞蹈祭典。
- 號召族人團練傳習,並以劇場展演為目標,各編創製作10-20分鐘的展演。
- 共同演繹太魯閣族、鄒族、排灣族、布農族、阿美族等五大族群七大部落或地區的傳統古謠舞蹈與祭典儀式。
- 製作團隊由熟稔原住民表演藝術和劇場展演的組成,部分演出以跨界的形式由灣聲樂團編曲與演奏(16席),賦予古謠層次豐富的特色,成就古謠與樂舞跨界演出的精品;編創與展演的精彩畫面,皆是長期淬煉與累積的結果。
- 讓50首以上悠遠的古調與舞蹈祭儀,以「返璞歸真」的精神,嚴謹且精彩的呈現。
- 以「返璞歸真」為精神製作純粹專業,且深具傳統文化藝術價值的演出,同時透過展演促成所有團隊建立製作、演出、文化保存、傳承、復振的專業能力(含人才培育)。
演出曲目
灣聲樂團:呼喚獵人(太魯閣族)
水源國小太魯閣族舞蹈隊:ptasan dqras
塔山之歌古謠傳唱:塔山下的感恩祭
泰武佳興老青古謠傳唱隊:aiyanga 細雨紛飛的季節
灣聲樂團:回鄉(布農族)
武陵Buklavu布農歌謠傳習隊:islusan 祭
VASA東排灣青年歌謠隊:masuvaqu 小米收穫祭
港口部落:makotaay 混濁
草埔青年會&南排灣勇士團:謠享天地.舞撼群山
謝幕曲 culisi
演出暨製作團隊
製作單位|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演出團隊|水源國小太魯閣族舞蹈隊、塔山之歌古謠傳唱、泰武佳興老青古謠傳唱隊、武陵 Buklavu布農歌謠傳習隊、VASA東排灣青年歌謠隊、港口部落、草埔青年會&南排灣勇士團
指揮|曾維庸
編曲|李哲藝、王敏玲、王鈺淩、蘇鈺淇
灣聲樂團
指導單位|教育部、原民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共同主辦|財團法人建弘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補助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主要贊助|台灣中油(股)公司、瑞室RAISER TRAPEZOID、銳視光電(股)公司、法國巴黎銀行
贊助單位|邱純枝、郭美琴、洪蘭、辛智秀、辛麗津、楊清亮、楊斐、中華電信(股)公司、三竹資訊(股)公司、南京資訊(股)公司、當若科技藝術影像、東南旅行社(股)公司、耐特科技材料(股)公司、花仙子教育基金會、逢源教育基金會、萬國法律事務所、禎祥食品、新瓦建設有限公司、勇健文化藝術基金會、光泉文教基金會、光泉關懷慈善基金會、台灣宅配通、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
團隊介紹
【水源國小太魯閣族舞蹈隊】
花蓮縣水源國小舞蹈隊是一群有想像與藝術創造力的表演團隊,太魯閣族文化底蘊的演出加入審美基礎元素,成為一個意境舞蹈,充滿無限想像;而孩子們在舞臺上真摯投入、不做作不討好、全神貫注的演出特色感動人心,太魯閣族人懷抱生命意義增添特色,傳達英國詩人濟慈說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達成藝術教育:表現、鑑賞與實踐學習過程中,體驗美感經驗,創造藝術價值,從而領悟生命與文化的意義最終的目標。
【塔山之歌古謠傳唱】
《塔山之歌》不只是一首傳唱在部落間的歌謠,更是我們的團名,它不只象徵鄒族古謠的永續傳唱,更具文化傳承的意義與使命。我們希望透過祭儀歌舞及古謠的傳習訓練,增進孩子們對祭儀歌舞及古謠的學習興趣,豐富其生活內涵及促進自我尊榮感的實現,傳承他們獨特的身分與認同,進而發揚鄒族優美藝術文化,用這樣的理念持續用心經營,更希望透過孩子的訓練,喚起村民沉睡已久的文化靈魂,在部落耆老的帶領下,實現文化傳承的實質行動。
穿著鄒族族服的孩子、青少年、部落居民乃至於部落耆老,所展現的氣質儀態與自信,隨著發出天籟般的吟唱聲搭配著沉穩的舞步,生動的歌舞演出,彷彿塔山精靈出現在部落山林間,守護著鄒族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泰武佳興老青古謠傳唱隊】
泰武古謠文化推手查馬克・法拉屋樂老師,自2003年起,以田調、採集、編創、教學、交流、演講與展演等各種實際行動,積極倡議文化復振與傳承發揚的重要性,其所保存下來的排灣族古謠樂舞,數量非常龐大。
為了讓過去十餘年來指導查馬克老師的耆老族人們,可以持續凝聚族人傳唱,且透過各式展演發揚瀕臨失傳的古謠文化,於2022年3月整合佳興部落、泰武部落族人成立「泰武佳興古謠傳承團隊」,以採集、教唱、編曲、場域練習及培育傳習人才等方式,帶動文化活動參與、厚植文化傳承力量及傳統文化藝術傳播能量!
【武陵Buklavu布農歌謠傳習隊】
臺東縣武陵國小布谷拉夫兒童合唱團成立已近20載,期間歷任校長均致力推動族群文化與傳統歌謠的教育工作,為本團奠定了優良的基礎,且為武陵社區留下許多重要的文化瑰寶。本校合唱團身經百戰,大至全國性的歌謠比賽或展演,小至社區活動的舞台,都能聽到他們天真爛漫、純潔如天籟般的聲音。孩子們一屆一屆地傳唱著族人們的歌,布農歌謠已然是每一個武陵小孩的生命記號。期待每個在武陵的孩子都能喜歡唱、快樂唱,唱出感動、唱出自信。
【VASA東排灣青年歌謠隊】
東排灣青年歌謠隊團員大多是從「VASA」樂舞團畢業的學生,到了高中、大學、出社會工作時,仍然會利用時間一起練唱歌謠,現今已有很多部落青年持續加入。成立東排灣青年歌謠隊是希望從「VASA」樂舞團畢業團員及想學習歌謠的部落青年,能有機會一起傳唱這些旋律。期許我們都成為部落中小小的種子,就像VASA「芋頭」一樣,即使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中,只要一點泥土、一點陽光、一點水分就能夠生長得很好。
【港口部落】
Makottay(港口部落)過去稱為Cepo’,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是原始的古老部落,相傳是花東地區阿美族人的發祥地。部落有著傳統的民俗文化與社會制度,如今仍保存許多歌謠樂舞,不管是日常生活或祭典如Ilisin(年祭)和Misacepo’(海祭),這些歌謠樂舞依舊被傳唱著,也是Makottay傳承文化與歷史的重要基石。
【草埔青年會&南排灣勇士團】
草埔村位於獅子鄉東方,楓港溪上游右岸支流的源頭,比鄰臺東縣達仁鄉森永村,屬於南排灣族群。音樂和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都是草埔最珍貴的資產以及最豐沛的財富。自九年前開始透過課輔班發展傳統古謠教學,讓孩子們利用每周六、日學習古謠。2018年起也開始召集部落青年拜訪耆老,針對部落過去的歷史、歌謠及文化祭儀進行田野調查,並且學習傳統勇士舞,陸續將遺失許久的感動找回來。2020年元旦代表臺灣原住民在「灣聲樂團2020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中演出。2021年3月首次參與2021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傳統樂舞競賽公開組榮獲特優成績,是一個堅持復振排灣草埔傳統樂舞文化,並且以傳統與純粹為理念的樂舞傳習團隊。
【灣聲樂團】
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樂團,堅持演奏兩種音樂:一是臺灣人所寫的音樂,二是以臺灣為素材創作的音樂,目的是要將古典音樂臺灣化、臺灣音樂古典化,乘著最在地化就是國際化的趨勢,以最濃厚的情感及最高的規格呈現臺灣音樂文化。
透過臺灣行腳用「行動音樂廳」的概念,將美好的樂音帶到臺灣的每一個角落,讓臺灣人民近距離聆賞美好音樂。灣聲堅持純粹以民間的力量發揮最大的影響力,透過古典音樂的國際語言,讓全世界更認識臺灣,「家己的聲.世界來聽」。
藝玩伴計畫 ART-FUN-PLAY
爸媽看戲、孩子玩戲
發現很想看衛武營的節目,但沒有人幫您陪伴孩子嗎?
衛武營特別推出『藝玩伴計畫』,在您欣賞演出節目的同時,規劃各種活動,讓孩子們在等待父母看戲的同時,與您在平行時空同步接收演出節目的精彩內容...
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2024 驚嘆樂舞—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
返璞歸真,有聲有色
原住民族群的傳統歌謠舞蹈祭儀獨特美好且珍貴,但在傳承、保留與發揚方面,在主流文化的衝擊下,陷入瀕臨失傳的困境。因此,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於2003年起,號召各界攜手建置「原住民傳統樂舞技儀傳習教育」的資源供需平台,並且以「認養」傳習經費的方式,攜手支持原住民傳統樂舞祭儀的文化復振與傳承計劃,因為持續產出令人驚豔的「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成果、族群永續的能量」,所以在2009年起定名為「驚嘆號」,對於「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臺灣原住民族群」,具傳承、發揚與永續的意義。
為了促進傳習團隊積極地展開文化復振的傳習計畫,2005年起,以劇場形式製作,激勵團隊挑戰專業的舞台,經過二十年的鍛鍊,展演傳習成果的「驚嘆樂舞」,不僅成為「驚嘆號」之核心計畫,也是傳統古老珍貴的族群文化藝術數位典藏的工程。
2024年,邁入第20年,類似規格的演出場次累計達30場以上。2024年「驚嘆號」所支持之樂舞團隊,計達37隊。「驚嘆樂舞」首次移師高雄衛武營辦理,計畫邀請七個原住民傳習團隊,展演排灣族、阿美族、布農族、鄒族、太魯閣族等五個族群的傳統樂舞與祭典。部分古謠將由灣聲樂團的音樂總監李哲藝老師與音樂家,根據古謠人聲編曲,並賦予古謠層次豐富的特色,成就古謠與樂舞跨界演出的精品;編創與展演的精彩影音都是長期淬煉與累積的結果。演出團隊橫跨屏東、臺東、嘉義、花蓮等四個縣市,演出人數超過329人。專精於燈光、音響、影像與舞台技術等劇場專業人士,亦以熱愛原住民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情,參與製作與執行。2017-2023年,驚嘆號持續以「驚嘆樂舞—臺灣原住民樂舞饗宴」入圍傳藝金曲獎七次、一次獲獎的實力,持續推動原住民傳統樂舞傳習成果展演與數位典藏的工程。
演出製作說明:自驚嘆號的37個傳習團隊中擇七個原住民傳習團隊
- 採集田調自己部落的傳統歌謠舞蹈祭典。
- 號召族人團練傳習,並以劇場展演為目標,各編創製作10-20分鐘的展演。
- 共同演繹太魯閣族、鄒族、排灣族、布農族、阿美族等五大族群七大部落或地區的傳統古謠舞蹈與祭典儀式。
- 製作團隊由熟稔原住民表演藝術和劇場展演的組成,部分演出以跨界的形式由灣聲樂團編曲與演奏(16席),賦予古謠層次豐富的特色,成就古謠與樂舞跨界演出的精品;編創與展演的精彩畫面,皆是長期淬煉與累積的結果。
- 讓50首以上悠遠的古調與舞蹈祭儀,以「返璞歸真」的精神,嚴謹且精彩的呈現。
- 以「返璞歸真」為精神製作純粹專業,且深具傳統文化藝術價值的演出,同時透過展演促成所有團隊建立製作、演出、文化保存、傳承、復振的專業能力(含人才培育)。
演出曲目
灣聲樂團:呼喚獵人(太魯閣族)
水源國小太魯閣族舞蹈隊:ptasan dqras
塔山之歌古謠傳唱:塔山下的感恩祭
泰武佳興老青古謠傳唱隊:aiyanga 細雨紛飛的季節
灣聲樂團:回鄉(布農族)
武陵Buklavu布農歌謠傳習隊:islusan 祭
VASA東排灣青年歌謠隊:masuvaqu 小米收穫祭
港口部落:makotaay 混濁
草埔青年會&南排灣勇士團:謠享天地.舞撼群山
謝幕曲 culisi
演出暨製作團隊
製作單位|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演出團隊|水源國小太魯閣族舞蹈隊、塔山之歌古謠傳唱、泰武佳興老青古謠傳唱隊、武陵 Buklavu布農歌謠傳習隊、VASA東排灣青年歌謠隊、港口部落、草埔青年會&南排灣勇士團
指揮|曾維庸
編曲|李哲藝、王敏玲、王鈺淩、蘇鈺淇
灣聲樂團
指導單位|教育部、原民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
共同主辦|財團法人建弘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補助單位|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主要贊助|台灣中油(股)公司、瑞室RAISER TRAPEZOID、銳視光電(股)公司、法國巴黎銀行
贊助單位|邱純枝、郭美琴、洪蘭、辛智秀、辛麗津、楊清亮、楊斐、中華電信(股)公司、三竹資訊(股)公司、南京資訊(股)公司、當若科技藝術影像、東南旅行社(股)公司、耐特科技材料(股)公司、花仙子教育基金會、逢源教育基金會、萬國法律事務所、禎祥食品、新瓦建設有限公司、勇健文化藝術基金會、光泉文教基金會、光泉關懷慈善基金會、台灣宅配通、聯華電子科技文教基金會
團隊介紹
【水源國小太魯閣族舞蹈隊】
花蓮縣水源國小舞蹈隊是一群有想像與藝術創造力的表演團隊,太魯閣族文化底蘊的演出加入審美基礎元素,成為一個意境舞蹈,充滿無限想像;而孩子們在舞臺上真摯投入、不做作不討好、全神貫注的演出特色感動人心,太魯閣族人懷抱生命意義增添特色,傳達英國詩人濟慈說的「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達成藝術教育:表現、鑑賞與實踐學習過程中,體驗美感經驗,創造藝術價值,從而領悟生命與文化的意義最終的目標。
【塔山之歌古謠傳唱】
《塔山之歌》不只是一首傳唱在部落間的歌謠,更是我們的團名,它不只象徵鄒族古謠的永續傳唱,更具文化傳承的意義與使命。我們希望透過祭儀歌舞及古謠的傳習訓練,增進孩子們對祭儀歌舞及古謠的學習興趣,豐富其生活內涵及促進自我尊榮感的實現,傳承他們獨特的身分與認同,進而發揚鄒族優美藝術文化,用這樣的理念持續用心經營,更希望透過孩子的訓練,喚起村民沉睡已久的文化靈魂,在部落耆老的帶領下,實現文化傳承的實質行動。
穿著鄒族族服的孩子、青少年、部落居民乃至於部落耆老,所展現的氣質儀態與自信,隨著發出天籟般的吟唱聲搭配著沉穩的舞步,生動的歌舞演出,彷彿塔山精靈出現在部落山林間,守護著鄒族塔山下永遠的部落。
【泰武佳興老青古謠傳唱隊】
泰武古謠文化推手查馬克・法拉屋樂老師,自2003年起,以田調、採集、編創、教學、交流、演講與展演等各種實際行動,積極倡議文化復振與傳承發揚的重要性,其所保存下來的排灣族古謠樂舞,數量非常龐大。
為了讓過去十餘年來指導查馬克老師的耆老族人們,可以持續凝聚族人傳唱,且透過各式展演發揚瀕臨失傳的古謠文化,於2022年3月整合佳興部落、泰武部落族人成立「泰武佳興古謠傳承團隊」,以採集、教唱、編曲、場域練習及培育傳習人才等方式,帶動文化活動參與、厚植文化傳承力量及傳統文化藝術傳播能量!
【武陵Buklavu布農歌謠傳習隊】
臺東縣武陵國小布谷拉夫兒童合唱團成立已近20載,期間歷任校長均致力推動族群文化與傳統歌謠的教育工作,為本團奠定了優良的基礎,且為武陵社區留下許多重要的文化瑰寶。本校合唱團身經百戰,大至全國性的歌謠比賽或展演,小至社區活動的舞台,都能聽到他們天真爛漫、純潔如天籟般的聲音。孩子們一屆一屆地傳唱著族人們的歌,布農歌謠已然是每一個武陵小孩的生命記號。期待每個在武陵的孩子都能喜歡唱、快樂唱,唱出感動、唱出自信。
【VASA東排灣青年歌謠隊】
東排灣青年歌謠隊團員大多是從「VASA」樂舞團畢業的學生,到了高中、大學、出社會工作時,仍然會利用時間一起練唱歌謠,現今已有很多部落青年持續加入。成立東排灣青年歌謠隊是希望從「VASA」樂舞團畢業團員及想學習歌謠的部落青年,能有機會一起傳唱這些旋律。期許我們都成為部落中小小的種子,就像VASA「芋頭」一樣,即使在環境惡劣的條件中,只要一點泥土、一點陽光、一點水分就能夠生長得很好。
【港口部落】
Makottay(港口部落)過去稱為Cepo’,位於秀姑巒溪出海口,是原始的古老部落,相傳是花東地區阿美族人的發祥地。部落有著傳統的民俗文化與社會制度,如今仍保存許多歌謠樂舞,不管是日常生活或祭典如Ilisin(年祭)和Misacepo’(海祭),這些歌謠樂舞依舊被傳唱著,也是Makottay傳承文化與歷史的重要基石。
【草埔青年會&南排灣勇士團】
草埔村位於獅子鄉東方,楓港溪上游右岸支流的源頭,比鄰臺東縣達仁鄉森永村,屬於南排灣族群。音樂和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都是草埔最珍貴的資產以及最豐沛的財富。自九年前開始透過課輔班發展傳統古謠教學,讓孩子們利用每周六、日學習古謠。2018年起也開始召集部落青年拜訪耆老,針對部落過去的歷史、歌謠及文化祭儀進行田野調查,並且學習傳統勇士舞,陸續將遺失許久的感動找回來。2020年元旦代表臺灣原住民在「灣聲樂團2020臺灣的聲音—新年音樂會」中演出。2021年3月首次參與2021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傳統樂舞競賽公開組榮獲特優成績,是一個堅持復振排灣草埔傳統樂舞文化,並且以傳統與純粹為理念的樂舞傳習團隊。
【灣聲樂團】
以臺灣音樂文化為價值的樂團,堅持演奏兩種音樂:一是臺灣人所寫的音樂,二是以臺灣為素材創作的音樂,目的是要將古典音樂臺灣化、臺灣音樂古典化,乘著最在地化就是國際化的趨勢,以最濃厚的情感及最高的規格呈現臺灣音樂文化。
透過臺灣行腳用「行動音樂廳」的概念,將美好的樂音帶到臺灣的每一個角落,讓臺灣人民近距離聆賞美好音樂。灣聲堅持純粹以民間的力量發揮最大的影響力,透過古典音樂的國際語言,讓全世界更認識臺灣,「家己的聲.世界來聽」。
藝玩伴計畫 ART-FUN-PLAY
爸媽看戲、孩子玩戲
發現很想看衛武營的節目,但沒有人幫您陪伴孩子嗎?
衛武營特別推出『藝玩伴計畫』,在您欣賞演出節目的同時,規劃各種活動,讓孩子們在等待父母看戲的同時,與您在平行時空同步接收演出節目的精彩內容...
- 衛武營協辦節目。
- 節目全長約150分鐘,含中場休息20分鐘。
- 請掃描入場券上的節目單並於進場前先行閱讀。
- 本節目非親子節目,未滿6歲及身高未滿120公分兒童請勿入場。
- 演出經費由主協辦單位支持,請索票者務必珍惜與出席。
- 遲到觀眾須遵循工作人員指示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