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2024臺灣舞蹈平台】如何越界,怎樣親密
Olé KHAMCHANLA ©VanHai
世界通過個人的身體
在舞作《圓》的開頭,既是編舞也是獨舞舞者的Olé KHAMCHANLA(奧萊・康詹拉)於黑暗中現身,手勢在空氣中如魚般游動著,還不確定一切將發展成什麼。漸漸的,有些可供辨識的動作元素逐漸上身,例如上身的手指、手腕和手軸彎折的角度,下身的腳踝勾起,以及身體朝雙側撐開的張力等,都能讓人聯想起寮國或泰國著名的傳統舞蹈身法。
在Olé流動的肢體變化及串接中,不同的舞蹈技法或美學觀,如同海中的礁岩,時隱時現。傳統舞蹈的身體張力,或許可與街舞的震動相融,特定手勢的強調,也能運用在現代舞的韻律中,最後甚至能加入轉圈雙腳離地輕跳。舞者Olé本身,便是那兜攏一切的圓,透過生命歷程與學習,將技法穿戴上身,也在圓的流轉中,將動作既有的意義離心甩脫。
同時在一名舞者身上,看到如此多各具時空脈絡的舞蹈傳承所留下的痕跡,不禁令人有種邊界感的動搖,究竟什麼才是舞蹈,什麼才是美的?或許這也正是《圓》既如水般含容一切,卻又不固著在哪一方的原因吧。意義與邊界總是不斷在建立與挪動,唯有表現出這個動態的過程,才能真切地回應現實。
集體散落於世界
經歷上半場,由個人動作軌跡,折射出背後舞蹈養成,及美學、身分邊界的提問後,下半場來到由Olé與來自新竹的艸雨田舞蹈劇場合作的《親密近地》。在一個以舞蹈及身體史做為策展標題的計畫裡,見到這兩者的組合便足以讓人浮想聯翩。艸雨田舞蹈劇場的源起,最遠可以上溯至欣蕾舞蹈藝術中心,及其背後特有的臺灣舞蹈社歷史,而舞蹈社所在的特殊時空條件,使其需採取一種博採眾長的訓練方式,無論民族舞蹈、芭蕾或是現代舞皆來者不拒。雖說如今的艸雨田舞蹈劇場與這段歷史已相去甚遠,但無論有意無意,Olé的創作方式,恰與艸雨田背後之紋理,藏著許多相互映照的可能。
《親密近地》大致可分為三段,首段可見到《圓》的一些遺緒,三名女舞者做著寮國或泰國傳統舞蹈手勢,手勢穿梭間,身體有時頓挫如功夫發勁,有時則伸腳如芭蕾的延伸。第二段則是兩名舞者如四足類般,在地上爬動繞行,進而逐漸撐起,顫動著學習如何直立走路,及至開始出現語言,有了爭吵和不同個體的氣質差異。最後一段,五名舞者穿上相似的黑衣,時而相互貼近,時而將力量卸掉,再找到下一個貼近的組合。集體熱舞後,舞者們擁抱復散開,對著觀眾不斷整理儀容,彷彿暗示著這個在一起孤獨的時代,找不著擁抱與爭吵的對象,只能面向虛空,擺好搏擊的準備。
舞作的三段式推進,大致展現了由共同體到個人,再從自身來到集體處境,如何靠近,如何分裂的往返辯證。當不同舞蹈技法兼容於同一人的動作流轉中,無論是國族想像的、傳統的或現代的,進入技法,便意味著浸入其累積的時間之流,在潮流洶湧中,個人如何勇於接招,或許即是另闢新局的契機。
相較於首段著眼於和人類技藝拖曳的歷史包袱周旋,後兩段則更直接切入個人與群體的命運牽連。從尚赤裸著的個體,演化至意識到他者存在的社會性動物,我們注定要不斷爭吵、合作,至死方休。如同舞作中後兩段,無論是雙人舞,或是群舞所昭示的,當舞台上同時有另一人存在,便時刻得要做出親密或分離的選擇。而過去仰賴實體接觸的交流,碰到如今無孔不入的社交媒體,其複雜程度豈止等比級數上升,每個人需隨時提醒自己跟上群體潮流,如同舞者在一陣混亂後,總要自戀地止不住打理儀容。在這個看似擁有廣大群體,但風向瞬息變換的網路社群中,會不會潮水退去,原來小丑竟是我?線上狂風吹拂,如何繼續在風中擁抱,舞者們最終迎戰的姿勢,成為一個暫時的懸念。
1. 艸雨田即是蕾的拆字。
奧萊・康詹拉+艸雨田舞蹈劇場《親密近地》©林峻永
活動資訊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舞蹈南方,大卷狂潮── 衛武營2025舞蹈節目指南》
2025年6檔舞蹈節目當中,有三部以翻轉經典名作的作品,都從女性視角出發:由阿喀郎.汗(Akram Khan)為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創作的《吉賽兒》(Giselle)、英國潔思敏 ‧ 瓦丁蒙舞團(Jasmin Vardimon Company)所帶來的《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ALiCE),以及衛武營為高雄打造的新傳統,由身體家葉名樺與指揮張尹芳聯手推出的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第三部曲。
獻給每位勇敢迎向未知的女性 —— 二律悖反協作體《乘上未知漂流去》
目前正進駐板橋435藝文園區藝術聚落的實驗團隊「二律悖反協作體」,成員背景包含文學、音樂、戲劇、舞蹈與視覺領域,因此創作風格充滿流動性和多樣性,揉合各色媒材持續探索內在個體跟外在環境的衝突,以文字、軀體、聲光及空間場域打造包容又多元的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