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展演 X 培訓 X 國際連結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初登場
文|林芳宜,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策展人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是一個結合展演、培訓、實驗與國際發展的持續性計畫,提供國內音樂家磨練專業的機會,同時建立國際網絡。
2019年以三場展演啟動平台,為當代音樂平台的目標定調:擅長非典型演出形式的德國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Ensemble KNM Berlin)帶來《立體鏡》,結合裝置藝術與音樂劇場,要求觀眾貼近演出者觀看與聆聽,體驗文本中的奇幻寓言和重新定義後的演出型態。《南音味自慢》為南音藝師蔡雅藝與即興電聲藝術家李勁松集近年實驗大成之作,優雅細緻的南音彷彿火種,引爆視覺、電聲與其他樂器的共振共鳴。《崢嶸之樂》則由香港創樂團演出不同文化背景青年作曲家的得獎作品,流露青年藝術家特有的慧黠,展現下一世代的美學語彙。
※圖為《立體鏡》演出團隊-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Pierre Gondard
全年培訓的部分,則提供音樂家們加強專業深度與藝術廣度的機會:「藝術家工作坊」讓藝術家實驗創意,本年度有「亞洲傳統樂器跨界製作」和「南音實驗小組」,前者探索各異其趣的亞洲傳統樂器,後者則開發南管音樂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的各種可能性。「大師工作坊」則邀請國際知名大師韓國即興大師朴在千與美妍(Park Je-chun & Miyeon)。另外引進奧地利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Wissenschaftsfonds, FWF)所支持、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推動的「creative (mis)understandings - Methodologies of Inspiration」研究計畫。由指揮家廖曉玲帶領的演奏培訓工作坊,則是臺灣首度有系統的當代音樂演奏培訓,為臺灣培育與國際同步的當代音樂演奏人才。
※圖為《南音味自慢》現場演出照
此外,平台已啟動兩項國際合作:與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Jeonju International Sori Festival)交換邀演、與匈牙利于特福許基金會(Peter Eötvös Contemporary Music Foundation)交換青年作曲家暨指揮家的培育,有效地為臺灣音樂家開拓國際舞台的發展空間。當代音樂的發展現況是各國音樂文化評比的重要指標,期待在衛武營這個強大的基地上,凝聚眾人之力,展現臺灣音樂獨特的風景與能量。
※圖為香港創樂團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座跨接時光的橋樑 漢堡愛樂的歷史與未來
德國北部的漢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人口流動而促成豐富的文化交流。早在一六七八年,這裡便誕生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歌劇院——鵝市場歌劇院(Oper am Gänsemarkt),韓德爾與泰勒曼等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此上演。聖米迦勒教堂(是漢堡的宗教、音樂與藝術中心,從教父泰勒曼手中接下漢堡市音樂總監的C. P. E. 巴赫就安葬在那裡。漢堡不僅是布拉姆斯的故鄉,更是孕育漢堡愛樂的搖籃。
從傳奇到驚奇—鋼琴名家利謝茨基
擁有高人氣的80歲鋼琴家皮耶絲因近日健康因素,不得不暫停她忙碌的演出行程。對於臺灣樂迷而言,除了祈盼皮耶絲早日康泰之外,原訂7月18日與漢堡愛樂於衛武營的音樂會,眾人也翹首期盼誰來擔任代打。如今答案揭曉,是剛滿30歲的加拿大鋼琴家揚.利謝茨基(Jan LISIEC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