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帳號限報名一位。
- 本活動建議12歲以上參與。
- 如有身障席或輪椅席需求,報名前請洽主辦單位。
- 本活動部分場次有活動攝錄影紀錄,本影像紀錄以藝文推廣或非營利性之目的為限,報名成功即同意拍攝。
- 報名後請於衛武營官網報名系統繳費期限內繳交費用;逾期未繳者,系統將自動釋出名額。
- 退費機制:報名者須主動聯絡主辦單位申請退費(learning@npac-weiwuying.org),以email時間為憑,報名者須於2026年1月14日23:59前辦理申請,取消報名將酌收報名費10%的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 參與本活動之公務人員可登錄公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恕不提供,敬請見諒。
- 本活動不列入衛武營會員點數累積,敬請見諒。
-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之權利,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布之。
- 如有任何問題,請來信learning@npac-weiwuying.org 衛武營學習推廣部 國際論壇小組。
【2026藝術學習推廣國際論壇暨工作坊】國際論壇
社區是一種關係的美學,當藝術走進社區,是一次次真實的相遇與對話。
開場單元將邀請國內外場館與團隊代表,從各自的文化脈絡出發,描繪藝術機構與社區之間的關係與思維。接續的論壇以兩個半天、三個主題單元,循序探討藝術與社區/社群之間的多重鏈結:從藝術融入日常生活,進入社區/社群活動或空間的細緻互動;延伸至藝術回應社區/社群特定議題的實驗性實踐;最終聚焦於藝術家作為引導者,如何啟發社區/社群成為發聲主體,凝聚集體智慧與情感,共同完成創作。論壇尾聲將以主題交流作結,分成九個小組進行討論,廣納藝術連結社區/社群的多元樣貌與光譜,深入交流不同類型的藝術實踐經驗、方法與挑戰,促進國內外觀點的對話與啟發。
報名詳情
適合對象:
對於社區參與有興趣的藝術家、社區/教學藝術家、創意參與製作人、社區實踐者、文化中心及場館節目製作人或教育推廣人員。
活動費用:
論壇報名費每日新臺幣600元;報名兩日優惠新臺幣1,000元(皆含午餐、下午茶點、中英文同步口譯設備)。
報名時間:
2025/11/17(一)至2025/12/29(一)23:59止,額滿為止。
報名流程:
官網報名 → 繳交費用 → 檢視官網報名狀況 → 完成報名。
主題交流-議題選擇方式:
- 報名截止日後(2025/12/29)一週內寄出「分組選填預告信」。
- 選填期間:2026/1/7(三)12:30 –2026/1/15(四)23:59,請於期限內填寫線上表單。
- 一個時段可選一個主題參加,兩個時段可選相同或不同主題。
- 分組結果依表單送出時間順序為準,各主題名額有限,敬請把握。
- 表單限填一次,送出後恕無法更換組別,敬請見諒。
- 未於期限內填寫表單者,主辦單位將協助隨機分配主題。
晚間活動:
《實堂──休息實間:高雄》:每人新臺幣500元(含餐食),限參與國際論壇暨工作坊者報名。
第一天論壇
2026年1月26日(一)10:00-18:00 衛武營表演廳
主題開場:我們與社區/社群的關係
從場館運作、城市發展與文化轉型的視角出發,勾勒藝術與社區/社群互動的核心脈絡。邀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德國德勒斯登國立戲劇院及美國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美國公眾劇院代表分享觀點。
講者將從場館在地營運、跨文化移地實踐,到藝術驅動的社區/社群再生,多角度回應「藝術如何與社區/社群共構」的核心議題,並共同思索兩者間的雙向關係與角色定位。本單元不僅提供多元案例的觀察與啟發,也為後續單元鋪陳思路,引領論壇進入藝術介(融)入社會的整體思考。
單元一:藝術體驗 Art Experience
邀請三組講者,從團隊、藝術家與地方社區的實踐出發,分享藝術如何走入日常、連結地方。紙風車劇團以全民募資推動「兒童藝術工程」,讓藝術成為孩子成長的風景;音樂家林喚玲回顧「跨蝦米微光生活節」從藝術節轉化為社區/社群共創平台的蛻變;林懷民與梁正賢分享雲門舞集與「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地方動員與共創經驗。三組講者在不同脈絡中,透過藝術凝聚社群、深化情感連結,建立與社區/社群的互信與共創關係。
單元二:藝術參與 Art Engagement
邀請三組國際代表分享實踐案例,討論藝術如何跨越文化與社群界線,成為促進共融與社會支持的力量。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以藝術融入醫療計畫,為弱勢青年、樂齡、身心障礙者與移工提供療癒與自我表達的途徑;英國國家芭蕾舞團以舞蹈健康計畫支持長者及認知障礙者群體,強化身心連結與社群關係;美國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西區重生計畫」打破文化階級藩籬,重建開放與包容的空間場域,作為藝術凝聚社會的行動力。
第二天論壇
2026年1月27日(二)10:00-18:00 衛武營表演廳、音樂廳3樓大廳
單元三:藝術賦能 Art Empowerment
邀請四位講者聚焦「藝術如何成為賦權的媒介」,分享藝術不僅是一種創作形式,更是一股改變生命、凝聚社群與回應社會的力量。討論將從藝術進入真實場域的經驗出發,思考其如何引導民眾從被動的觀者轉化為主動的參與者。石岡媽媽劇團以在地女性的生活記憶為文本,讓勞動與情感的聲音被聽見;逆風劇團以戲劇陪伴高關懷少年,讓他們在表達與扮演中重建自信與尊嚴;德勒斯登國立戲劇院則透過「公民舞台」(Bürger:Bühne),為來自邊緣或少被聽見的群體提供表達的平台,促進社會包容與對話;音樂系統教育歐洲分部(Sistema Europe)則以音樂教育為核心,讓弱勢青年在合奏中學習傾聽、合作與共感。
主題交流:進入社區/社群的案例及挑戰
藝術連結社區/社群的樣貌極為多元,有的從專業劇場創作出發,有的以應用劇場策略進入;有的回應社會議題、身心照護與教育實踐,有的著眼於地方創生或社區營造。不同的策略、目的與手法,共同構築出藝術介(融)入社會的豐富光譜。
論壇的收束環節,匯聚二十餘位橫跨場館經營、策展製作、社區實踐與在地觀點的與談人,透過九個主題,分享他們在不同社群與地方中的行動經驗。討論將從多個面向展開:藝術如何參與社會與日常?進入社區的倫理與界線為何?場館如何成為社區的中介與共創平台?藝術又如何成為賦權、照護與教育的途徑?這些討論不以尋求答案議為目的,而是一場開放的對話邀請,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中,盡可能呈現藝術連結社區的多重策略與樣貌,讓不同出發點、領域與經驗的聲音能彼此傾聽、回應與碰撞,在對話的流動中生成新的理解與關係。
合作飯店
JustSleep 捷絲旅中正館
精緻客房一大床(或二小床)含早餐
電話: 07-9723565 #8301 / #8304
E-mail: snail.chen@justsleephotels.com / yb.sales@justsleephotels.com
地址:802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134號
【2026藝術學習推廣國際論壇暨工作坊】國際論壇
社區是一種關係的美學,當藝術走進社區,是一次次真實的相遇與對話。
開場單元將邀請國內外場館與團隊代表,從各自的文化脈絡出發,描繪藝術機構與社區之間的關係與思維。接續的論壇以兩個半天、三個主題單元,循序探討藝術與社區/社群之間的多重鏈結:從藝術融入日常生活,進入社區/社群活動或空間的細緻互動;延伸至藝術回應社區/社群特定議題的實驗性實踐;最終聚焦於藝術家作為引導者,如何啟發社區/社群成為發聲主體,凝聚集體智慧與情感,共同完成創作。論壇尾聲將以主題交流作結,分成九個小組進行討論,廣納藝術連結社區/社群的多元樣貌與光譜,深入交流不同類型的藝術實踐經驗、方法與挑戰,促進國內外觀點的對話與啟發。
報名詳情
適合對象:
對於社區參與有興趣的藝術家、社區/教學藝術家、創意參與製作人、社區實踐者、文化中心及場館節目製作人或教育推廣人員。
活動費用:
論壇報名費每日新臺幣600元;報名兩日優惠新臺幣1,000元(皆含午餐、下午茶點、中英文同步口譯設備)。
報名時間:
2025/11/17(一)至2025/12/29(一)23:59止,額滿為止。
報名流程:
官網報名 → 繳交費用 → 檢視官網報名狀況 → 完成報名。
主題交流-議題選擇方式:
- 報名截止日後(2025/12/29)一週內寄出「分組選填預告信」。
- 選填期間:2026/1/7(三)12:30 –2026/1/15(四)23:59,請於期限內填寫線上表單。
- 一個時段可選一個主題參加,兩個時段可選相同或不同主題。
- 分組結果依表單送出時間順序為準,各主題名額有限,敬請把握。
- 表單限填一次,送出後恕無法更換組別,敬請見諒。
- 未於期限內填寫表單者,主辦單位將協助隨機分配主題。
晚間活動:
《實堂──休息實間:高雄》:每人新臺幣500元(含餐食),限參與國際論壇暨工作坊者報名。
第一天論壇
2026年1月26日(一)10:00-18:00 衛武營表演廳
主題開場:我們與社區/社群的關係
從場館運作、城市發展與文化轉型的視角出發,勾勒藝術與社區/社群互動的核心脈絡。邀請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德國德勒斯登國立戲劇院及美國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美國公眾劇院代表分享觀點。
講者將從場館在地營運、跨文化移地實踐,到藝術驅動的社區/社群再生,多角度回應「藝術如何與社區/社群共構」的核心議題,並共同思索兩者間的雙向關係與角色定位。本單元不僅提供多元案例的觀察與啟發,也為後續單元鋪陳思路,引領論壇進入藝術介(融)入社會的整體思考。
單元一:藝術體驗 Art Experience
邀請三組講者,從團隊、藝術家與地方社區的實踐出發,分享藝術如何走入日常、連結地方。紙風車劇團以全民募資推動「兒童藝術工程」,讓藝術成為孩子成長的風景;音樂家林喚玲回顧「跨蝦米微光生活節」從藝術節轉化為社區/社群共創平台的蛻變;林懷民與梁正賢分享雲門舞集與「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地方動員與共創經驗。三組講者在不同脈絡中,透過藝術凝聚社群、深化情感連結,建立與社區/社群的互信與共創關係。
單元二:藝術參與 Art Engagement
邀請三組國際代表分享實踐案例,討論藝術如何跨越文化與社群界線,成為促進共融與社會支持的力量。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以藝術融入醫療計畫,為弱勢青年、樂齡、身心障礙者與移工提供療癒與自我表達的途徑;英國國家芭蕾舞團以舞蹈健康計畫支持長者及認知障礙者群體,強化身心連結與社群關係;美國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的「西區重生計畫」打破文化階級藩籬,重建開放與包容的空間場域,作為藝術凝聚社會的行動力。
第二天論壇
2026年1月27日(二)10:00-18:00 衛武營表演廳、音樂廳3樓大廳
單元三:藝術賦能 Art Empowerment
邀請四位講者聚焦「藝術如何成為賦權的媒介」,分享藝術不僅是一種創作形式,更是一股改變生命、凝聚社群與回應社會的力量。討論將從藝術進入真實場域的經驗出發,思考其如何引導民眾從被動的觀者轉化為主動的參與者。石岡媽媽劇團以在地女性的生活記憶為文本,讓勞動與情感的聲音被聽見;逆風劇團以戲劇陪伴高關懷少年,讓他們在表達與扮演中重建自信與尊嚴;德勒斯登國立戲劇院則透過「公民舞台」(Bürger:Bühne),為來自邊緣或少被聽見的群體提供表達的平台,促進社會包容與對話;音樂系統教育歐洲分部(Sistema Europe)則以音樂教育為核心,讓弱勢青年在合奏中學習傾聽、合作與共感。
主題交流:進入社區/社群的案例及挑戰
藝術連結社區/社群的樣貌極為多元,有的從專業劇場創作出發,有的以應用劇場策略進入;有的回應社會議題、身心照護與教育實踐,有的著眼於地方創生或社區營造。不同的策略、目的與手法,共同構築出藝術介(融)入社會的豐富光譜。
論壇的收束環節,匯聚二十餘位橫跨場館經營、策展製作、社區實踐與在地觀點的與談人,透過九個主題,分享他們在不同社群與地方中的行動經驗。討論將從多個面向展開:藝術如何參與社會與日常?進入社區的倫理與界線為何?場館如何成為社區的中介與共創平台?藝術又如何成為賦權、照護與教育的途徑?這些討論不以尋求答案議為目的,而是一場開放的對話邀請,在有限的時間與資源中,盡可能呈現藝術連結社區的多重策略與樣貌,讓不同出發點、領域與經驗的聲音能彼此傾聽、回應與碰撞,在對話的流動中生成新的理解與關係。
合作飯店
JustSleep 捷絲旅中正館
精緻客房一大床(或二小床)含早餐
電話: 07-9723565 #8301 / #8304
E-mail: snail.chen@justsleephotels.com / yb.sales@justsleephotels.com
地址:802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134號
- 一個帳號限報名一位。
- 本活動建議12歲以上參與。
- 如有身障席或輪椅席需求,報名前請洽主辦單位。
- 本活動部分場次有活動攝錄影紀錄,本影像紀錄以藝文推廣或非營利性之目的為限,報名成功即同意拍攝。
- 報名後請於衛武營官網報名系統繳費期限內繳交費用;逾期未繳者,系統將自動釋出名額。
- 退費機制:報名者須主動聯絡主辦單位申請退費(learning@npac-weiwuying.org),以email時間為憑,報名者須於2026年1月14日23:59前辦理申請,取消報名將酌收報名費10%的手續費,逾期恕不受理。
- 參與本活動之公務人員可登錄公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教育部全國教師在職進修恕不提供,敬請見諒。
- 本活動不列入衛武營會員點數累積,敬請見諒。
- 主辦單位保留修改、變更、活動解釋及取消之權利,若有未盡事宜得隨時修正公布之。
- 如有任何問題,請來信learning@npac-weiwuying.org 衛武營學習推廣部 國際論壇小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