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如果生命是一條漫漫長路,這一路上你會與誰相遇?你會如何走下去?
文|夏于涵
照片拍攝|顏翠萱、Erik Linton, Linton Art.
在看到今年衛武營春季節目的節目單時,
當時對「黃翊工作室+長路」這個節目,
其實並沒有什麼概念,
只知道它是「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場館共同製作徵選計畫」第一名的作品,
然後憑藉著去年在衛武營欣賞的節目,
真的都很不錯的信任之下,以及想說,
可以通過三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國家兩廳院、臺中國家歌劇院)
共同評選過程,拿到第一名的作品,
肯定非常厲害,因此就毫不猶豫地買票了,
沒想到因緣機會,最近剛好有機會去參觀「長路」的彩排過程,
一方面其實蠻期待的,但另一方面也是有點小擔心,
想說萬一看完彩排,真的覺得跟我想的不一樣的話,
我都買票了……等於我要看兩次……應該會覺得很傻眼
總之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
前往了位於淡水的雲門劇場欣賞彩排,
出發前我稍微查了一下「長路」大概是在講什麼
--------我是長路的科普時間-----------
不論你要或不要,
時間,都會將你抽高,令你盛放、凋零。
有多少人用一條漫漫長路來形容生命?
又有多少人將時間喻為乘載人生的舞台?
擅以科技裝置結合舞蹈的黃翊,
這次與黃翊工作室+核心創作成員胡鑑、林柔雯、駱思維共同創作。
他們在舞台上打造了一座直徑9公尺的旋轉舞台,
透過數位的定位控制,舞台的旋轉速率、方向,
有別傳統旋轉舞台的單一固定,
藉著旋轉速度的快慢變化、正轉與反轉的細節設定,
舞台將成為台上另一位舞者,與真人舞者相互呼應。
黃翊用十年為這個想像架骨生肉,以時間為心,旋轉舞台為體,
將科技化為不可見的神經脈絡,
把人生這場戲真實搬演成一條漫漫長路,
變幻莫測的際遇、快樂與「慢」長的時光、反覆重播的回憶......
都將在不停旋轉的舞台上遇見動人的詮釋。
------我是長路科普時間結束的分隔線------
看完了文字敘述,你看的懂節目內容到底在演什麼嗎?
反正我是看不懂……
大概只知道,就是有一個很高科技的旋轉舞台的概念,
不過「如果生命是一條漫漫長路」這句話倒是非常的打動我,
坐車去雲門劇場的一路上,腦海中一直不斷的盤旋這句話。
進場後,因為他們都還在測試各種設備,
所以我就先跟其他人聊天,
聊天時我才很烏龍的發現,
我一直以為這檔節目是戲劇類的作品,
結果沒想到完全不是,
它是屬於現代舞的作品(整個驚呆!)
後來上了衛武營的官網一查,
果然,它是被歸類在「舞蹈」的這個系列…..
可是瑞凡!我不懂現代舞阿(大~崩~潰!!!)
但因為後來彩排就要開始了,
這個念頭就暫時被我拋到腦後了
彩排開始時,黃翊老師一直跟我們致歉,
說因為他們也是到前一天才進駐到這個場館,
光是為了要測試旋轉舞台與燈光,其實就已經花掉非常多時間了,
連舞者本身都是第一次要在大家面前演出,
所以應該有很多需要修正的地方,請大家見諒
並且今天因為也是第一次彩排,
所以沒有辦法從頭到尾演一遍給大家欣賞,
大概只能看到一直測試及片段彩排的過程,
所以對大家感到非常抱歉,
但對我而言,能有機會進去欣賞彩排,已經很難得了,
所以大家都覺得沒有問題,黃翊老師真的太客氣了
(黃翊老師本人看起來真的跟照片一模一樣,
人也很客氣,沒什麼架子的感覺,可惜沒機會跟他合照QQ)
★前情提要
因為怕會暴雷,所以我只會就目前官方有放出預告片的片段來做描述
應該不會影響到時候大家進場觀賞的感覺,
而且因為我也才看了其中兩三個小片段,
就像黃翊老師說的,舞台、燈光、聲音都還在做調整,
段落跟段落之間的過場今天也都沒看到,
我自己是也還蠻期待
到時候進衛武營戲劇院觀賞整個完整版節目的,
因為感受肯定又會不一樣了,
----------我是彩排正式開始的分隔線-----------
整個舞台只有一個看起來像是年輪造型的圓形舞台,
以逆時針的方向緩緩地、不停的旋轉,
看起來像是一種黑膠唱片在播放音樂的感覺,
舞台幾乎是全暗的,只有一點微弱的光線打在下舞台的地方
(也就是觀眾能看到最近的舞台邊緣處),
在圓形舞台不停旋轉的同時,從暗處出現的,
是一個躺在舞台邊的人慢慢地站起身,
像是跟逆時針的舞台搏鬥般,
以一種很吃力的方式慢慢地往前走,
接著就再出現第二個、第三個人…
以同樣的方式,從側躺、仰躺等各種方式慢慢地起身,
吃力地往前走,
最後大概5-6個人匯集起來,一樣一直不停的走
接著就看到舞者們很突然的,一件一件的脫下他們的衣物,
一直到最後,幾乎是呈現衣不蔽體的狀態,
但大家還是不停的以逆時針的方向前行
整個現場除了舞者們的呼吸聲以外,
幾乎是完全寂靜無聲的,
唯一有的聲音,除了旋轉舞台發出的旋轉聲,
再來就只有不停重複撥放不同版本的
拉威爾鋼琴獨奏曲「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在這首有點沉靜、哀傷的音樂鋪陳下,
當時直接在我腦中浮現的畫面就是,
這是一條人生的長路,
人從出生開始就是裸露的、乾淨無瑕的出生,
接著從幼兒時期,那個天真快樂的自己,慢慢地長大,
開始遇到各式各樣的人,漸漸地被殘酷的社會洗禮,
體會過一個又一個的痛苦與艱難,
跨越過一個又一個的難關,
經歷過快樂、體會過悲傷,
但無論是開心或難過,
日子還是一天一天地在過,時間也一點一滴地在流逝
所以我猜旋轉舞台會是以逆時針的方向旋轉,
大概也是這個用意,
而此時舞者們略顯吃力的呼吸聲,
也像是呼應著因為逆風而行總是辛苦的,
所以連呼吸都顯得那樣的沉重,
因為是彩排,因此當舞者們摔倒時,
必須要一直考慮到燈光以及摔倒的位置,
但因為舞台真的很暗,
台上的舞者們其實真的都看不清楚摔倒點及定位點在哪,
所以就看到工作人員,一直忙進忙出的幫忙貼標籤作記號,
還要考慮到貼的標籤不能反光,被攝影機錄到,
真的是太細微了!
同時每開始一段的彩排,
就必須各種的確認
旋轉舞台、數位定位控制系統、燈光、聲音、螢幕、攝影機、定位等等……
也因為這樣不停的排練、重來、反覆確認,
所以到最後,我看台上的舞者們都已經氣喘吁吁了,
尤其是男舞者們,因為要一直反覆排練、不停地摔倒,
一整個汗如雨下,累到都說不出話來了,
讓對於觀眾的我來說,真的覺得,
原來要成就一部作品、一個節目是這麼的不容易,
先不說在台上表演的人有多辛苦了,
就連在幕後的人,原來也是如此的辛苦,
所以能有這樣的機會,
去看到這些所謂的「看不見的幕後」
覺得真的是一件非常難得,而且非常棒的體驗。
後來因為要趕最後一班高鐵回高雄的關係,
所以我沒有看完整個彩排就先離開了,
回程的路上,腦海中一直迴盪的,
是今天看完「長路」彩排的一些片段,
越想就越覺得跳出很多畫面跟想法
於是又忍不住google了一下
黃翊老師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敘述:
「我們生下來,就不斷的前進,從爬,到走、到跑,
突然間童年就像原本抓在手中的氣球,一不注意就從手裡溜走了。
某一刻,你放開家人的手,開始在他們的目光下行走,
在他們的目光下跌倒、再站起來。
腳下的時間不停偷偷的轉動,
時間的離心力把你和家人的距離越拉越遠,
逐漸的,在時間的道路上只剩下你一個人的腳步聲了。
你可以走到哪裡?你該走到哪裡?
旋轉舞台呈現一段很長的路,旋轉舞台象徵時間,
舞台永遠在旋轉中,或快或慢,
人走在上面舞動、行走,
就像生存在地球上一樣,其實很孤獨。
有人反著走,有人順著跑,
有人離開了旋轉舞台,到了一個沒有時間的地方,
這些過程,都是每個人會遇到的故事,
這是一部關於時間與人生歷程的舞作,
舞者在台上的行走運動姿態,
是人生的不同片段、不同的人格展現,
舞台的旋轉,是時間的流動,也是記憶的回溯奔流。
以旋轉舞台詮釋生命與時光的流轉,
這代表時間的舞台…每個人都想逃離,
卻只有離開人世才能真正脫離宿命,
而時間不斷推移,人只能被迫往前走。」
看完黃翊老師的敘述,
我真的覺得有一種打到心裡的感覺,我在想,
如果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從出生到死亡,
這一生當中,你會和誰相遇?
你會經歷多少的悲歡離合?
你得經歷過多少痛苦的掙扎,你得跨過多少的難關?
因此我想黃翊老師將旋轉舞台設計成年輪的樣子,
大概用意也在此,
因為樹木的生長是極其緩慢的,
只有透過去細數樹木的年輪,
才發覺,原來這些樹木已經在你不知不覺間
漸漸地成長茁壯,變成了一棵大樹
後來我又看了一次長路的官方預告片
我看著那個緩緩旋轉的年輪舞台
看著台上的舞者們,
低頭注視著舞台上那一圈又一圈的年輪
走在年輪的時間上,你一圈又一圈的跌跌撞撞,
隨著時間的流逝,
是不是也有種歲月正靜靜地在流逝的感傷呢?
舞者們一件一件的脫下身上的衣裳,
是不是也能褪去身上一個又一個的煩惱
褪去一件又一件的沉重枷鎖?
丟開脫下的這些衣裳
是不是也能丟掉那些不開心的、難過的、痛苦的回憶呢?
「不論你要或不要,時間,都會將你抽高」
「不論你要或不要,時間,都令你盛放、凋零。」
人生沒有後退的餘地,所以只能不停地往前走,
即便在你前方的是各種荊棘道路,或是一條河流,
時間也永遠不可能調慢或是倒退,
所以一分一秒都得好好保握,
因為時間不等人,你也只能不停的往前走,
因此,且走且行且珍惜,把握每個當下,
珍惜身邊與你相遇的每一個人,記住每一刻的美好,
大概就是這部作品,觸動我心裡最深的想法吧
「黃翊工作室-長路」,
我真的覺得是一部令我很感動,而且很特別的作品,
雖然以形式來看,
它是被歸類在,以現代舞為主與裝置藝術的作品,
但整個演出過程,完全不像其他舞蹈類作品一樣,
從頭到尾都是跳著各種體態優美,或表現肢體的舞蹈動作,
長路的舞蹈動作其實並不多
至少就我看到的片段,舞蹈動作的確不太多
而且我看到的幾個彩排片段,都是屬於基調比較沉重的,
畢竟從頭到尾只有一個旋轉舞台,
搭配昏暗的燈光、以及有點哀傷地音樂
除了舞者們的呼吸聲以外,他們完全沒有發出任何聲音、
甚至也沒有過多的表情、
再加上,其實他們的動作就只有繞著舞台走,
或是不停地摔倒等等
一開始的確真的會看不太懂,
會讓人是以一種有點沉重的心情去欣賞。
但就是因為這個特別的旋轉年輪舞台設計、
加上舞者們的動作、燈光、音樂的鋪陳,
才能傳達出這一層又一層的意念,
醞釀出這部非常特別,且會令人觸發許多想法的好作品。
而且因為每個人的感受性不同,
一百個人也許會有一百種感受,
我真的覺得,這才是這部作品最厲害的地方。
看到這裡真的超級佩服黃翊老師,重點他才34歲阿……
難怪被林懷民老師稱為「可怕的孩子」
雖然本人看起來超嫩一點都不可怕XD
我知道也許有的人會怕看不懂
但這部作品其實真的沒有這麼複雜,
甚至看到後面你一定會覺得很感動,
可能因為舞蹈本身就是帶有意識的,
在每一位舞者們的肢體動作醞釀下,都讓我看到了好多故事及畫面,
甚至只是其中一個男舞者緊皺的眉頭,都像是有戲,
彷彿可以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沉重
雖然以上的想法都是我自己的腦補,
也不知道到底跟黃翊老師想傳達的想法有沒有一樣!?
但反正前面說過了,一百個人有一百種想法,
我覺得其實不需要帶著什麼設定,或是預測立場進去欣賞,
因為我覺得它其實無法被定位,
大概只要以節目名稱「長路」或是
「如果生命是一條漫漫長路,這一路上你會如何走下去?你會與誰相遇?」
這個概念去欣賞這部作品的話,
我覺得你一定會有很多感觸,
反正就像林懷民老師說過的一樣,
「舞蹈看不懂沒關係,只要有體會有感受就好」
其實不管是舞蹈、音樂、戲劇我想都是一樣的,
只要用心欣賞的話,
看不懂沒關係,一定會有體會及感受的!
------我是題外話的分隔線------
最後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之前跟劇場朋友聊天聊到的,
他說高雄的民眾很妙,
好像都比較不喜歡戲劇類或是舞蹈類型的節目,
也因此在高雄,戲劇及舞蹈類型的節目,售票率都是比較低的,
但相較於聽不懂語言的歌劇、音樂劇,
或是其實也沒有很好懂的管弦樂來說,
戲劇及舞蹈有畫面又有聲音,不是比較容易入門嗎?
聽完這番話,我當下的確也愣住了,
因為其實我自己,就是幾乎從來不看這些類型演出的人,
至於原因,我事後想了好久,
大概就是因為怕自己看不懂吧!
因為我對這些類型的節目刻板印象就是,
大部分都太非主流意識了,
編劇者或是導演,也許為了傳達他的想法或理念,
你知道的藝術家想法總是比較奇妙,
老是把整個節目演的艱澀難懂,
看不懂到底在演什麼,
試想看看,
今天當我花了超過一張電影票的門票錢,
卻欣賞了一場,我從頭到尾都看不懂的演出,
那我一定會覺得我不只浪費了錢,
也浪費了數小時的時間,
最重要的是,
我浪費了我想得到什麼,或是想讓自己放鬆的心情,
但因為前陣子看了一篇文章,
讓我對「無」跟「有」這件事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
「一位優秀作家的優秀作品,在評獎的最終投票中獲得零票。
為此,他提出了抗議。但是請仔細想想,
他的作品是經過了好幾輪淘汰以後光榮入圍,取得決賽權的。
其他絕大多數備選作品,是沒有資格獲得最終評選中那個零票的。」
所以他的零並不是絕對的零,他只是沒有獲獎,
可是不代表大家對他的肯定是零。
所以當我們去欣賞一場表演,
難道因為看不懂,或是不喜歡,
就什麼都沒有得到了嗎?
所以花了這些錢、花了這些時間,
我們能得到的只有「無」嗎?
我想一定不是這樣的,
不管再怎麼樣,你一定可以從當中獲得些什麼,
因為人生中本來就不存在著
「完全的零」跟「完全的無」,
因此下次不妨放下自己的自我設限及刻板印象,
去嘗試各種不同的可能,
看節目也好、做任何事都好,
我想一定都會得到,或是體會到不同的感受,
畢竟,在還沒走到終點前,
誰又能知道,你會在終點線看到或經歷到什麼呢?
即便走到了終點,你回頭去看看這些經歷過的漫漫「長路」
又何嘗不是一種體會及過程呢?
#如果人生是一條漫漫長路
#Time goes by
推薦閱讀
觀看阿喀郎.汗《吉賽兒》的五種方法
阿喀郎·汗原籍孟加拉,1974年生於英國,7歲學習印度卡達克古典舞。14歲演出彼得·布魯克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 ,融合卡達克與現代舞肢體,融合敏捷與沈穩、東方與西方,是上世紀末英國力推的舞蹈金童,也是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的舞蹈總監,與臺灣關係密切,作品曾經八度來臺,還幫雲門舞集編創了《迷失之影》,與許芳宜合作《靈知》Gnosis。
回想看看:「女作曲人」很稀有嗎?作曲人又何必特別加上「女」呢?
不論是華語或臺語的流行歌,女聲幾乎已經是定番,作詞也不乏女性筆觸。但說到女性作曲者,就算是每首金曲都能跟唱的人,都不一定能信手拈來吧?對女性作曲家的陌生,就和錯過她們在臺灣歷史上的影響力一樣可惜——不光是在現代或戰後,而是早在日治時期,作曲的女性就隨著流行樂的興起,搭上唱盤的轉速開始發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