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生而為人的誠實:自己是香蕉,就別試著當蘋果!
文|劉純良
11月13日週六夜晚的衛武營音樂廳,巴奈穿著織有「沒有人是局外人」的牛仔布裙裝外套,抱著吉他一首一首地唱,唱了許久才開口說話。由〈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嗎〉開場,即興唱道:「為孩子想一想/為明天想一想/為臺灣想一想」,讓現場聽打、播放歌詞的字幕老師小小亂了套;即時無誤、無障礙地傳達,實屬不易。
巴奈在音樂廳的演唱,滄桑中帶有不經意的甜美,是在衛武營音樂廳才聽得到的餘韻。當她邀請觀眾共同吟唱,眾人的歌聲毫無壓力地擴散,她也不禁讚美:「音樂廳的殘響真好聽」。
巴奈的歌詞直白坦誠,旋律平緩、不刻意激情。她的歌唱與其說是表演,不如說是一個誠實的人,用聲音與創作面向世界,讓聽者的真實狀態也無所遁形。
巴奈認為生而為人最重要的是勇氣;有勇氣不停提問,有能力問出好的問題。如何問出好問題?關鍵在於一個人能否清晰地了解自己,如果自己是明明香蕉卻以為是蘋果,問題可就大了。
三十年的寫歌生涯裡,巴奈不斷自問她對自我感受為何?例如聽到某個人說話就感覺受傷,那又是因為什麼?她自承曾經相當灰暗,縱使外面陽光普照,內心卻陰霾不已,《泥娃娃》就是這樣的一張專輯。透過對自我坦誠的提問,巴奈持續學習、面對不舒服的自己。這需要強大的決心,因為她一天到晚問:「這個為什麼不可以?」
她在〈自由〉之中唱:「做一個正常的人該當作是信仰嗎/唱唱歌/跳跳舞/喝喝酒/做做夢/就能自由嗎?」,是全場演出最激昂的片刻;顯然這是巴奈必須自問並且拋向外界,不可逃避的問題。
巴奈分享了女兒的成長歷程;當孩子只是嬰兒,無非只會睡覺、哭泣、笑,長大則開始做許多「不可以」的事,開心地啃拖鞋。巴奈發現,孩子只是自然地做著開心的事,她也決心做個快樂的人。
巴奈為了原住民傳統領域於凱道紮營逾千日,是為了讓熱愛唱歌的自己,在唱歌時依舊誠實。她的音樂不乏殘酷與悲傷,在〈是誰〉她唱:「一隻想飛的鳥卻沒有毛/我連家都被搶走了/我的圖騰被忘記了」、「我的聲音被蓋住了/我的語言被殺掉了/我的名字被偷走」、「你窮得只剩下錢嗎?」;這首由Tosiku Kusui的詩句改編的歌,歌聲中並不刻意刺激情感,只有面對處境的坦然。
在〈沒關係〉中,巴奈唱:「親愛的孩子/My beautiful baby/不小心摔了跤/沒關係」,「可是/山垮了/海灘被買賣了/從古老的以前來的風/被污染了/人的心/也被污染了/被利益收買了/我怎麼能對你說/理所當然對你說/昧著良心對你說/沒關係」。誠實是巴奈一貫的態度,她不因此傲慢,而保有人與人真切的關係。最後巴奈督促大家千萬記得要去公投,「核四那麼老舊,核廢料又要怎麼辦?」這是巴奈的直球提問。回歸自身,自己是香蕉還是蘋果?我們又將如何對生命提出問題呢?
閱讀更多:
【WOW高雄2021世界女性藝術節】對談時光 — 再來一首,音樂不插電!feat.巴奈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舞蹈南方,大卷狂潮── 衛武營2025舞蹈節目指南》
2025年6檔舞蹈節目當中,有三部以翻轉經典名作的作品,都從女性視角出發:由阿喀郎.汗(Akram Khan)為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創作的《吉賽兒》(Giselle)、英國潔思敏 ‧ 瓦丁蒙舞團(Jasmin Vardimon Company)所帶來的《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ALiCE),以及衛武營為高雄打造的新傳統,由身體家葉名樺與指揮張尹芳聯手推出的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第三部曲。
觀看阿喀郎.汗《吉賽兒》的五種方法
阿喀郎·汗原籍孟加拉,1974年生於英國,7歲學習印度卡達克古典舞。14歲演出彼得·布魯克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 ,融合卡達克與現代舞肢體,融合敏捷與沈穩、東方與西方,是上世紀末英國力推的舞蹈金童,也是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的舞蹈總監,與臺灣關係密切,作品曾經八度來臺,還幫雲門舞集編創了《迷失之影》,與許芳宜合作《靈知》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