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希爾博格:《孔雀傳說》,一個眼見為憑的單簧管神話
文│黃荻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單簧管教授)
安德斯.希爾博格(Anders HILLBORG, 1954 - )為瑞典當代最知名作曲家之一。年少時的合唱團經驗為其音樂的啟蒙,隨後深受即興手法的吸引,並曾在流行樂團中擔任鍵盤手。1976-1982年就讀於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學院(Royal College of Music in Stockholm),學習對位法、理論作曲,與電子音樂。英國當代代表性作曲家布萊恩.分尼修(Brian FERNEYHOUGH, 1943- )曾多次擔任該校的訪問學者,因此對希爾博格的作曲風格有著深遠的影響。希爾博格的作曲種類豐富,除了交響樂、合唱、室內樂,同時也跨足流行與電影。他也接受許多知名交響樂團的委託創作,包括柏林愛樂、芝加哥交響樂團、紐約愛樂等等。
《孔雀傳說》寫作於1998年,由瑞典廣播交響樂團(Swedish Radio Symphony Orchestra)委託,為單簧管界的超級巨星—瑞典演奏家馬丁.福洛斯特(Martin FRÖST, 1970-)所創作的單簧管協奏曲。1998年6月6日於瑞典斯德哥爾摩由上述音樂家聯合首演。福洛斯特以神乎其技的單簧管演奏聞名世界,因此得以將作曲家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以及演奏此曲所需的艱深技巧淋漓盡致的呈現。除了《孔雀傳說》,希爾博格也為福洛斯特寫作了另外三首編制較小的作品。
《孔雀傳說》的原始版本長約30分鐘,由於受到廣泛的歡迎,之後衍生出許多不同編制與長度的版本。今日演出的版本為2000年首演,故名為「千禧年版」,長度約12分鐘。
樂曲以單簧管的獨白,緩慢且安靜的開場,在單簧管寬闊的音域間旋轉繚繞,同時也為全曲少數以旋律取向的樂段。待弦樂加入,單簧管以淒厲的滑音帶領進入一個惴惴不安的世界。而後音樂分成幾個段落,單簧管主奏以不同的音型展現出不同的個性。初始弦樂以豐富的長音和弦襯底,讓單簧管以斷奏音型在其上從容揮灑,恍若唐朝詩人白居易於其詩作《琵琶行》中所述「大珠小珠落玉盤」;其後包含獨奏者即興發揮的樂段;而鋼琴在曲中也擔任重要的角色,作曲家甚至明白指示鋼琴在舞台上擺設的位置,並建議獨奏者應與鋼琴家單獨排練;待情緒累積至最高潮,單簧管的滑音彷彿模仿孔雀嘶吼,與嘈雜的樂團對抗,此時作曲家要求獨奏者隨著樂團的聲響掩住耳朵,但並未講明其象徵意義,留給聽眾自行解讀。最後單簧管以細碎的分解和弦漸行漸遠,再度消逝在寂靜中。
整首作品單簧管是絕對的主角,樂團大多以伴奏的身份陪襯。全曲節奏感鮮明,作曲家擅長以重音帶出樂句不規則的韻律感。而單簧管高難度的快速跳躍音程與大幅度的滑音,更為此曲主要特色。如同多數的當代作品,避免被明確的旋律線條制約,反而提供了聽者更寬闊的想像空間。雖說此曲的音樂本身已經極富戲劇性,首演者福洛斯特更建議搭配默劇動作,並戴上面具,佐以燈光變幻,呈現出詭譎迷離的氛圍,舞台效果十足。也因此作曲家表示,要完整表達這首作品,端看演奏家如何以個人獨到的詮釋結合音樂與舞台動作。不過,以單簧管演奏者的角度而言,此曲的技術要求已達頂標,若再加上肢體動作而不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的確非常人所能及。也因此衛武營音樂會的演出者馬格努斯.霍爾曼德(Magnus HOLMANDER)將以何種方式呈現此曲,格外令人期待。
具有多重斜槓身份的單簧管演奏家,同時也是魔術師的霍爾曼德,能夠在眾目睽睽之下讓譜架騰空漂浮,或使樂器消失無蹤。他在2013年接受馬丁.佛洛斯特的邀請,在其製作之《娃娃屋》(The Dollhouse)擔任單簧管演奏家/舞蹈家/魔術師,在北歐地區多個音樂廳巡迴演出,自此聲名鵲起,在古典樂圈奠立根基。就讀於斯德哥爾摩皇家音樂院,曾獲「歐洲音樂廳聯盟」(European Concert Hall Organization)頒贈2019-2020「明日之星」,並於同一年度獲得「作品」(Opus)雜誌評選為20位瑞典最具影響力的古典音樂家之一。他的音色溫暖醇厚,音樂的層次豐富,技巧如行雲流水。能被單簧管大神佛洛斯特欽點為合作人選,霍爾曼德的演奏必定精彩可期。
在前些時日全臺瘋傳讚嘆日本橘高校眾人整齊劃一,載歌載舞行進的同時仍能精準吹奏。這首舞台效果豐富的升級版《孔雀傳說》單簧管協奏曲,以單人獨秀的方式,將肢體動作結合複雜的音樂與艱深的技巧,引領風騷。無論是看熱鬧或看門道,絕對值得聽眾朋友進入衛武營音樂廳一窺堂奧,親身感受現場演出所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節目資訊:
2023/4/23(日)14:30
音樂廳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回想看看:「女作曲人」很稀有嗎?作曲人又何必特別加上「女」呢?
不論是華語或臺語的流行歌,女聲幾乎已經是定番,作詞也不乏女性筆觸。但說到女性作曲者,就算是每首金曲都能跟唱的人,都不一定能信手拈來吧?對女性作曲家的陌生,就和錯過她們在臺灣歷史上的影響力一樣可惜——不光是在現代或戰後,而是早在日治時期,作曲的女性就隨著流行樂的興起,搭上唱盤的轉速開始發聲了。
空氣的和諧——「衛武營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伊甸園合作計劃」教學經驗分享
本次很榮幸,能在衛武營學習推廣部的支持下,基於劇場藝術體驗教育計畫,和國際教學藝術家聯盟(International Teaching Artist Collaborative, ITAC)共同推出「伊甸園合作計畫」。作為本計畫下的教學藝術家,我從2024年三月開始,前赴高雄的仁武國小和後庄國小,進行為期十三週的合唱、聲響與環境永續議題跨領域教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