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舞蹈南方,大卷狂潮── 衛武營2025舞蹈節目指南》
文|寫舞人 PS
2024年11月底,兩年一度的「臺灣舞蹈平台」,以「身體,是一部舞蹈史」為題,透過「個人」與「族群」兩個面向,挖掘舞蹈之所以為舞蹈,以及舞蹈家們從個人舞蹈歷程出發所發展出來的各種「舞」貌。看似嚴肅的主題,展演活動卻非常親民。11/29-12/1期間,不只有12位以上海內外舞蹈家及團隊作品的作品在衛武營裡裡外外熱鬧展開,還有「舞蹈影像展」放映,讓連續三天的「臺灣舞蹈平台」,更是一次發生在南臺灣的舞蹈慶典。
歲末慶典還未結束,衛武營就已經公布了2025年舞蹈主辦節目。
6檔節目當中,有三部以翻轉經典名作的作品,都從女性視角出發:由阿喀郎.汗(Akram Khan)為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創作的《吉賽兒》(Giselle)、英國雅絲敏 ‧ 瓦丁蒙舞團(Jasmin Vardimon Company)所帶來的《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ALiCE),以及衛武營為高雄打造的新傳統,由身體家葉名樺與指揮張尹芳聯手推出的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第三部曲。
另外三檔,則是由臺灣編舞家以海山為靈感創作的作品,包括:由王宇光與印尼舞蹈家Danang Pamungkas合作的《人之島》、前輩舞蹈家林麗珍的無垢舞蹈劇場《潮》和排灣族編舞家布拉瑞揚.帕格勒法的《我‧我們》第一部曲。
3/22-23 微光製造 王宇光《人之島》
©LEE Chia-Yeh
蘭嶼有一個傳說:「每條大魚的背上,都刻有一個漁人的名字」。假如你願意走進劇場,跟著王宇光,踏上尋找大魚的浪漫旅程,你將會在劇場遇見:充滿神秘氣息的島嶼幻境,在雲海翻騰的景緻中,體驗一場由舞蹈和詩意的視覺意象,所創造的身心之旅。
《人之島》是入圍2025年英國「國際玫瑰舞蹈獎」新銳編舞家的王宇光,與精通傳統宮庭舞的印尼舞蹈家Danang Pamungkas合作的作品。他們以雙人舞親密對話,隨著舞台上的黑色洋流,翻湧呼吸,以身體重新界定島嶼、土地與海洋的分界線,也重新測量人與邊界的想像。
5/16-18 英國國家芭蕾舞團 X 阿喀郎.汗《吉賽兒》
© Laurent Liotardo
《吉賽兒》是浪漫派芭蕾最扣人心弦的名作。為愛傷逝的吉賽兒,如何展現幽靈的輕盈與飄忽?如何在千鈞一髮之際保全她的摯愛?高超的舞技和衝突跌起戲劇情節,讓《吉賽兒》自1841年首演以來,就成為各大芭蕾舞團挑戰的經典劇目。
這回,英國國家芭蕾舞團找來當代最受矚目的孟加拉裔編舞家阿喀郎.汗合作,將《吉賽兒》從中世紀德國萊茵河畔的小村莊,搬到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興起的紡織廠。貧窮女工和富商青年不被認同的愛情,三角關係的欺瞞、妒嫉與悔恨,都在印度卡達克強烈的舞風和精緻芭蕾的衝突與融合中散發出致命的吸引力。就像各地舞評人在看完後所說的,「極具震撼力的當代經典」、「完美的顛覆」,「獨特而令人驚歎」!
8/8-10 雅絲敏・瓦丁蒙舞團《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
這個作品雖然安排在暑假演出,卻絕對是一齣成人版的寓言故事。出生於以色列的英國超人氣編舞家雅絲敏・瓦丁蒙,將原本兒童成長故事裡的異次元迷宮,再疊上一層女性意識覺醒的宇宙通道,幻化為奇特的詩篇。
整座旋轉舞台就像一本超大的立體書,隨著每次情節翻轉,透過黑光、錄像、動畫和各種劇場裝置營造的幻覺、迷人的配樂,將觀眾帶入一個個意想不到的奇特場景。隨著各種角色輪翻登場:閃著詭譎大眼的「柴郡貓」、6人連體的「毛毛蟲」、壯碩胸肌的「瘋帽子」和永遠遲到的「白兔子」,將愛麗絲一步步帶進冷酷而瘋狂的世界…
9/27-28 無垢舞蹈劇場 X 林麗珍《潮》
《潮》是為了圓滿一份「不該愛上的人」的遺憾,而做的愛情完結篇。
前輩藝術家林麗珍的創作,一向以緩行的獨特身體語彙、簡約雕琢的視覺意象,和對生命宇宙觀的探索為標誌。作品往往經過多年醞釀沉澱,成果讓人驚嘆。《潮》創作於2017年,也是林麗珍繼「天地人」三部曲(醮、花神祭、觀)之後的最終章。
原本在《觀》中,守護河流的鷹族之子Samo因為愛上河流的神靈白鳥,最終被族人遺棄,獨自流浪遠方,而白鳥的魂魄也冰封海底。多年來,這個悲愴的結局一直讓林麗珍耿耿於懷,因而有了《潮》的誕生。在《潮》裡,林麗珍用了千碼的白布象徵著冰封大地。為了再見到Samo,白鳥奮力甩頭、悲鳴,用盡力氣掙脫冰川,回到和 Samo相遇的地方,撼人的情感彷如潮水洶湧…
10/11-12 布拉瑞揚舞團《我 ‧ 我們》第一部曲
這場由電音與螢光圖騰打造的作品,完全顛覆了我們對原住民樂舞的想像:迷幻的電音編曲、青春激昂的肢體、未來感的視覺景象,充滿著鮮活的原力。
《我・我們》是布拉瑞揚首次以自身文化,用排灣族三個生命階段的詮釋:pulima、puqulu和puvarung(手、腦、心)構思的三部曲。第一部曲的主題pulima,也是年輕生命力的展現。布拉瑞揚邀請了同為排灣族的音樂家ABAO阿爆,創作炸烈的電音古謠;由藝術家磊勒丹・巴瓦瓦隆以抽象幾何翻轉傳統圖騰,營造絢麗的視覺景觀。在近乎迷幻的視聽場域中,舞者們轟轟烈烈地獻上青春汗水,探索新世界,跳出一場未來的祭典。
12/20-21 葉名樺 X 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第三部曲
古典芭蕾舞劇《胡桃鉗》自1892年首演以來,就因為柴可夫斯基優美的音樂和精緻可人的舞蹈,受到所有觀眾的喜愛。幾乎沒有哪一個芭蕾舞團不跳《胡桃鉗》,紐約市立芭蕾舞團更年年上演芭蕾大師喬治‧巴蘭欽的《胡桃鉗》版本。在耶誕節前夕觀賞芭蕾舞劇《胡桃鉗》,早已是歐美大城的一項傳統。有誰能抗拒〈糖梅仙子〉的溫暖甜美和純白優美的〈雪花圓舞曲〉和呢?
由身體舞蹈家葉名樺創作的《遇見胡桃鉗的女孩》,以音樂芭蕾劇場形式,將原作中,小女孩在夢中救回胡桃鉗的奇幻故事,改編為女孩成長記事,找到實現夢想的勇氣、明白友誼的珍貴。這齣自2023年開始創作的作品,即將在2025年底完整呈現,非常適合大手牽小手,闔家觀賞。
高雄不會下雪,但衛武營為高雄創造了新的耶誕傳統。
延伸閱讀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勇於跨越的新時代假聲男高音
在漫長的古典音樂史上,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其中一個話題莫過於「閹歌手」(castrato)其人其聲。而比利時導演柯比奧(Gérard Corbiau)於1994年推出的電影《絕代艷姬》,因聚焦十八世紀閹歌手巨星法里內利(Farinelli,本名Carlo Broschi),成為許多愛樂者認識此一現象的線索。
【2024臺灣舞蹈平台】-林怡芳 & 喬斯林.科頓辛《半屏山》+林怡芳《Party》 觀演紀錄
戲劇院,橫跨整面舞台的落地大螢幕映著高雄人都熟悉的山景,《半屏山》以遠眺的綠意山頂 揭開序幕,舞台上的林怡芳獨自一人。半屏山像是一道時光之門,將旅法三十年的她拉回當年 的自己,身體如開關,在一次又一次的開啟中,揭開她的人生旅程,有時是各種形態、有時又 是不同人物的擬態,在她如水般的身體表演下,猶如人生跑馬燈般一幕一幕閃現又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