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經典動畫、影視配樂,用音符打造的萬聖節派對
文|林伯杰
如同聖誕節般,萬聖節已脫離了宗教意涵,成為全球最歡樂的節慶之一。除了是大玩變裝的好時節之外,更是欣賞「鬼音樂」的好時機。這場音樂會可說是用音符打造的百鬼夜行,從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骷髏之舞,到當代作曲家的恐怖組曲,乃至於經典的電影配樂,要讓走進衛武營音樂廳的大小朋友們,感受到充滿顫慄效果卻又帶著歡樂氛圍的萬聖節音樂。
日本新世代作曲家高橋宏樹,在2016年根據日本童謠「玩具恰恰恰」進行改編創作,全曲分成五樂段:描述子時鐘響後、玩具被施予魔法的「午夜序曲」、笨拙怪異的「機器人進行曲」、以圓舞曲帶出悲傷的「玩偶之舞」、節奏怪異的「積木拼圖」、最後暢意奔馳的「玩具小火車」。
九〇年代的賣座電影及去年影集《星期三》,讓《阿達一族》至今仍廣受歡迎,其實這最早是1938年起在雜誌「紐約客」刊載的漫畫,描述一個古怪家族的超自然生活。1964年《阿達一族》首次翻拍為電視劇,請來好萊塢資深作曲家米齊創作主題曲,並親自配唱,傳頌一時,樂曲中最具特色的是以打擊樂器模仿打響指。
與萬聖節最有關連的電影,莫過於提姆波頓1993年的《聖誕夜驚魂》,描述萬聖節南瓜王傑克,目睹眾人皆愛聖誕節,於是綁架聖誕老公公,進而取代之的定格動畫片。由長期合作的怪傑作曲家丹尼葉夫曼負責配樂,電影開場的「這是萬聖節」歌曲,由群妖眾魔合唱,展現了作曲家慧黠的音樂巧思。
1937年上映的《白雪公主》,不僅是迪士尼的第一部動畫長片,美國電影協會更評選為最偉大的動畫電影,同時也發行了電影史上第一張原聲帶。電影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插曲,「吹口哨工作」是白雪公主召喚動物們,一起幫忙整理小矮人家時的魔法歌。
法國作曲家狄卡在1897年完成了交響詩《魔法師的小學徒》,這是根據歌德的同名詩作譜曲,講述年輕學徒以魔法召喚掃把為他工作,卻因法術不精而釀成災害。這首樂曲精準地以旋律勾勒出故事中的各種情節,饒富趣味,尤其因1940年迪士尼《幻想曲》改編為音樂動畫,更加廣受喜愛。
打字機也能施展音樂魔法?這首《打字機》已是二十世紀當代音樂的代表作。由美國作曲家安德森在1950年創作,使用到傳統打字機的三種聲響:鍵盤聲、換行的回車聲、及行尾提醒的鈴聲,以打字機和樂團共築這首趣味盎然的樂曲,然而打字速度飛快,需要專業的打擊樂手才能完美呈現。
1984年電影《魔鬼剋星》,結合了恐怖、喜劇、科幻、動作的元素,在全球掀起了一陣「抓鬼」熱潮。由寫過《十誡》、《豪勇七蛟龍》配樂的好萊塢大師埃爾默.伯恩斯坦為此片譜寫配樂,作曲家卻認為《魔鬼剋星》是他最難寫的作品,因為要在滑稽與嚴肅之間取得平衡,耗費心思,終究成為精采的電影音樂。
還有更多精采的鬼怪音樂,將由臺灣優異的指揮家張尹芳,與頂尖的國家交響樂團音樂家們傾力演出,加上說書人許逸聖與觀眾的親密互動,《萬聖節的玩具音樂盒》將在衛武營的葡萄莊園式音樂廳,與大小朋友們一起共渡魔幻新奇的音樂時光。
節目資訊
10/28 (六) 19: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本好書:輕鬆打開衛武營管風琴的祕密
對大部分人來說,管風琴是很玄妙的玩意,平常安放於教堂或音樂廳,彷彿是一座宏偉華美的裝飾品;然而當管風琴奏起樂音時,儘管感覺耳炫神馳,卻又不太知曉它的發聲原理。若身為一位管風琴小白,如今有一本中文自救指南可以解惑。
婚姻中容不下女性才華—晃晃跨幅町《海妲.蓋柏樂》
海妲・蓋柏樂是將軍的女兒,當時的名門女性除了結婚,沒有其他的出路,對於海妲・蓋柏樂而言,雖然丈夫尤根.泰斯曼是自己選的,但她被自己的選擇困住了,作為一個有想法的女性,她陷入抑鬱,想要尋找其他的生機。 寫到這兒,也許有些人會說「又來了,女人就是愛胡鬧,丈夫不是自己選的嗎?」工作也是自己選的,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被工作困住,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