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看舞難,還是寫舞難?先看了再說!
文|周書毅 衛武營駐地藝術家
我常在想為什麼有些人無法喜歡看舞蹈?結果多半聽到的原因都是很難懂、看不懂,不知道在跳什麼,當然也有人是直覺上的不喜歡。但我總覺得,在忙碌的生活裡,若能靜下心來欣賞一種藝術、聆聽一首樂曲、看一支舞碼,是件很難得的事情。高雄這座城市,如今有愈來愈多文化藝術活動,要接近不難,只需要換個角度去認識自己與藝術的世界,有什麼樣的美妙關係。
「眼前,有一個人靜靜地躺在那邊,他身穿白衣,看起來意識恍惚?他在做什麼?他好像在尋找什麼?我與他之間隔著一面玻璃,也許我們不在同一個世界?那他是誰?我又是誰? 」 看舞有時候會像上面描述的這樣,心中冒出一些問題,而後拋開問題,轉而走入感受後的理解,最後走到感動的入口,產生情緒的激動。如果你是一位喜歡看舞的觀眾,你會邀請你的朋友一起來看舞嗎?還是總是難以開口推薦身邊友人呢?看完後,你會寫下來分享在自己的社群平台嗎?對我而言,邀約第一次走入劇場看舞的朋友,是困難的,但將心得寫下來卻相對容易,能夠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怎麼看舞,有著什麼樣的感動。寫下想法時,也隱隱企盼身邊的人有一天會因為這些文字,想去一探究竟。
至於觀後心得與專業舞蹈評論有什麼不同呢?前者是如果你看了很多舞蹈演出,你的大腦會自動將這些感受疊加在一起,成為一種屬於你獨有的思維與感受,而你選擇將這份感受寫下,分享給其他人。後者則除了主觀感受外,另外針對作品的舞蹈姿態、風格等給予客觀的評價。這兩者對我來說各有其意義,有點像是一部電影的推薦,除了幾個星之外,你有時也會想聽聽專業的影評怎麼說,再決定去看或不看。舞蹈作品在臺灣也有專業評論的發表平台,像是「表演藝術評論台」與「ARTalks:藝論紛紛」等。而衛武營也因著「舞蹈書寫計畫」的累積,預計在今年開啟「觀眾投稿」欄位,讓觀眾可以有地方去書寫觀看作品的感受或評論。此外,「舞蹈書寫工作坊」今年將擴大舉辦為一年四期,以吸引更多表演藝術書寫者來衛武營分享經驗,透過文字的力量連結這座島嶼與世界。
「你還記得觸動你的舞蹈作品是哪一部嗎?你曾經看舞而落淚嗎?」
「有人曾經問你為什麼現代舞那麼難懂嗎?你會怎麼回答呢?」
在擔任衛武營駐地藝術家一年多後,我仍在探索這些問題,嘗試各種辦法讓更多人靠近當代舞蹈這一門藝術。隨著「波麗露在高雄」推廣計畫前期工作的展開,我與夥伴們開始拜訪鳳山、左營、前鎮、美濃、旗山、大樹、岡山、彌陀、六龜等地區,並不斷思考如何讓這些地方也可以有「武營來跳舞」大眾舞蹈課的發生,一步步與當地的民眾分享不同的舞蹈作品。
經過大家的努力,在公共空間 「跳舞給你看」 的想法終於被實現,那些曾讓我感動的瞬間,如今我也要一一回饋在眾人眼前。今年四月到六月,我將會帶著一群來高雄跳舞的獨立舞者們和左營高中舞蹈班的學生,一起與衛武營在高雄用舞蹈旅行。請試著邀請你身邊的朋友來看演出吧,期待在旅途中遇見你們!
閱讀更多: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追焦,舞踊時的身體訊號
「我」的存在,來自意識,而早於「我」的認知之前,身體就已存在,因此相對年長許多,即使未來對「我」的認知因年老消逝,身體仍相伴至末。至始至終,身體都存在。儘管蒙受教育、社會化後,「我」之意識已經先行於身體,導致嚴重與身體脫節,身體依然不斷發送訊息,只是訊號強烈與否。在需要重新與身體同步並審視與其關係之重要途徑,便是舞蹈,因而「舞蹈,是一部身體史」為題、關心藉由舞蹈開展出對身體及身分種種省思的舞蹈影像徵件便油然而生。
不一樣的拉圖,不一樣的BRSO
2023/24樂季起,拉圖爵士成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接任楊頌斯逝世後,懸缺已久的位置。他在接受「慕尼黑藝術文化中心」(Gasteig)專訪時,說明了他與BRSO的關係:「一方面,我可以感受到庫貝利克(R. KUBELÍK)在這個樂團中留下的精神……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與團員緊密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