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2024臺灣舞蹈平台】從海洋的溫柔到文明的反思:開放舞台的多樣風貌
【2024 臺灣舞蹈平台】滯留島舞蹈劇場《In Factory》選粹 ©林峻永(左)
文|魏琬容
臺灣舞蹈平台有兩系列的免費演出,一共有五支舞蹈作品,戶外劇場系列是海洋的溫柔,而西露台系列是人類對文明的反思。
作為戶外劇場的第一場演出,來自新加坡的《看不見的歸屬》的姿態是溫柔的,當舞者的手肘下沉時,他們身體裡的波浪感讓我立刻想到海洋,臺灣是個島,新加坡也是島,同為海島子民,海浪的感覺我一下子就認出來。雖然衛武營的戶外劇場不臨海,但是這支作品把整個公園的草地都變成波浪。王榆鈞的音樂讓演出顯得十分立體,有時候聲音細如繩索銜接舞作各段落,有時候聲音是一個大手穩穩的托著舞者,如大船將啟航。《看不見的歸屬》沒有對白,沒有要給制式的答案,編舞者郭瑞文(KUIK Swee-boon)與舞者們以即興為底,開展一支具有韌性的舞作,可以容納觀眾對於「歸屬」的各種詮釋。
【2024 臺灣舞蹈平台】人.舞團《看不見的歸屬》©KITO
《半島來跳舞》由微光製造的李尹櫻與王宇光領軍,帶領恆春愛跳舞的阿姨大姐們登台。這是戶外劇場的演出中唯一有素人登台的舞蹈,很少有作品可以同時呈現科班身體的細緻動人以及素人的自由度,而《半島來跳舞》表現的很好,這要歸功於微光製造的細膩筆觸,他們保留了恆春阿姨大姐緊身T恤短裙的熱舞模樣,也呈現了他們內心的聲音「為什麼愛跳舞」「為什麼年輕時無法跳舞」,雙方長期相處所培養出來的默契,讓《半島來跳舞》成為一個迷人作品。
【2024 臺灣舞蹈平台】微光製造《半島來跳舞》©陳建豪
第三支演出《漂亮漂亮》舞如其名,一股「大家快來看我有多美」的氣勢貫穿全作。臺灣營造業常見的超大藍白防水帆布,在這裡搖身一變成為海浪,舞者們在帆布海浪中玩耍嬉鬧,一下子是美人魚,一下子是海豹,嬉鬧裡頭有真心,舞者們的一顰一笑,一字一句都迷人,如果真誠會發光,那《漂亮漂亮》的光澤是一串珍珠,坐在戶外劇場最高階梯上都能感受到。
戶外劇場的三支演出經過細心安排,《看不見的歸屬》舞蹈比重最濃,接下來是在地關聯最高的《半島來跳舞》,最後以熱鬧互動強的《漂亮漂亮》畫下句點。
【2024 臺灣舞蹈平台】布拉瑞揚舞團《漂亮漂亮》©陳建豪
移步至衛武營西露台,西露台是一個四面玻璃的空間,常被暱稱為「魚缸」,推門走進去,你一下子就置身室外,日光灑落,悠然自在。西露台適合短篇舞蹈作品,而舞蹈平台正安排了滯留島舞蹈劇場《In Factory》和東黎舞陶的《轆轤》在此與觀眾相見。
滯留島舞蹈劇場《In Factory》特色在於動力機械,動力平台會改變舞者重心,舞者必須善用這項改變傳達編舞所蘊含的概念,《In Factory》所談論是人類在工業時代下的處境,人類被工作所役,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尋找意義。《轆轤》則再把時代往前推,回到人類徒手使用轉輪的時代。轆轤為製陶手拉坏的圓盤,編舞者陳主晨來自陶藝世家,本作中她把陶藝木製輪盤放大,放上三個舞者,輪盤不會自行轉動,需靠舞者推動,舞者一邊跳舞,一邊在旋轉中展現動作質地,我喜歡這樣的手工速度感。《In Factory》與《轆轤》都機械有關,一個是工業時代的,一個是手工的,兩個作品都能因應場地空間來裁度作品,呈現最精彩15分鐘的選粹。
【2024 臺灣舞蹈平台】東黎舞陶《轆轤》選粹 ©李建霖(右)
無論是日間的西露台演出,或是傍晚的戶外劇場演出,一路上,有許多路過的民眾駐足欣賞。我遇見一名觀眾,剛開始他很疑惑「這是什麼?你們為什麼要看這個」,到最後他說「我下次也要看這個」,我想,他的反應正是開放舞台的意義—好好呈現當代舞蹈不同面貌,讓不熟悉舞蹈的觀眾一瞥舞蹈的美好。
活動資訊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觀看阿喀郎.汗《吉賽兒》的五種方法
阿喀郎·汗原籍孟加拉,1974年生於英國,7歲學習印度卡達克古典舞。14歲演出彼得·布魯克的印度史詩《摩訶婆羅達》 ,融合卡達克與現代舞肢體,融合敏捷與沈穩、東方與西方,是上世紀末英國力推的舞蹈金童,也是2012年倫敦奧運開幕的舞蹈總監,與臺灣關係密切,作品曾經八度來臺,還幫雲門舞集編創了《迷失之影》,與許芳宜合作《靈知》Gnosis。
【2024臺灣舞蹈平台】-林怡芳 & 喬斯林.科頓辛《半屏山》+林怡芳《Party》 觀演紀錄
戲劇院,橫跨整面舞台的落地大螢幕映著高雄人都熟悉的山景,《半屏山》以遠眺的綠意山頂 揭開序幕,舞台上的林怡芳獨自一人。半屏山像是一道時光之門,將旅法三十年的她拉回當年 的自己,身體如開關,在一次又一次的開啟中,揭開她的人生旅程,有時是各種形態、有時又 是不同人物的擬態,在她如水般的身體表演下,猶如人生跑馬燈般一幕一幕閃現又抽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