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展覽會之畫中有話——讓衛武營帶您「音樂揭秘」
文字整理|陳威任
我們知道,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可以撫慰人心,但是,可以帶我們參觀畫展的音樂,你聽過嗎?俄國作曲家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鋼琴組曲,就是這麼一個神奇的音樂作品。穆索斯基將自己賞畫所得到的靈感譜成樂曲,讓聽者隨著樂曲,彷彿進入一個畫展,感受到不同畫作的氣氛與精神,而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進一步將之改成管弦樂版本,精妙的配器與編曲將樂曲的畫面感表現得更加活靈活現。在2022衛武營國際音樂節的《展覽會之What?》節目裡,將由高雄市交響樂團、指揮楊智欽、鋼琴家廖培鈞、劇場工作者許逸聖、藍貝芝等人協力演出,以「音樂揭秘」的表演方式,讓觀眾領略「音畫」的獨特魅力。
穆索斯基是十九世紀俄國重要的作曲家,他並未受過專業的音樂教育,而是在年輕時跟隨巴拉基雷夫學習作曲,他們二人後來與庫伊、鮑羅定、林姆斯基被稱為「五人組」,以俄國的文化精神為創作素材,致力於發展俄國原創風格的藝術創作。《展覽會之畫》當中亦可見許多俄羅斯民族傳統的成分。之所以會有《展覽會之畫》這首偉大的作品誕生,得從作曲家穆索斯基的好友——哈特曼說起。哈特曼是一位身兼繪畫、建築、設計才能於一身的藝術家,並且他也認為俄國的藝術必須走出自己的道路,由於二人的藝術觀跟價值觀相近,很快便成為莫逆之交。然而,哈特曼卻在39歲時便去世了。之後,哈特曼的友人將他的作品整理展出,穆索斯基便是在看展的過程中,激發出創作靈感。
穆索斯基在《展覽會之畫》中,寫下十首主要的鋼琴曲,就調性與畫面感來看,其靈感來源應為七幅水彩或素描畫作、一幅舞台服裝設計手稿、二幅手工藝品設計稿、一幅建築設計圖(〈猶太人〉一曲涵蓋富人與窮人二幅畫作)。而這十首調性迥異的小曲,該如何構成一個整體呢?穆索斯基巧妙地在開頭以及曲子之間設計了「漫步」的不規則旋律,模擬出悠閒賞畫的人的步伐,並且隨著畫作帶給觀看者的情緒跟氣氛,每一次出現的「漫步」旋律都有相應程度的變化,呈現出觀看者的心情起伏,甚至能感同身受穆索斯基對哈特曼的思念跟不捨。
《展覽會之畫》在法國作曲家拉威爾進一步將之改成管弦樂版本之後,精妙的配器與編曲將樂曲的畫面感表現得更加活靈活現,現已成為非常受歡迎的演奏曲目之一,在2022衛武營國際音樂節的《展覽會之What?》節目裡,將特別以「音樂揭秘」的表演方式呈現。原文「Beyond the Score」,為芝加哥交響樂團行之有年的獨特演奏方式,在演奏過程中,會搭配旁白、說書人、演員的引導與表演,並投影呈現跟樂曲或內容相關的畫面,讓聽眾除了聆聽樂曲之外,還能透過語言、影像更加貼近樂曲的創作精神與內容。《展覽會之What?》將由高雄市交響樂團、指揮楊智欽、鋼琴家廖培鈞、劇場工作者許逸聖、藍貝芝等人協力演出,讓樂迷在高雄就能體驗到芝加哥交響樂團的獨特演出方式,進一步領略《展覽會之畫》的精妙之處。
節目資訊:
【2022衛武營國際音樂節】《音樂揭秘:展覽會之What?》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沒事別聽魯多維柯‧艾奧迪
想像你在北極的浮冰上,仰望天空,遠處的冰川不斷消融,你被這不可思議的景象震攝住,但其實你內心好難過,因為你所處的這一切,正在快速消失。如果是你,你會做什麼?
讓民間傳說成為藝術宣示:關於《羅恩格林》的深度思考
1840年後,華格納創作風格逐漸成熟,繼《漂泊的荷蘭人》與《唐懷瑟》後,1848年4月底,源於中世紀傳說的歌劇《羅恩格林》大功告成。卻因參與1849年的德勒斯登革命,使華格納流亡瑞士,無緣見證1850年該部作品首演。綜觀華格納一生創作軌跡可發現:《羅恩格林》後,他便著手創作《指環》四部曲,因此可視為其早期集大成之作。《羅恩格林》不僅體現華格納的藝術理念,更深刻展現其對德意志民族文化和政治現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