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是否》一首教我們勇敢面對自己的勵志歌曲
文|莊孝慈(2020臺灣舞蹈平台書寫手)
關於《#是否》的命名,起初不禁很直接地聯想起蘇芮演唱的同名經典歌曲,想起經典國片《搭錯車》的故事風景,歌曲總是牽繫著我們的記憶。初次與布拉瑞揚舞團相遇是在2016衛武營藝術祭,那次坐在草地上看著戶外舞台上演的創團作品《拉歌》,幽默歡笑唱跳著傷悲,那純粹真誠的分享至今烙印心底。《#是否》就像是《拉歌》更深刻的延續,從族語歌曲轉向讓大眾更有直接共鳴的流行歌,在琅琅上口的旋律與共感的深刻歌詞,除了反映時代記憶,同時也慰藉每一刻心靈,封存著每個人最私密的情感秘密。
觀賞《#是否》的當下,一首首熟悉又陌生的經典歌曲牽引著私密回憶,也揭露出過往的傷痛時刻,在舞者們竭盡全力地唱著、跳著的同時,好似拋開一切的與其一起吶喊、接納、釋放。然而,笑著笑著就哭了,哭完又好像釋懷的發自內心笑著,對我來說,這絕對是一場有著強大能量的療癒體驗。
#前奏:找自己
低沈溫厚的歌聲,伴著吉他聲繞樑著歌劇院,是進場時的禮物。原民新銳創作歌手高偉勛在舞台角落彈唱著三首自創曲,在演出揭幕前早已抓住我的感官,藉此培養與凝聚觀眾情緒進入原民日常。
當舞者曾志浩以一身閃亮假髮、加上母親的復古性感勁裝自信出場,以經驗老道的卡拉OK老闆娘之姿,對著創作歌手高偉勛說著:「歌不是這樣唱的。」並示範原住民式唱法與獨特的原式轉音,彼此切磋。這個橋段的安排,似乎述說著出外打拼的族人,雖然帶著原住民血統,卻早已被主流社會化,而《#是否》對群體來說,如同一趟回到原鄉尋根的過程,對於個體來說,又像是一場與真實自己相遇的歷程。
#主歌:面對自己
痛,是人類的共感。成長過程中,與自己、家人、朋友、社會的碰撞,多少留下傷痕在心中,而面對傷痛,是選擇逃避?或是誠實面對?《#是否》舞台以一面長方形灰白牆與一架電子琴構成主要場景,隨著音樂開始,舞者們藉由數套的服裝快換,切換著社會中不同角色,九位舞者用其身體與聲音,唱跳著過往傷痛故事,非常赤裸、殘忍的將舞者最私密的一面公諸於世。
如果要選一首歌詮釋自己的生命歷程,你會選哪一首歌?歌曲選擇的背後,往往與自己內在情感有著深層共鳴,無論是對於學生時代被性向霸凌的控訴、對於家庭殘缺的失落、面對感情分離的傷悲等,以重複性肢體推擠、打巴掌、繞著舞台竭力奔跑,舞者們動作情緒幾近瘋狂,當舞者拿起大聲公作為發聲工具,以黑色幽默自嘲、控訴、聲援著自己的人生故事,抑或是以童年遊戲「大風吹」吹出性別歧視、家庭殘缺、暴力霸凌等殘忍的社會標籤,在單純的遊戲形式之下,是那麼真誠卻沈重悲傷。
#副歌:勇敢做自己
當灰白長方形佈景旋轉至背面,是一黑色的佈景,這面牆的設計,就如同人生陰晴圓缺般轉動著,陰暗與光明面交替輪轉。
告別悲傷,唱跳男團BDC換上復古服飾合體出場,唱跳著90年代前後耳熟能詳的華語、臺語、原住民族語共組而成的經典組曲,表象上看起來像是一場解憂舒壓的經典K歌熱舞秀,卻藏著淡淡的文化殖民議題。這個環節的肢體呈現很有意思,舞者們一首拿著麥克風接力演唱,而另一手發展動作,如「跟我這樣跳」般,舞者們需跟隨領跳者舞動,如同在組曲中各語言的交雜之下,各種文化如歌舞般的渲染引導著大眾對於文化的認同,除了體現出臺灣90後文化的多元開放外,相反的,強勢的流行文化也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削弱了族群原始文化,同時也在這主流社會意識的建構之下,促使自我認同的迷失。雖然如此,在這個時代,每個人只要找到自己舞台,自信的發光,也將成為具有影響力的主流。
#尾奏:分享愛
唯有愛,才能包容一切吧!在最後一曲,全場合唱出愛時,突然感受到激情後的平靜安穩的力量,眼淚也因此不禁地流下來,是一種宣洩,也是一種釋放。舞者們隨著吉他聲再次出場,拿起大聲公自信地向自己與愛人告白,就像是除去枷鎖般地與自己和解,在眾人的掌聲鼓舞下離場,彷彿是對於過去傷痛的回應,早已轉化成一股力量,激勵且療癒了在場的彼此,舞作也在這溫暖的氛圍中,靜靜地落幕,雖然仍意猶未盡,但停在這一刻是非常美好的選擇。
《#是否》的誠實,自每位舞者的生命主打歌中投射著,不得不讓觀眾在當下打開心房、檢視自己的過往,演出結束至今仍能從中反覆咀嚼關於自我認同、與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抑或是在社會框架下,該如何勇敢找尋、回歸自己的一場示範,對我來說《#是否》是一首充滿力量的勵志歌曲,在低潮時會記著「你想哭就哭,哭大聲一點,但別忘了哭完後,你還可以笑」。
莊孝慈
藝文旅行者。喜愛背著背包,如藝術朝聖者般遨遊世界、拜訪藝術節,喜歡以文字與影像記錄下所見所感,持續於CULTURE WALKER藝文旅行提案部落格書寫分享藝文體驗、感知人生,期待與您在藝文旅行路上一期一會!
閱讀更多: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神祇般的愛與恨,Emma Rice 的《咆哮山莊》如何重塑經典?
原本在小說《咆哮山莊》裡,主角希克里斯夫是一位英國的孤兒,可是導演Emma Rice對於幾年前,法國加萊難民營(Jungle de Calais)的非法移民偷渡到英國引發熱議的事,讓她深感氣憤。於是她做了一點挪動,將希克里斯夫變成是一位膚色黝黑的難民小孩(戲中用操偶的方式來呈現)。從這個點,我們就可以知道,由英國國家劇院、布里斯托老維克劇院、約克皇家劇院三館所共製,於2021年底首演的舞台劇《咆哮山莊》,並不是在講一個十九世紀的愛情故事,而是在談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與恨。
即興,管風琴也可以— 提耶里.艾斯卡許
很多人以為即興演奏只能在爵士樂中聽到,其實數百年前,管風琴師就是最擅長此道的行家。10月將在衛武營音樂廳演出的法國管風琴大師艾斯卡許(Thierry ESCAICH),正是當今極少數的管風琴即興高手。長久以來,管風琴主要存在於教堂,因應禮拜儀式的繁雜流程,琴師需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我們熟悉的巴赫與韓德爾,就是巴洛克時代最優秀的即興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