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NSO 國家交響樂團《呂紹嘉與史蒂芬賀夫》導聆時間:沒有贏家的勝利-淺談蕭士塔高維契第八號交響曲
1943年夏天,長達半年的史達林格勒攻防戰才剛落幕,另一邊膠著兩年的列寧格勒圍城戰則仍在進行,蘇聯與納粹德國慘絕人寰的血腥戰爭讓俄國境內如同人間煉獄。
NSO 國家交響樂團《呂紹嘉與史蒂芬賀夫》導聆時間:從不同角度感受拉四魅力~淺談拉赫曼尼諾夫第四號鋼琴協奏曲
對許多愛樂者來說,「你比較喜歡拉二還是拉三?」經常是會被問到的或討論到的問題。就如同「貝九」、「柴五」等時常在樂迷間流傳的「行話」,在這裡所出現的「拉二」、「拉三」,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指的當然就是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二號以及第三號鋼琴協奏曲。
為何不該錯過《魔彈射手》(上)? 德語浪漫主義歌劇首部曲
在莫札特《魔笛》(1791)與貝多芬《費黛里奧》(1814)兩部德語歌劇鉅作之後,時任德勒斯登宮廷樂長的作曲家韋伯耗費三年時間細細創作,終在1820年完成歌劇《魔彈射手》。
聚焦荷蘭.魅力鹿特丹愛樂
世界頂尖的管絃樂團,若只認識維也納愛樂與柏林愛樂,那就太可惜了。在荷蘭,有兩大國際級名團,一是135年歷史的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管絃樂團,另一則是也超過百年歷史的鹿特丹愛樂。
「林懷民談雲門歲月」高雄場講座側記
2015年的紐約時報這樣報導雲門舞集:「一個舞團把一個國家呈現給全世界。」 1973年創團,歷經三年休團、八里排練場大火、林懷民退休交棒,時序來到2023年,雲門邁入知天命的第50年。這不可思議的半世紀是如何走來?為什麼雲門是臺灣的象徵?歷屆舞作又說了哪些臺灣故事呢?
經典長存,巴洛克歌劇的璀璨與奇幻
如果和任何一位現代歌劇迷聊起莫札特、威爾第、華格納、普契尼,恐怕話匣子一開就很難停下來,但如果提到三百年前的「巴洛克時期」歌劇,也許不要幾分鐘,這個話題就會打住。
在南方凝聚國際表演藝術專業脈動-衛武營X國際工房(英國曼徹斯特) 2023國際創意製作人工作坊暨公開講座 活動側記
今年國際藝壇備受矚目的動態莫過於英國曼徹斯特國際藝術節(Manchester International Festival,簡稱MIF)的新場館國際工房(Factory International) 將於 6 月開幕。MIF自2007年首屆舉辦以來,短短15年間以推出原創前衛新製作躍為國際著名的兩年一度藝術節······
《千禧之龍》—寫給千禧世代及疫後眾生的情書
有別於西方傳說中邪惡的龍,龍在東亞文化圈中,是尊貴的帝王化身,還是吉祥的兆頭。若新生兒生肖為龍,更是載滿祝福與期許降落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