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李佩璇《路上行舟的十二種表情》觀後心得
文|李佩璇
這天傍晚,我在衛武營看著「狂夢藝術」的表演者們透過肢體、聲音與其手中的道具, 一步一步地帶領觀眾走進他們所建構出來的世界。
起初,我還不敢任意遊走,但隨著表演者的不同行動,我開始渴望能看清楚演出全貌, 任何一幕我都不想錯過,於是當表演者再次起身移動時,我隨即毫不猶豫的跟上腳步,但 有些片刻卻又想駐足,想把他們正在詮釋的事情理的清楚。
在觀看近距離演出的同時,我不斷地被表演者們的動作吸引,那些神情、那些舉動都 激發了我深藏好久好久的好奇心,我不自覺的想猜測表演者們的下一個動作會是什麼?我 像是回到過去,像個保有童年純真的孩子,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故事的下一個情節。
我很喜歡其中一幕,一位女子坐在被堆疊起的高位,她望向手中亮著光的扯鈴,身旁 簇擁著人群,這一刻,她就像是被眾人所依賴的、遙不可及的信仰,而在邊界不斷攀附著 的那些人啊,就像是我們,我們相信空中那端高尚的存在、相信祂能夠為生活帶來轉機。 我們渴求,所以祈求。
我們希望捕捉到那道光、被光照亮。
觀賞過程中,表演者拿著各自準備好的道具,與自己的道具夥伴們相處得很有默契, 表演當下,我感受到人與物就像是一體的。當觀眾看見你們的演出道具時,多半會覺得很 稀奇,但我們的理解其實也僅此而已,我們看見的只是一個純粹的實物;但你們不一樣, 它們在你們的手中並不純粹只是物,只有擁有者才真正懂得它,就像只有伯樂理解千里馬。
很喜歡這種看似隨性,實際上卻是精心打造出來的劇情,我們跟著移動,也像是在創 作,我們搭著手扶梯上上下下、我們在場館中隨著表演者們奔走,以從未體驗過的形式認 識衛武營,此外,當表演者們觸碰場館中的任何物件時,那些動作都像是賦予物件感情的 點綴,我抽離了我自己,我只專注於欣賞,我只看著他們的眼神不斷發著光亮,而在直視 他們發亮的雙眼時,好像,好 像...一切都會有希望。
謝謝「狂夢藝術」這場精心籌備的表演,打破了我對於表演藝術的想像。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翱翔,正要開始——談德賽告別演唱會「奇蹟歌聲」中的法語藝術歌曲
許多歌劇樂迷提到德賽,總是帶點不捨。這位能完美駕馭史特勞斯《納克索斯島上的亞麗安德內》中采碧內塔或奧芬巴哈《霍夫曼故事》中機器娃娃的輕花腔女高音,曾長久被定型為製造炫技效果的花瓶角色。
為何李英愛與凱特布蘭琪都要演《海妲·蓋柏樂》
首爾LG藝術劇院今年為了紀念開幕25週年,找來以《大長今》紅遍亞洲的李英愛,在五月演出易卜生的《海妲·蓋柏樂》(Hedda Gabler)。李英愛在1993年剛出道,第一次演出舞台劇《炸醬麵》時,還到地鐵站派送傳單與貼海報。對李英愛來說,這一切都記憶猶新,她說:「就是這股衝勁,令我想再踏舞台。」李英愛將飾演把海妲的挑戰,比喻為解決一道難題的數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