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Linklater大師首訪 | 2016聲音表演訓練工作坊集訓
演員專業的養成過程,需要多重演出技巧與訓練,相互結合、運用而成...
「2016聲音表演訓練工作坊」為「衛武營專業演員進修計畫」系列課程,根據演員聲音、身體表演與感知、時空等向面,邀請國際聲音訓練大師克莉絲汀・林克雷特(Kristin Linklater)來臺,這是她首度造訪亞洲。希望透過林克雷特聲音訓練系統,帶領學員找回自然呼吸的發音方法與表演技巧。
“The actor’s voice must run, ripple and pour through the sensory, sensual, emotional and, yes, erotic pathways of the body─if it is to pick up and reveal the rush and nuance of a character’s inner states of beings. ”
─ Kristin Linklater
林克雷特女士為「林克雷特聲音訓練中心 (Kristin Linklater Voice Centre,KLVC)」創辦人暨藝術總監,亦是蘇格蘭資深發聲訓練導師,1965年,美國洛克斐勒基金會資助她第一個「聲音教師訓練課程」後,成為持續性的需求與規劃,1990年代起,她發展出完整合適的訓練系統,在世界各地傳授,日後在多所大學學院教學,1997年起亦擔任哥倫比亞大學表演藝術學系主任等職,同時持續參與表演、導演、影片拍攝及朗讀工作,2013年獲聘為該校榮譽教授。2014年起,克莉絲汀‧林克雷特於英國蘇格蘭奧克尼小島成立「林克雷特聲音訓練中心」,提供長期發聲課程與住宿。她對於聲音訓練系統及對莎翁文本的詮釋,聞名於世。
林克雷特的學生遍佈全球,包括活躍於銀光幕前及英國劇場界的派翠克.史都華(飾《星際戰艦》老艦長、《X戰警》X教授等)、唐諾.蘇德蘭(飾《飢餓遊戲》總統)、山姆.羅克威爾(《仲夏夜之夢》、《鋼鐵人2》等)、雪歌.妮薇佛(《阿凡達》、《異形》等)、比爾.莫瑞(《瘋狗馬子》、《愛情,不用翻譯》等)。其系統已被廣泛運用於歐美劇場的演員訓練,但卻是過去臺灣演員培育裡普遍忽略的部分。
今年創始人親自到高雄衛武營,密集訓練二十名來自全臺灣演員,創下該系統第一次登陸亞洲的紀錄。此外,為了延展訓練課程的未來應用,特別邀請美國演員肢體訓練系統觀點(Viewpoints)講師馬龍,協助臺灣表演者在排練或演出過程,善用感官知能,提高對自身與所處表演場域間的覺察力。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耿一偉老師也透過這次機會,為學員分析當代歐洲劇場的趨勢,包含英、法、德國等地表演藝術發展的現況,工作坊同時採用導師制度,由知名劇場工作者楊美英、邱書峰、徐華謙與王安琪擔任導師群,協助學員找到自我特色,提供學員面對職涯的諮詢及建議。兩系統互相搭配,加上論述學習,與課後對話,讓專業劇場表演者有機會接觸國際級的課程,期待他們能重新認識身體、呼吸運作,精進專業領域的發展。
以上照片由Mark Cook攝影提供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畢契科夫和捷克愛樂,最完美的組合!
在疫情發生之前,捷克愛樂開始進行一個長達四年的柴可夫斯基計畫(The Tchaikovsky Project),他們和指揮畢契科夫(Semyon BYCHKOV, b.1952)要花四年的時間,在樂季演出柴可夫斯基,同時也進行捷克愛樂的「柴可夫斯基交響及鋼琴協奏曲全集」錄音,而這也是他們「唯一」除了和當時的首席指揮貝洛拉維契(Jiří BĚLOHLÁVEK, 1946~2017)合作之外的錄音計畫,畢契科夫也被任命為這個計畫的計畫總監。
愛我就吻我,不要問我:《羅恩格林》的幻想與追尋
1859年,16歲的巴伐利亞王子路德維希二世,第一次在劇院聽見華格納的《羅恩格林》。那天之後,他彷彿被什麼召喚,從此活在自己的幻想裡。三年後他即位,沒有變成一位深知民疾苦的君主,而是成了一位愛玩cosplay的白日夢冒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