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在高雄遇見想要跳舞的身體
文|周書毅 衛武營駐地藝術家
透過這次波麗露在高雄的活動,我才知道原來高雄有好多喜歡看現代舞的觀眾,只是過去從來沒有機會遇見!也發現比想像中更多的人喜歡跳舞,而且是隨心的自由舞蹈。
為什麼說是「自由舞蹈」呢?這個詞源自於這次活動中,一段非常美妙的經驗。位在高雄旗山的旗美社區大學裡有一堂課叫作「自由舞蹈」,由美濃在地的文化藝術工作者劉崇鳳老師所開設。她希望帶來身體與土地的感知與連結,拋開局限與框架,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的身體去學習如何自由的跳舞。透過鳳山在地「鳳東文創」的小翠與梅珠拜訪,以及藝術顧問林璟如老師的友人,我才得以與劉崇鳳老師和她的自由舞蹈相遇,因著波麗露這首樂曲串起了人與人之間的緣分,讓我有機會也來分享我的自由舞蹈。在那兩個小時裡,我們的內心靜了下來,手牽起手,感受前方的引領,以及後面的人的跟隨。全憑感受帶領身體來移動,在享受中淋漓盡致地完成了這場交流。
波麗露在高雄,我們在這個傾注了我全部熱情的活動中相遇,往後我也將繼續這樣自由的舞蹈,繼續與大眾一起發掘自己與身體的關係,享受每一個跳舞的當下。(寫於2022/05/16)
閱讀更多: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代舞神,如何「背叛」一齣浪漫芭蕾經典?
《吉賽兒》原是近200年前,一齣描寫愛情與背叛的浪漫芭蕾的經典舞劇。它能夠百年來不斷重演,最大的吸引力就在於 ── 以足尖舞蹈和白色紗裙所塑造的幽靈 ── 快速飄移的幽靈舞者,美得不像人間俗物,卻仍然忠於愛情,致死不悔。
一次看完雅絲敏・瓦迪蒙的經典作品—最想知道的還是購票連結吧
雅絲敏・瓦迪蒙1997年在倫敦創團,到現在已有28年歷史,舞團累積了18個作品,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觀看她的創作,先以時間軸來定義,2003年的《搖籃曲》Lullaby可以作為一個斷代。1997-2003是舞團的開創期,作品規模較小大約就兩三位舞者,雅絲敏・瓦迪蒙身兼編舞與舞者,可惜當年的影像很難尋得,只能透過照片與評論來理解,剛好1997年的創團作《治療師》 Therapist與2003年的《搖籃曲》都以醫院為背景,來自於她移居到倫敦後發生的那場車禍,是她在醫院中的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