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當心跳遇見琴聲── 小提琴大師卡瓦科斯最難忘的音樂瞬間
©Gregor_Hohenberg__Sony_Music_Entertainment
文|瓦力唱片行
羅賓威廉斯曾在電影《心靈點滴》裡扮演一個戴著紅色鼻子的醫師。患了絕症的孩子看到他都笑了,他們笑得那樣燦爛,忘了身體的痛苦。這是電影史上動人的一瞬,綻放著愛與希望。
如果你問我,真實的世界裡真有那樣美好的故事嗎?我不知道,我不是醫師。但我可以告訴你,關於小提琴家卡瓦科斯(Leonidas KAVAKOS)的難忘經歷。
卡瓦科斯曾經造訪希臘一間兒童醫院的加護病房。病房裡滿是急促的嗶嗶聲,醫生們在昏暗的燈光下奮力守護脆弱的小生命。許多設備老舊不堪,機器的運轉聲聽起來就要解體。
部門主任看著他,鼓起勇氣提出了一個近乎冒險的請求:「能不能為這些嬰兒演奏?」話才出口,他就後悔了。
卡瓦科斯沒有馬上答應。他知道醫學研究早已證明音樂能帶來安撫的作用,但他不確定才剛出生的孩子,如此近距離聆聽音樂是否真的是一件好事。
那一晚的景象卻一直留在他腦海裡。孩子們細小的身軀被管線與機器包圍,醫生們眼神裡閃爍著不忍的光。他想,也許音樂真能帶來些什麼。於是,他帶著琴走進病房。
琴聲響起。卡瓦科斯站在透明保溫箱前,為嬰兒演奏巴赫。旋律如細流,緩緩注入充滿緊張氣息的空間。幾分鐘後,奇妙的變化發生了,監測器上原本劇烈跳動的曲線漸趨平穩,急促的心跳緩緩放鬆。
多年後,卡瓦科斯仍說:「這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經歷。」對他而言,那是整個音樂人生中獨一無二的時刻;對我而言,也是如此。
卡瓦科斯是誰?任何人都可以在網路上迅速找到耀眼的經歷:西貝流士和帕格尼尼大賽首獎、知名英國古典雜誌《The Strad》稱他為「小提琴家中的小提琴家」。《紐約時報》甚至把他和海飛茲相比。如果這還不夠誇張,《留聲機雜誌》乾脆這麼說,就算帕格尼尼再世,也未必能夠和他比肩競技。
若只是列舉這些榮譽,未免太過表面。真正打動人心的,從來不是獎盃或頭銜,而是你願意傾注的小小努力,是在不為人知的角落默默付出的溫柔,最終如何匯聚成浩瀚星空裡的光芒。
想像那些新生嬰兒的心跳隨音符慢下來,醫生的眼神透過屏幕映著柔光,房間裡的壓力漸漸消散。是啊,即使世界殘酷,仍有善意和美好在悄悄發生。音樂的奇蹟,不必轟轟烈烈。它可能輕如鴻毛,不過是一段最簡單的旋律,卻靜靜流入生命最柔軟的地方。
儘管忘掉他的獎牌和獎盃吧,但誠摯歡迎帶著他的故事前來相認。12月來聽葛拉夫、卡瓦科斯與 NSO 的精彩演出,一同感受那份跨越時空、溫暖人心的音樂魅力。
節目資訊
12/14(日)14: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重新定義Mise en scène(場面調度)的舞蹈劇場《Kiss & Cry》
賈柯.凡.多梅爾出生於比利時,在德國長大,這個曾經在馬戲團當過小丑的人,出生時差點被臍帶勒死,有人把這個創傷連結到他的創作——持續探索生與死,作品有著嘉年華的歡愉,卻又在瞬間被突如其來的悲傷淹沒,總是在童真無邪與憤世嫉俗中擺盪,精神與身體可能分離然後又逐漸合一。
向光的聲音,日常裡傾聽 ——黃裕翔的音樂劇場
黃裕翔的名字,最初走進大眾視野,是透過電影《逆光飛翔》。 電影最末,他在黑暗中彈奏,鋼琴聲如流水淌在觀眾的視野,是非常迷人感性的重要一幕。凡此以後,他持續在舞台上演奏、探索聲音,也感受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從電影走到劇場,與演員莫子儀、音樂家日京江羽人攜手打造《失眠的人》以及《夢遊的人》,乃至今年即將推出的全新作品《歡迎光臨笨蛋酒吧》,攜手同門師弟李宗霖、羅章恩共同呈現,此些都是他以音樂與世界連結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