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混種當代歌劇《天中殺》─專訪編劇暨導演鴻鴻
文|陳威任
「再平常不過的房客退租,為什麼會引來一輛停了一年也不開走的卡車?為了清空家門,怎麼又得牽扯上警察、司法官僚體系,以及賴也賴不掉的人情世故?......」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共同製作的混種當代歌劇《天中殺》,由指揮簡文彬、編劇暨導演鴻鴻,攜手作曲家李元貞與爵士樂手謝明諺,以詩意的交響樂為槓桿,混搭聲樂跟爵士樂的聲響設計,打造出自由協奏的當代歌劇。
《天中殺》改編自同名小說〈天中殺〉,「第一次在《鹽分地帶文學》上讀到黃靈芝的小說,對這位戰後開始以日文創作的臺灣作家感到驚艷無比,同時亦驚訝於黃靈芝在臺灣文學史上的沒沒無聞」。導演鴻鴻希望透過這次的改編,讓大家對黃靈芝的文學產生興趣。另一方面,也希望透過這次小說改編歌劇的表演形式,將臺灣當代歌劇的現況跟可能性展現出來。
經典小說改編成歌劇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便是如此。但是,僅僅是執導一齣小說改編的歌劇,無法滿足自我突破跟創新的標準。作曲家李元貞擅長轉化古樂聲韻的音色至室內樂的樂器實踐,爵士樂手謝明諺則在這次「混種」歌劇裡扮演文化衝撞的角色,結合中西樂風的大膽嘗試,讓觀賞過程充滿驚喜,進展更顯崎嶇。這種不安定跟不確定感,正好是〈天中殺〉小說故事所傳達的氛圍。
回到原著小說的語言本身,這是一篇臺灣人用日文書寫臺灣戰後社會的小說,而鴻鴻導演所讀的則是經過阮文雅教授翻譯的中譯本,角色間對話可見華語跟臺語的痕跡,三語交錯的閱讀經驗,成為導演構思劇本歌詞的重要依據。「使用中、臺、日三種語言聲響的歌劇,我想世界上除了臺灣之外,沒有其他地方寫得出像這樣語種混合的歌劇。」自認臺語不夠流利的鴻鴻導演,為此特地請盧志杰協助處理臺語歌詞的部分,加上黃靈芝的日文原文,這三種語言,便是這次當代歌劇的臺味所在。
關於主題,「天中殺」為日文漢字,是算命占卜用語。鴻鴻認為「天中殺」這個詞彙雖然是日文,但也可以直接從中文去理解,進而帶出「天空」跟「殺戮」二個意象,形成環境及動作,散發出一種威脅感。導演甚至透露,最初設想舞台意象的時候,天馬行空地想安排一輛卡車於開場時從天空中砸下。當然,實際上不可能真的從空中砸下一輛卡車,但由此也看出鴻鴻對舞台效果的期許程度。
近年來,深耕表演藝術的衛武營已慢慢培養出更多的觀眾群,對於不曾接觸歌劇的觀眾而言,鴻鴻表示,也許黃靈芝未來會成為臺灣文學研究的顯學,各類型的音樂也會在接下來的當代歌劇時代,發揮更強大的影響力,喜歡表演藝術的朋友,歡迎來看看比較不一樣的作品,而初心者亦不失為是一個接觸表演藝術的好機會。黃靈芝的小說、當代歌劇、混種樂風,希望一次點燃觀眾對三者的想像跟好奇心。
節目資訊:
2023/03/17 (五) 19:30
2023/03/18 (六) 14:30
2023/03/19 (日) 14:30
戲劇院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5檔開放舞台的無限能量,歡迎自由入場
2024臺灣舞蹈平台在樹冠露台西側的作品,都與動力/重力相關,一支是水平動力機械的《In Factory》,一支是圓盤離心力的《轆轤》。外在物理動力如何影響舞蹈呢? 滯留島舞蹈劇場《In Factory》處理的是人類活在資本主義社會的處境—活在當代社會下,人人都是身不由己與不斷對抗的交替循環。《In Factory》採用動力機械舞台,舞者在左右移動的平台上與機械動力相抗衡,舞作中所展現對抗與掙扎,既是概念上的,也是物理上的。編舞者張忠安藉由動力機械讓他所欲詮釋的概念有了更上一層樓的發揮。
【2024臺灣舞蹈平台】「舞蹈,是一部身體史」舞蹈影像展之觀察
整個策展在影像作品分成了兩個部分,從全球徵件來的172部作品,經過初審決選最終挑出11部作品。另一部分是邀演作品,規劃了十部舞蹈紀錄片,勾勒出臺灣舞蹈的版圖與現況,豐富多元的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