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以劇場實踐對土地與人性之愛的《魚.貓》
文|耿一偉
戲劇與文學的不同之處,就語言形式來說,戲劇強調的是對話,而非文學所重視的文字修辭。實際上,今日的青少年閱讀小說的經驗較少,主要是觀賞各種影視媒體甚至漫畫。在這些媒體中,他們最接近的文學類型,是以對話為主的戲劇,這些戲劇藉由對話與獨白這兩種形式,在語言上創造出各種動人的表現。在歌德與席勒所處十九世紀初,他們的戲劇對於德語的統一有很大的貢獻。劇場是當時的主流媒體,由侯國的貴族所興建,是人潮聚集的公共領域,劇院上演的戲具有社會影響力,就今天的角度,就如同電視劇或電影。
所有的當代文化、文學與流行娛樂都在爭取青少年這一塊受眾,但臺灣在針對青少年觀眾製作節目這一塊,在兒童劇場與成人劇場之間,相較之下是較為少見。我們若觀察歐美,會發現他們有青少年劇場的傳統與劇院。比如德國許多大城市如柏林、漢堡、德勒斯登、法蘭克福等,都有專屬的青少年劇院,其經營方式或者是獨立(像柏林公園河灘劇場(Theater an der Parkaue),或者隸屬市立劇院(比如漢堡青少年劇場(Junges SchauSpielHaus Hamburg)隸屬於漢堡德意志劇院),為兒童與青少年提供各種接近劇場藝術的管道。這些劇場主要以通俗易懂方式,協助年輕觀眾親近各種文學經典,比如莎劇或是《安妮日記》等。在英國,甚至近年熱門的舞臺劇《深夜小狗神祕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與音樂劇《瑪迪達》(Matilda),也都是屬於青少年劇場的範疇,而且是改編自文學作品。
一九八零年代是臺灣新電影蓬勃發展的時期,當時的社會背景是臺灣意識的興起,以及社會力的解放。黃春明是當年臺灣新電影浪潮中,這些年輕導演最喜歡改編的作家,他的鄉土小說中,這些小人物與對話,都有濃濃的在地親切感。黃春明小說被改編成電影的作品,包括了《兒子的大玩偶》(1983),《看海的日子》(1983)、《莎喲娜啦再見》(1985)、《我愛瑪莉》(1994)、《兩個油漆匠》(1990)等。其中《兒子的大玩偶》是由侯孝賢、萬仁與曾壯祥所分別執導,將黃春明的三篇短篇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與〈蘋果的滋味〉,以集錦方式放在一部電影當中。
這次曉劇場將於十月上旬在衛武營演出的《魚.貓》,也有那麼一點臺灣新電影的味道,這齣戲跟《兒子的大玩偶》很像,將黃春明的〈魚〉與〈溺死一隻老貓〉改編,放進同一齣舞臺劇。《魚.貓》最早是因應文化部「無障礙閱讀推廣計畫」,而於2016年創作並進行全國巡演。2019年,《魚》以獨幕劇的方式到愛丁堡藝穗節演出三十場,大獲好評。除此之外,《魚.貓》還有一個地方,可以讓觀眾感到某種清新感,是有聽障演員的參與,讓演出過程交織著手語及口語。關於這種清新感,我們可以在濱口龍介獲得2022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在車上》看到類似的情況,電影中有大量橋段,是聽障演員與一般演員共同參與的舞臺劇排練,而當劇場出現融合了手語與口語的對話時,那種語言的張力透過身體同時表現,為表演帶來了無與倫比的強度。
《魚》講述一位住在宜蘭太平山的阿公與孫子之間的親情故事。因為家貧又離海邊遠,阿公很想吃魚,而去市區當木匠學徒的孫子,為了完成阿公的心願,放假回家時買了一條魚,放在腳踏車後座,想讓阿公開心。小說一開始,是阿蒼一面騎著大腳踏車,一面回憶之前與阿公的對話場景。為了能生動呈現小說中回憶與現實的意識流交織,曉劇場以肢體劇場的方式,並結合偶戲來演出這部作品。所以觀眾在一開場,就會看到以真人演員們以操偶的方式,讓阿蒼踩著腳踏車,一面說著小說一開始的那句話: 「阿公,你叫我回來時帶一條魚,我帶回來了,是一條鰹仔魚哪!」這齣戲在語言上的特色,結合了臺語,手語以及說故事的手法。手語有時是在對說故事演員話語的直接翻譯,有時阿公則直接用手語在跟阿蒼對話,這時說故事演員就會說阿公的臺詞。這種多語的自由穿梭與變動,為這個演出帶來一種語言的生動感,而這正是黃春明小說的特色。
相反地,《貓》沒有使用偶,而以面具做為主要表演形式,這個手法代表了對小說中各種地方典型人物以及盲從大眾的一種詮釋。《貓》的另一個特色,是以多媒體的方式結合表演。即時影像與文字投影在舞臺上出現,為這齣戲帶來一種報導文學的感受,讓觀眾彷彿是在跟著記者的報導,了解了一個地方抗議事件的前後始末。《貓》講述了七零年代發生在一個叫清泉村的故事,當地祖師廟旁邊有一口泉水,沒想到來自市區的街仔人想將這裡開發成游泳池,這讓常在祖師廟聊天的地方耆老阿盛伯怒火中燒,覺得這不但會破壞風水也會帶來不好風氣,決定採取一連串抗議手段。飾演阿盛伯的是一位聽障演員,阿盛伯一開始就不以面具的方式呈現,彷彿只有他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而到了最後當抗議無效時,面具所代表的群眾力量才吞噬了他的臉孔。聽障演員在這齣戲的出現,不是一種單純為了共融的友善作法,而是與角色在故事中的狀態,有了緊密的結合。
《魚.貓》實踐了黃春明的創作哲學,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擴展我們對這塊土地與人性之愛。
節目詳情
10/12 (六) 14:30、10/13 (日) 14: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是風花雪月?還是世態炎涼?~《尤金.奧涅金》的戲裡戲外】
1877年春天,正在尋找歌劇創作靈感的柴可夫斯基在友人的建議下以俄國大文豪普希金的著名韻文小說《尤金・奧涅金》為題材,創作同名歌劇。當時的柴可夫斯基一度斷然拒絕,原因是這部小說太過知名、無論是文學成就或劇情意涵都屬曠世經典。
藝文工作者推薦:2025上半年必看音樂節目
衛武營音樂廳被法國巴黎聖母院首席管風琴師—艾斯卡許,稱為「世界最美音樂廳之一」,2025年上半年由國內外頂尖音樂家、樂團帶來各類型音樂節目令人目不暇給,橫跨古典、當代至流行跨界的各樣風格,無論是一路伴隨衛武營音樂節目的深度觀眾,或是喜愛嘗鮮、探索聲音的人,甚至音樂相關學習者們,都能在每年衛武營的節目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與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