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5檔開放舞台的無限能量,歡迎自由入場
2024臺灣舞蹈平台在樹冠露台西側的作品,都與動力/重力相關,一支是水平動力機械的《In Factory》,一支是圓盤離心力的《轆轤》。外在物理動力如何影響舞蹈呢? 滯留島舞蹈劇場《In Factory》處理的是人類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處境—活在當代社會下,人人都是身不由己與不斷對抗的交替循環。《In Factory》採用動力機械舞台,舞者在左右移動的平台上與機械動力相抗衡,舞作中所展現對抗與掙扎,既是概念上的,也是物理上的。編舞者張忠安藉由動力機械讓他所欲詮釋的概念有了更上一層樓的發揮。
追焦,舞踊時的身體訊號
「我」的存在,來自意識,而早於「我」的認知之前,身體就已存在,因此相對年長許多,即使未來對「我」的認知因年老消逝,身體仍相伴至末。至始至終,身體都存在。儘管蒙受教育、社會化後,「我」之意識已經先行於身體,導致嚴重與身體脫節,身體依然不斷發送訊息,只是訊號強烈與否。在需要重新與身體同步並審視與其關係之重要途徑,便是舞蹈,因而「舞蹈,是一部身體史」為題、關心藉由舞蹈開展出對身體及身分種種省思的舞蹈影像徵件便油然而生。
雖然高雄不下雪,但我們有學姊-《遇見胡桃鉗的女孩》
1987年,有一隻死去的藍鯨被海浪沖上加拿大的岸邊,人們決定原地把鯨魚埋起來,二十年後再挖出來,以求一副完整鯨魚骨骸。 「20年?埋上20年?」我心想「這太驚人了,人們要對環境的穩定多有信念,才會做出這種橫跨20年的決定」
在臺灣,你的《胡桃鉗》會是什麼?
這是每個舞者都記得的事情,他們的第一個《胡桃鉗》是什麼。有人是「西班牙熱巧克力」,有人則是左邊數來的第二個「雪花」。
跨越那座山、踏過那片海,聽見波麗露在高雄
「…所有舞者手牽手,朝著我們左邊的觀眾群站定,他們大聲尖叫著,隨即倒地…,一些舞者爬起來,朝不同方向吼叫後再度倒下… …,身著紅色洋裝的舞者起身,甩了甩頭髮,環顧四周,從背面看上去似乎有些困惑… …」
在沒有下雪的城市裡,做著胡桃鉗的夢
在亞洲的華人世界裡,我們會過聖誕節嗎?我們有自己《胡桃鉗》的芭蕾舞劇嗎?如果有,那會是什麼樣的故事?
跟著波麗露一起流動
今年滿廿歲的紐約秋季舞蹈節(Fall for Dance Festival),早已成為我們觀測美國與世界舞蹈潮流的重要指標,特別是歷經嚴重衰退的美國現代舞,慧眼獨具的 Fall for Dance,將國際舞蹈潮流以電影票的價格,帶給紐約舞蹈觀眾第一流的福利。第一個登上紐約秋季舞蹈節的臺灣團隊,就是周書毅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
不同凡響的生命力《火鳥.春之祭》
曾有人說過,看到動人的藝術會使人渾然忘記病痛。當時我心想「太誇張了吧,若真如此,健保就不會破產了」,結果,越是不相信,越是會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