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跨越那座山、踏過那片海,聽見波麗露在高雄
「…所有舞者手牽手,朝著我們左邊的觀眾群站定,他們大聲尖叫著,隨即倒地…,一些舞者爬起來,朝不同方向吼叫後再度倒下… …,身著紅色洋裝的舞者起身,甩了甩頭髮,環顧四周,從背面看上去似乎有些困惑… …」
在沒有下雪的城市裡,做著胡桃鉗的夢
在亞洲的華人世界裡,我們會過聖誕節嗎?我們有自己《胡桃鉗》的芭蕾舞劇嗎?如果有,那會是什麼樣的故事?
跟著波麗露一起流動
今年滿廿歲的紐約秋季舞蹈節(Fall for Dance Festival),早已成為我們觀測美國與世界舞蹈潮流的重要指標,特別是歷經嚴重衰退的美國現代舞,慧眼獨具的 Fall for Dance,將國際舞蹈潮流以電影票的價格,帶給紐約舞蹈觀眾第一流的福利。第一個登上紐約秋季舞蹈節的臺灣團隊,就是周書毅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
不同凡響的生命力《火鳥.春之祭》
曾有人說過,看到動人的藝術會使人渾然忘記病痛。當時我心想「太誇張了吧,若真如此,健保就不會破產了」,結果,越是不相信,越是會遇上。
立足百年經典,眼下當代社會——身體與觀看《火鳥.春之祭》
上個世紀初,美好的黃金年代在歐洲奔放,尤以花都巴黎盛開了一朵朵名為藝術文化的花,無論是畫作、文學、音樂、舞蹈乃至於劇作,皆各自豔麗。
尋找下一個起舞的地方 周書毅全新創作《我所起舞的地方》
你還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的兒歌嗎?你曾經在看電影前先起立唱國歌嗎? 第一個問題,是《我所起舞的地方》的演出內容,第二個問題則是我在訪談編舞家周書毅後忽然冒出來的回憶。而這個作品,是書毅行走江湖多年,累積許多對於自己與社會的提問後,覺得終於有勇氣和氣力來面對與挑戰身份認同這個艱困議題。
二十一世紀的我們,夠勇敢嗎? 為叛逆而生的《火鳥.春之祭》—平珩X謝杰廷 教你怎麼看經典舞作 講座側記
由西班牙編舞家伊凡.沛瑞茲編創,舞蹈空間與海德堡舞蹈劇場共同演出的《火鳥.春之祭》,即將於5/4-5(六-日)在衛武營上演。3/23(六)上午,衛武營特別邀請舞蹈空間創辦者平珩和舞蹈與音樂研究者謝杰廷,分別以舞蹈和音樂的角度切入,向觀眾介紹作品。講座從二十世紀的社會與藝術開始講起,二十世紀的人類生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往前邁進,火車、汽車、飛機、工業、巨大的噪音,改變了人類的體感與認知。
層層分明的滋味:《我所起舞的地方》
朋友送我一顆餅,外表褐黃,掌心大小。原以為他是紅豆內餡,我也沒多想,咬下去才發現,裏頭有鹹肉鬆跟甜麻糬,再夾一層豆沙餡,口味鹹甜,口感Q彈,我深深看了這餅一眼,不簡單,這是個兼容並蓄的餅,在既定的份量上,追求多層次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