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專訪張軒豪 | 擴枝散葉的仿生字體,2016下半年半年刊海報設計
- 設計師張軒豪半年刊手稿與成品局部
繼2016上半年靛藍底色,配上有著鏤空、點、曲線的螢光色系字體後,下半年接手設計的是Eyeson Type設計師—張軒豪,他以流線、圓角表現外,也透過三層疊加的字體設計,創造出枝葉繁茂的視覺感受...
文字/張慧慧 | 攝影/許斌
攤開螢光色調的半年刊海報,鮮黃、亮橘、螢光綠的強烈的色彩,源於策略性的現實考量:「高雄熱,衛武營有大片草地與樹林等自然景觀,人工的螢光色系比較『跳』,不會融入自然,較能聚焦觀者的視線。」
設計師張軒豪
而「衛武營」三大字的流線形,則能輕易地對應於荷蘭建築師法蘭韾.侯班(Francine Houben)所打造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張軒豪說:「侯班從榕樹開枝散葉結合地景,形塑了流線式、弧度很多的建築外型,因此除了弧線外,我也試了一些重複的『擴枝散葉』效果。」曲折流形的仿生建築意象鮮明,他除了以流線、圓角表現外,也透過三層疊加的字體設計,創造出枝葉繁茂的視覺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圖像化的主視覺設計,在歐文選擇上,張軒豪則是採用每個字母寬度都一樣的等寬字體(Monospaced Font)。這種字體,設計師多半用來寫程式,對齊容易,「它有點可愛,但又有不合理的美感。比如M,天生比較寬,I比較窄,這種天生的不平等,要如何放在同一架構?這在字體設計上就會產生一些有趣的規則,比如I就一定會有上下襯線,去平衡寬度。」等寬字體的有趣與非正式,是驅使張軒豪使用於海報主視覺的主因。
文字的表情
對張軒豪來說,文字除了承載資訊的功能性外,字體設計師工作除了提升閱讀體驗,也要體現文字的表情。誇張、大膽,避免正經、嚴肅的「親切」字體表現,不僅是考量衛武營有高比例的教育推廣節目,也源於張軒豪的設計偏好。
他曾是華康字體設計師,至荷蘭海牙皇家藝術學院(Royal academy of Arts ,MA Type and Media)進修 Typography,回台灣後創立TypeTrix(文字裏技),他的畢業製作Wafflu(鬆餅字體)與近期發想於當紅搞怪日劇《勇者義彥》的字體Yoshihiko,雖構成方式截然有別,卻有著同樣的核心:不美,但有趣。
「有時候,『美』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在以生活為導向的荷蘭設計思考中,「美」並非核心,張軒豪說:「比如有些海報很醜,但它醜到讓你注意到它,這就達到它的功能性,像這樣的東西就很難出現在台灣。這改變了我對於設計的品味,我開始去嘗試不和諧的設計。」
因此,他除了主視覺採用等寬字體,海報背面也採取違反常理的反轉對比(Reverse Contrast)文字,反轉了字體的粗細變化。一般的字體設計是直筆比橫筆粗,但反轉字體則相反,這使它的表情帶有非正式的趣味,「但它讀起來還是舒服的!」他笑,並加重語氣強調。
對張軒豪來說,不和諧並不代表失去了功能性,而是在傾斜中透顯趣味,換個角度觀看日常熟悉之物,或許,更能接近事物的核心。
1.《擴枝散葉的仿生字體》原標題為2016下半年半年刊海報設計
2.訪談簡版同步刊登於3月衛武營月刊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向光的聲音,日常裡傾聽 ——黃裕翔的音樂劇場
黃裕翔的名字,最初走進大眾視野,是透過電影《逆光飛翔》。 電影最末,他在黑暗中彈奏,鋼琴聲如流水淌在觀眾的視野,是非常迷人感性的重要一幕。凡此以後,他持續在舞台上演奏、探索聲音,也感受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從電影走到劇場,與演員莫子儀、音樂家日京江羽人攜手打造《失眠的人》以及《夢遊的人》,乃至今年即將推出的全新作品《歡迎光臨笨蛋酒吧》,攜手同門師弟李宗霖、羅章恩共同呈現,此些都是他以音樂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為何李英愛與凱特布蘭琪都要演《海妲·蓋柏樂》
首爾LG藝術劇院今年為了紀念開幕25週年,找來以《大長今》紅遍亞洲的李英愛,在五月演出易卜生的《海妲·蓋柏樂》(Hedda Gabler)。李英愛在1993年剛出道,第一次演出舞台劇《炸醬麵》時,還到地鐵站派送傳單與貼海報。對李英愛來說,這一切都記憶猶新,她說:「就是這股衝勁,令我想再踏舞台。」李英愛將飾演把海妲的挑戰,比喻為解決一道難題的數學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