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讓舞蹈走進生活-2020臺灣舞蹈平台的美麗與創意
文|田國平(躍躍紙上的舞蹈世界-舞蹈書寫工作坊講師、舞蹈小學堂-後疫情的數位時代之亞洲舞蹈影像新潮流與談人、2020臺灣舞蹈平台觀察員)
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衛武營的臺灣舞蹈平台幾乎皆為國內團隊,少了與國際團隊的直接交流,卻也提供了一個去除雜音,好好盤點國內舞蹈現況的好時機。雖然說國外團隊無法來,但透過各種視訊與同步口譯,也維持了疫情下的無國界交流。
而整個舞蹈平台,實現了衛武營作為一個藝文中心的角色,豐富多元的活動,讓衛武營不僅僅是表演藝術的廳堂,同時肩負了舞蹈教育推廣與美術館的功能、作品階段發展與專題論壇的線上交流。透過取樣讓我們一次看見臺灣舞蹈的縱深與切面,今日臺灣舞蹈的創造力,對肢體的技術,對形式的探索,終將寫成明日的歷史,我們目睹了整個切片的現場。
滯留島舞蹈劇場深耕身障的無限,在作品《冰河時期》實驗階段中,視障編舞家透過電視牆影像與法國輪椅編舞家的俏皮互動,臺灣肢障輪椅舞者與一般舞者的共舞,突破超越我們刻板的想像。蒂摩爾古薪舞集《Varhung~心事誰人知》手語版,企圖打造一個讓聽障朋友一起觀看的舞蹈,以現代舞技法不落痕跡地重構原民舞,融入了手語動作的力量特色,表現出各自掏心赤裸的內心話。加上衛武營的駐館藝術家周書毅,將和臨界點劇象錄劇團的阿忠合作《阿忠與我》、近期英國DV8舞團的身障舞者David Toole過世,「身障」表演者的肢體美學與關懷,在此時成為顯學,或是為弱勢發聲的關注,將過往「無障礙」的平板延伸到「無限」可能。
衛武營請來了周書毅來駐館,借用了他的高人氣與親和力,加上累積了60多場舞蹈旅行的深入群眾,將舞蹈帶到社會大眾之中的經驗積累,來耕耘南臺灣的舞蹈觀眾,透過這次與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合作戶外沈浸式展演的《公園散步的記憶序曲》,便可看見不凡的成效。同時周書毅與陳芯宜導演合作的VR作品《留給未來的殘影》也在衛武營的樹冠露台做了一檔結合VR的現場演出,作品的魅力加上場地的特色,有著雙贏的效果與策略。
稻草人現代舞蹈團可以算是南臺灣舞團的亮點,透過「舞蹈小學堂」的座談,讓我們看見舞團過去在經營另類空間所展現的創意,而這些在南臺灣各種廢棄空間、城牆、古蹟、電影院、咖啡館內成為傳奇的演出,錯過了就錯過了,透過藝術總監羅文瑾的分享,讓我們重溫傳奇的現場。同時兩場在榕樹廣場的舞蹈課程,稻草人的前團員左涵潔以參與群眾分享的動作,現場串成一支作品,給大家上了第一次編舞就上手的課程。另一場羅文瑾的現代舞課程,從簡單的動作出發,不斷地繁複堆疊,讓許多初學者在一小時之後,都能整齊地完成難以想像的複雜舞步。
除了VR之外,舞蹈影像也成為了此次舞蹈平台的焦點,透過衛武營三樓空間的開發,在通往音樂廳的廊道間,打造了十多個電視牆面,以美術館展場的思維,讓觀眾能自由駐足觀賞的「遇見舞蹈影像展」,要透過各種媒介,讓舞蹈深入淺出,同時舞蹈平台藉由觀眾的各種參與,讓舞蹈走進生活,展現美麗與創意。
田國平
當代舞蹈影片欣賞社社長
曾任《表演藝術》雜誌舞蹈/戲劇編輯、《銀幕迷/螢幕迷》電影雜誌總編,發行CABLE電影欣賞電子週刊。
閱讀更多: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歐洲導演愛上臺灣歌仔戲,妙喻一特質堪比義大利即興喜劇
歐洲導演盧卡斯(Lukas HEMLEB)自2006年起與臺灣表演藝術團隊跨界合作,就深深愛上臺灣,2017年首度合作一心戲劇團,推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品,2024年再度攜手,跨越了探索與磨合的階段,以默契相融,更上層樓的作品《幻蘊迷宮》,被形容為巴洛克式的臺灣歌仔戲。
一座跨接時光的橋樑 漢堡愛樂的歷史與未來
德國北部的漢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人口流動而促成豐富的文化交流。早在一六七八年,這裡便誕生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歌劇院——鵝市場歌劇院(Oper am Gänsemarkt),韓德爾與泰勒曼等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此上演。聖米迦勒教堂(是漢堡的宗教、音樂與藝術中心,從教父泰勒曼手中接下漢堡市音樂總監的C. P. E. 巴赫就安葬在那裡。漢堡不僅是布拉姆斯的故鄉,更是孕育漢堡愛樂的搖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