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專訪魏雋展 | 動物轉化,原來你的身體存在不同動物
魏雋展
在動物轉化工作坊裡,並非從練習立即轉化為表演技巧,而是試著以自己最有感受的動物作為習題,透過觀察、冥想,實作,召喚出心靈裡的動物,在具象和抽象間遊走,虛實轉換,最後進入動物的「生命狀態」
潛伏身體的動物野性
「廚子是鬣狗,水手是斑馬,你的母親是猩猩,而你是老虎…」
--《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2012
魏雋展是臺灣中生代裡備受矚目的劇場編導和演員,也是三缺一劇團的藝術總監,他在舞台上內斂又具爆發力的演出,透露了身體使用的能力,所參與的作品更是多次入圍台新藝術獎的肯定。大約在2011年左右,雋展意識到自己在表演上的限制,便嘗試回到古典劇場,整理出一條肢體訓練的系統,他從傳統文化的身體裡找到與生命相關的連結—面對自己身體裡不同的動物性。
我的童年生活召喚了一隻豹。
雋展堅定地說「因為父母親工作的關係,所以我必須從小和自己大量相處,獨自走路、獨自坐車。當時我感受到有一隻豹在左右相伴,牠能不受空間和地心引力的限制,輕易側爬和跳躍,在道路上飛馳。」雋展聊起生命裡的幾種生物,有孩提時的豹,青春期的鬥雞,或是洋流中擺盪的水草。
或許人和動物間的關係,就像李安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主人翁所描述的故事「如果沒有理察‧帕克(Richard Parker),我早就死了,對他的恐懼讓我保持清醒,照顧他的需求讓我得到意義。」然而,片尾裡的作家,則代表著多數人的理性,更相信理察‧帕克,那隻船上的孟加拉虎,其實就是Pi的投射,一種野性的表現。但,最終我們都選擇了動物版本的故事,因為那更接近「真實」。
雋展說,從歷史來看「動物轉化」是多種表演系統中的一支,在許多文化裡也都有出現過,例如義大利即興喜劇,以動物為原型的面具、印度瑜珈、中國武術,或是神話山海經、印地安圖騰的信仰崇拜等,皆存在著動物形象的表現。他說「動物被視為一種抽象的能量,或能連結上天的媒介。」他從古文明裡找尋動物轉化的資料,嘗試田野調查、閱讀影像、書籍和藝術作品,「過程中好像沿著未知的長河,通往不同方向。最後有如打開地圖般,上面記錄著不同方位和座標。」
一般我們對於戲劇裡動物形象的轉化,可能會認為是西遊記或百老匯《貓》劇裡半人半獸、擬人化的動物;或是像日劇裡貓系女子和犬型男的角色特質;也可能是角色面對不同情境所反應出的動物性格,例如人如兔子般溫馴或獅吼般的憤怒。而這些對雋展來說,都是一種練習的過程,因為在具體的外型下,要傳達的是一種具有獸性的「抽象動能」,也是他在動物轉化的實驗裡反覆嘗試的主題,他說「不管是動物形體、半人半獸,還是人的形態,一開始玩出這幾個步驟,重新去檢視潛在自己身體裡的動物性格,由簡單的比喻到深層的隱喻,揣摩出一種活的內在狀態,動物生命的狀態。」
從具象到抽象隱喻
聽起來難嗎?其實不,少年Pi面對生存競爭的壓力,誘發他內心的野獸,既是老虎,但又是第三者,冷靜地觀看自己化身的動物。雋展從心理學談到動物在神話故事和跨文化裡的共通性,而那也是存在於人類集體潛意識的「原型」。他舉了一個故事,關於菲律賓男人和鬥雞的關係,從鬥雞廝殺較勁的本能和當地的賭博文化,認識男人的社會性角色,成為菲律賓男性的「逆向隱喻」,也類似於他青春期裡的鬥雞。
將動物的行為分成各種篇章來研究
但是,在動物轉化工作坊裡,並非立即從課程練習轉化為表演技巧,「因為那會是功利主義的」雋展說,他與劇團的其他講師,試著引導學員以自己最有感受的動物作為習題,透過觀察、冥想,實作,召喚出心靈裡的動物,在具象和抽象間遊走,虛實轉換,最後進入動物的「生命狀態」。例如對強光敏感、夜晚聚集、點頭覓食的雞,「我們能將牠的行為狀態分成各種篇章來研究,自然地將動物能量導入身體裡詮釋。」他說,像哈姆雷特與弒父兇手對話、或與臣民宣講,都可以不同動物的感官來表達。」而另一種有趣的練習—「尋找動物雕像」,結合環境氣體、光線和空間質地,以身體的「三道彎」表現出動物全然靜止的肢體狀態。
從具象到抽象,雋展和伙伴們玩出動物轉化的樂趣,即便另一個系列的作品《蚵仔夜行軍》也從一齣光影戲、白紙發想的物件劇場,結合田野調查和動物轉化的呈現,「通常剛接觸表演訓練,多著重在寫實呈現,會想辦法把外型模仿得很像,但這是一種視覺化的表現,缺乏氣的串流。」雋展說,動物轉化從第一年摸索到這幾年呈現,觀眾也希望有更寫意的表演,「因為單純寫實模仿動物是一種陷阱,抽象表現的策略才是演員的戰場。」雋展說「人應該練習身體創造。從古典劇場、動物轉化,感受快慢移動的時空關係,讓表演產生爆炸性的能量!」
「理查‧帕克會永遠活在我的心裡。」成年後的Pi說,而你的身體又存在著什麼動物?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不一樣的拉圖,不一樣的BRSO
2023/24樂季起,拉圖爵士成為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接任楊頌斯逝世後,懸缺已久的位置。他在接受「慕尼黑藝術文化中心」(Gasteig)專訪時,說明了他與BRSO的關係:「一方面,我可以感受到庫貝利克(R. KUBELÍK)在這個樂團中留下的精神……一方面,也可以感受到與團員緊密的連結。」
獻給每位勇敢迎向未知的女性 —— 二律悖反協作體《乘上未知漂流去》
目前正進駐板橋435藝文園區藝術聚落的實驗團隊「二律悖反協作體」,成員背景包含文學、音樂、戲劇、舞蹈與視覺領域,因此創作風格充滿流動性和多樣性,揉合各色媒材持續探索內在個體跟外在環境的衝突,以文字、軀體、聲光及空間場域打造包容又多元的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