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傳統當代並重,從貝多芬到《伊甸園》:愛樂者的古今逍遙遊
衛武營年年呈現精采節目,2024上半年也不例外,從三月開始就是重頭戲:繼一日舒伯特與莫札特之後,今年要帶來才在2020年慶祝250歲生日的貝多芬,西方音樂史上最具「巨人」形象的音樂大師。耳聾仍創作不懈,和命運搏鬥至終,貝多芬的人生與作品都為人津津樂道,後者能雅能俗,現在已是全人類的文化公共財。《瘋迷24貝多芬》從三月2號下午五點開始,大家可依順序聽完他九首交響曲,也能一覽其最重要、貫穿人生所有時期的奏鳴曲、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等名作,加上午夜場爵士好手貝多芬主題獻藝,講座與影片欣賞等活動,絕對讓你既可沉浸於貝多芬的音樂,也能走進他的心靈。
一首歌.一顆種子 狄杜娜朵的《伊甸園》
如果2019年曾在台北欣賞次女高音狄杜娜朵(Joyce DiDonato)的《戰爭與和平》音樂會,就會對於這位歌劇女皇,在完美歌藝之外,擁有滿懷熱情的人道精神而受到感動。2024年6月6日,狄杜娜朵將首次站上高雄衛武營,帶來她全新企劃的《伊甸園》。
最美好的是,讓劇場接住我們
我一直以來其實都很害怕觀賞「互動式」的演出,也對於充滿正能量的作品常常感到疏離,但過去幾年《好事清單》的演出,改變了我理解劇場為何仍然在當代社會裡如此重要的原因。這個簡單、質樸、充滿療癒的獨角戲,似乎提醒了我(們),為什麼需要和陌生人一起坐在劇場裡,共同分享著彼此的感受。
搞笑與漫畫的結晶:狂言
日本籍的朋友女兒來臺灣念大學。我好奇現今年輕人對日本傳統技藝有多大興趣。 「妳看過狂言嗎?」 「有啊,好像是國中時全學年一起去看的。」她說 我心想,原來是日本校外教學啊 「對了,演出的人好像叫『野村萬齋』。」 我不禁驚嘆出聲,這個校外教學也太奢華了吧!
我們都是『大玩樂家』
2022年2月,我與衛武營的藝術總監簡文彬打造了一場臺灣前所未有的音樂盛事,我們試圖打破古典與流行的界線——「大玩樂家」系列音樂會。這個構想是在疫情期間和簡總監閒聊中誕生的。我記得當時討論古典與流行音樂在營運與行銷管理上的差異,始終沒有結論。
誰的青春沒有鄉愁:那些年,我們一起聽的小蟲
你家裡還有鄭怡的唱片嗎?1983年當鄭怡推出《小雨來得正是時候》專輯時,讓人備感驚奇。在此之前,鄭怡以演唱陳達的〈月琴〉聞名。大家都在問:以民歌手形象深植人心的鄭怡,怎麼突然唱起了有點流行味道的旋律呢?還有,鄭怡我們知道,可是這首歌曲的創作者小蟲又是誰呢?
【武營來開槓】|講座側記10月
有別於先前的【武營來開槓】由藝術家分享創作的所思所見,因應衛武營五週年慶舉辦的這場「一起來party!」,邀來了真實的居民與觀眾,在衛武營戲劇顧問耿一偉與木有枝劇場工作室負責人曾靖雯的帶領下,打破場館與民眾的第四面牆,邀請眾人大談各自對衛武營的所思所見。若說藝術是創作者的生活體現,這場講座就是進一步確認,衛武營是否在開館五年來,成功地扮演眾人親近藝術的橋樑。
【武營來開槓】|講座側記7、8月
歌劇是結合音樂與歌唱、戲劇與舞蹈、舞台與燈光、服裝與佈景,幾乎所有一切舞台表演元素的集大成綜合藝術,7、8月【武營來開槓】分別邀請師大音樂系博士候選人女高音賴珏妤以及音樂導聆人林仁斌蒞臨現場,從歌劇的演唱方式到歌劇的歷史與演進,讓現場觀眾們感受到數百年歌劇的演化與精彩之處,帶給觀眾們滿滿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