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展演 X 培訓 X 國際連結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初登場
文|林芳宜,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策展人
衛武營—TIFA當代音樂平台是一個結合展演、培訓、實驗與國際發展的持續性計畫,提供國內音樂家磨練專業的機會,同時建立國際網絡。
2019年以三場展演啟動平台,為當代音樂平台的目標定調:擅長非典型演出形式的德國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Ensemble KNM Berlin)帶來《立體鏡》,結合裝置藝術與音樂劇場,要求觀眾貼近演出者觀看與聆聽,體驗文本中的奇幻寓言和重新定義後的演出型態。《南音味自慢》為南音藝師蔡雅藝與即興電聲藝術家李勁松集近年實驗大成之作,優雅細緻的南音彷彿火種,引爆視覺、電聲與其他樂器的共振共鳴。《崢嶸之樂》則由香港創樂團演出不同文化背景青年作曲家的得獎作品,流露青年藝術家特有的慧黠,展現下一世代的美學語彙。
※圖為《立體鏡》演出團隊-柏林新音樂室內樂團©Pierre Gondard
全年培訓的部分,則提供音樂家們加強專業深度與藝術廣度的機會:「藝術家工作坊」讓藝術家實驗創意,本年度有「亞洲傳統樂器跨界製作」和「南音實驗小組」,前者探索各異其趣的亞洲傳統樂器,後者則開發南管音樂在當代表演藝術中的各種可能性。「大師工作坊」則邀請國際知名大師韓國即興大師朴在千與美妍(Park Je-chun & Miyeon)。另外引進奧地利國家科學研究基金會(Wissenschaftsfonds, FWF)所支持、國立維也納音樂暨表演藝術大學推動的「creative (mis)understandings - Methodologies of Inspiration」研究計畫。由指揮家廖曉玲帶領的演奏培訓工作坊,則是臺灣首度有系統的當代音樂演奏培訓,為臺灣培育與國際同步的當代音樂演奏人才。
※圖為《南音味自慢》現場演出照
此外,平台已啟動兩項國際合作:與韓國全州國際音樂節(Jeonju International Sori Festival)交換邀演、與匈牙利于特福許基金會(Peter Eötvös Contemporary Music Foundation)交換青年作曲家暨指揮家的培育,有效地為臺灣音樂家開拓國際舞台的發展空間。當代音樂的發展現況是各國音樂文化評比的重要指標,期待在衛武營這個強大的基地上,凝聚眾人之力,展現臺灣音樂獨特的風景與能量。
※圖為香港創樂團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追焦,舞踊時的身體訊號
「我」的存在,來自意識,而早於「我」的認知之前,身體就已存在,因此相對年長許多,即使未來對「我」的認知因年老消逝,身體仍相伴至末。至始至終,身體都存在。儘管蒙受教育、社會化後,「我」之意識已經先行於身體,導致嚴重與身體脫節,身體依然不斷發送訊息,只是訊號強烈與否。在需要重新與身體同步並審視與其關係之重要途徑,便是舞蹈,因而「舞蹈,是一部身體史」為題、關心藉由舞蹈開展出對身體及身分種種省思的舞蹈影像徵件便油然而生。
以身體引航,探尋南方的舞蹈史—2024臺灣舞蹈平台
「你的身體,訴說著什麼樣的歷史? 看看這些以身體為職業的人,也看看你自己。」 兩年一度,由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主辦的「臺灣舞蹈平台」(Taiwan Dance Platform)於2024年來到第五屆,藉著過去累積的國際交流,打造為每兩年秋天必訪的重要亞洲舞蹈盛事;與此同時,臺灣舞蹈平台也藉著在地優勢,持續將屬於臺灣的舞蹈能量推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