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在《魚.貓》遇見共融劇場的新可能
文|許家峰
我與曉劇場的緣分始於十多年前,記得那時我在萬華的一棟民宅地下室觀賞了幾齣戲劇。曉劇場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柔軟而堅定的力量,總可以給予觀者無盡的啟發與感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視力問題,我逐漸無法頻繁地進劇場欣賞演出,但我依然持續關注曉劇場的最新動態。
近幾年來,隨著文化平權意識的提升,曉劇場憑藉其豐沛的創作能量,積極與身心障礙者合作,開啟了共融劇場的新可能。曉劇場的文學劇場系列是團隊創作中的重要一環。其中,《魚.貓》一劇改編自國寶級作家黃春明的兩部短篇小說《魚》與《溺死一隻老貓》。此劇除了由專業的創作團隊精心製作外,更特別邀請了聽障演員參與演出,展現了對不同能力演員的包容與重視。
口述影像服務確實能提升視障觀眾的藝文參與,但由於戲劇中的口述不僅需要避免與劇中角色的台詞重疊,還需適時描述場景、服裝、動作等,過去每次聽完劇場演出後,常常會被大量的語言訊息淹沒,感覺未能充分體驗觀劇的品質。
然而,在曉劇場的《魚.貓》中,我體驗到了不同的聽覺感受。雖然這部作品沒有提供口述影像服務,但透過旁白、演員的演出、音樂和音效的巧妙交織,為聽劇者帶來了全新的聽覺層次。
我非常喜歡《魚》中人與木偶之間的對戲。從對話中,我能感受到演員老者與少年木偶之間深厚的祖孫情誼。劇中從開始踩腳踏車的躂躂聲、大馬路上往來的大卡車聲,到舀起一瓢水的聲音等,這些聲響設計巧妙地映襯了劇中的情緒和情感轉變。最終,因為未帶回來的魚而改變了彼此關係的情節,老者與少年木偶在戲末的遙望,展現了他們關係中的不對等。我覺得這一幕的畫面十分動人,充滿了深刻的美感。
《貓》的表現也令人驚艷,聽障演員的手語與聽人演員的語言巧妙地相互配合,彼此成為劇中的重要元素。在劇中,老者為了保護家鄉的水源,不惜與外力抗爭,甚至犧牲生命。當他的目的遭到質疑時,他說了這句話:「因為我愛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一切」,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我。在《貓》中,聲響設計也十分出色,包括抗爭的聲音、工程的噪音、獨白的聲音和不被理解的訕笑聲等,這些聲響交織重疊,增強了劇中的情感表達和氛圍營造。
《魚.貓》展現出障礙者演員與專業演員協作的可及性,其觀賞的層次也含括不同的觀眾需求,這不僅是對劇場藝術的一種探索,也彰顯了對每一位觀眾的關懷與尊重。如果您是視障觀眾或希望透過聆聽的方式來體驗此次劇作,曉劇場將於10月12日和13日,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呈現這部共融劇作《魚.貓》。我們誠摯邀請您和身旁的障礙者朋友一同前來觀賞,共同享受這次獨特的演出。
關於許家峰
身為一名中途全盲視障者,透過聲音與空間的互動及其敏銳的感官知覺感受,為其創作與評論書寫的主要方向;藉由不同藝術共創經驗與podcast發聲等,期望讓視障者在參與藝文活動\創作得以有另一面向的探見與討論。
節目詳情
10/12 (六) 14:30、10/13 (日) 14: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時失志的劇曲奇才普契尼,如何二創悲戀故事《瑪儂.雷斯考》,開啟義式歌劇最後盛世
當自己的前一部作品大挫敗,你會不會一蹶不振而從此封筆?但有位義大利新生代作曲家,竟然轉而挑戰早就膾炙人口的故事,逆轉的勝率又有多高?這就是普契尼醞釀《瑪儂・雷斯考》的開端——等等,《瑪儂・雷斯考》聽起來陌生,但普契尼怎麼好像蠻耳熟的?
跟著波麗露一起流動
今年滿廿歲的紐約秋季舞蹈節(Fall for Dance Festival),早已成為我們觀測美國與世界舞蹈潮流的重要指標,特別是歷經嚴重衰退的美國現代舞,慧眼獨具的 Fall for Dance,將國際舞蹈潮流以電影票的價格,帶給紐約舞蹈觀眾第一流的福利。第一個登上紐約秋季舞蹈節的臺灣團隊,就是周書毅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