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武營來開槓】|講座側記10月
文|Stella Tsai
開槓照片|陳建豪
藝術是生活的體現
讓場館成為每個人的後花園
有別於先前的【武營來開槓】由藝術家分享創作的所思所見,因應衛武營五週年慶舉辦的這場「一起來party!」,邀來了真實的居民與觀眾,在衛武營戲劇顧問耿一偉與木有枝劇場工作室負責人曾靖雯的帶領下,打破場館與民眾的第四面牆,邀請眾人大談各自對衛武營的所思所見。若說藝術是創作者的生活體現,這場講座就是進一步確認,衛武營是否在開館五年來,成功地扮演眾人親近藝術的橋樑。
上半場:打開心防,你我眼中的衛武營
集結了一般大眾與視聽障人士,講座將參與民眾打散分組,用一場暖身節奏遊戲打開彼此心房。每個人在小組中扮演一種水果,透過遊戲記住對方的代稱與模樣;其中聽障組更是將水果化為手語,讓整組成員學會各式水果的手語名稱,透過如舞蹈般的手語傳達,讓這組的暖身場面宛如集結了民眾參與的舞蹈呈現,也成功地帶動了後續熱絡的對話。
破冰活動後的第一題:「你對衛武營的第一印象?」以小組討論帶動每個人的記憶回溯。每個第一印象都能喚醒同組其他人的回憶,有人自小在鳳山長大、看著衛武營從無到有,如今衛武營更成為鄰近居民運動、散步的首要目的。也有人因為經常造訪,進一步對館內活動產生興趣,漸漸地會主動看演出、參加活動,讓衛武營成為生活中的選擇之一。
而對藝文活動本身就有興趣的民眾,衛武營的出現不僅讓他們視為城市進步的象徵,更是降低一般大眾接觸藝術的門檻,不再覺得看表演是所謂「高級的殿堂」,而是「人人都能參與的日常」。也因著「衛武營小時光」等平價活動的鼓勵,讓他們更願意踏入場館,體驗表演的魅力。
除了優點,眾人也提出許多等待改進的建議,例如場館很大,第一次造訪衛武營的朋友容易迷路,需要更清楚的動線標示或進一步的協助;另外開車造訪的朋友有感停車動線不夠清楚,以及車道較為擁擠;演講廳的座椅則對於長者久坐較不友善,期待能在未來有所調整與改善。而對於不同障別的朋友來說,適合他們的活動依舊是偏少,期待往後能有為他們量身打造的演出或是活動。
下半場:過去,這裡是風水最差的;現在,匯聚人氣,已是風水最好的區域
經過暖身活動與第一輪的分享,下半場開始主題討論與小物分享。首先由館方提出指定題目,透過小組討論、分享,共同決定答案,再輪流上台表達小組的意見與回饋。八道題目圍繞著衛武營本身,針對場館的答案則展現了多數人對衛武營的熟悉:像是與親友相約的見面地點,多能直接約在劇院門口,陌生一點也能約在捷運六號出口。對於衛武營的性別認定,參與者形容遠看宏偉有氣勢,近看柔軟細膩、照顧著每個人的需求,認為衛武營是個剛柔並濟、具包容性的「雌雄同體」。儘管過去作為軍營,可謂風水最差的場域;如今改建後的場館匯聚人氣,轉而成為風水最好的區域。
佔地甚廣的衛武營亦是在地人消耗熱量的散步熱點,沿著三多路散步到衛武營,放任自己在充滿科幻感的場館內迷路、四處遊走,接著再往戶外劇場移動,看表演、打卡拍照,末了再深入衛武營都會公園散步,從榕樹走到湖邊,再沿著國泰路繞回來,就是一段完整又運動量十足的散步路線,是當地人的後花園。
參與者中也不乏喜愛表演的民眾,有人每月至少進館觀賞1-3場,更有人對於最佳觀賞座位如數家珍,近來剛看完匈牙利室內樂團的朋友,直指「2樓七號門A1排」得以一覽無遺演奏技法、音樂家情緒,獲得最棒的聆聽體驗;又或是觀賞鹿特丹管弦樂團的「3樓九號門C2排」,位於合唱席上方,感受音樂從底部灌上來的豐沛暢快,能獲得最完美的聽覺饗宴。短短五年的開館,已讓忠實觀眾有了自己喜歡的座位、對完美聆賞體驗的要求,以及將看表演視為日常的心靈充電站。
軟性的提問則搜集了觀眾對場館營運的建議,像是最想在衛武營買到的「小吃」,答案不乏台式經典如香腸伯、QQ蛋、滷味、燒烤、紅豆餅、可麗餅等,對大家來說,無負擔的小吃或輕食,將是趕場看演出前填飽肚子的精神來源,也能在看完演出後為一天劃下完美的句點。
講座的最後邀請民眾帶來與衛武營相關的小物,分享自己與衛武營的記憶連結。其中視障朋友帶來第一次看節目的點字節目單,驚喜地表示過去鮮少在南部拿到,小小的節目單讓他們有了被照顧到的參與感,也期許衛武營能朝著文化平權的方向持續邁進。而喜愛蒐集問卷回饋小禮的朋友,則帶來了《波麗露在高雄》贈送的SKB鉛筆,手邊累積了許多衛武營小禮的她,期待周邊商品特輯,方便長久的追蹤與蒐集。
驚喜現身的簡文彬總監帶來了一顆「蛋」,是開館時按習俗舉辦的開光儀式米龍上的蛋,也是儀式完成後、法師親手交給總監的小物。至今依然放在辦公桌上,時時提醒他「經營藝術中心就像在孵蛋,總有一天會長成,然而過程需要大家一起呵護,集眾人的力量一起灌溉與孵育。」他也代表衛武營感謝眾人五年來的參與,衛武營將持續傾聽民眾的聲音,針對不足持續調整、讓好的事情繼續發揚,持續扮演眾人的客廳,以及日常生活的後花園。
活動資訊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是風花雪月?還是世態炎涼?~《尤金.奧涅金》的戲裡戲外】
1877年春天,正在尋找歌劇創作靈感的柴可夫斯基在友人的建議下以俄國大文豪普希金的著名韻文小說《尤金・奧涅金》為題材,創作同名歌劇。當時的柴可夫斯基一度斷然拒絕,原因是這部小說太過知名、無論是文學成就或劇情意涵都屬曠世經典。
觀看阿喀郎.汗《吉賽兒》的五種方法
阿喀郎·汗原籍孟加拉,1974年生於英國,7歲學習印度卡達克古典舞。14歲演出彼得·布魯克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 ,融合卡達克與現代舞肢體,融合敏捷與沈穩、東方與西方,是上世紀末英國力推的舞蹈金童,也是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的舞蹈總監,與臺灣關係密切,作品曾經八度來臺,還幫雲門舞集編創了《迷失之影》,與許芳宜合作《靈知》Gno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