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合作與競賽之間的藝術-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
文|蔡永凱/東海大學音樂系專任助理教授
「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為林肯表演藝術中心下轄十二個常駐藝術團體之一。他們在1969年首次登台後即成為美國最有代表性的室內樂團體之一。特別的是,即使演出、教學及錄音行程繁忙,足跡遍及世界各地,但每當推出新製作時,他們都設法來臺演出,除了因為團隊中數位中堅份子都來自此地,更重要的,他們也希望能為這塊他們所成長的土地帶來國際樂界最新養份。
雖然2021年因為疫情正熾而被迫取消來臺演出,但今年的「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已迫不及待想要補償去年的遺憾。相較於2020年驚艷台灣聽眾的貝多芬、斯梅塔納及柴科夫斯基等室內樂核心曲目,2022年「歐陸的古典與浪漫」曲目安排大膽又富有創意,三位作曲家皆為本地聽眾有所印象,卻仍不熟悉的。
在主流的音樂史裡,古典時期幾乎等同「維也納三傑」(海頓、莫札特、貝多芬)的天下,然而回到當代,其實在維也納之外的歐陸其他地區也都有許多出色的音樂家,綻放著不同的光輝。例如出身義大利路卡的博可利尼,曾旅居維也納等地,最後落腳西班牙。但其作品聲名遠播,甚至受到普魯士國王的贊助。除了作曲家的身份外,博可利尼也是一位頂尖的大提琴演奏家,留下多部大提琴經典,至今都常在各項大賽中被選用。這次安排的弦樂五重奏,作品11第五號,光是看到兩大提琴的特殊編制,就可以推知其中必定包含了大提琴的展技空間。而聽到這部作品的第三樂章「小步舞曲」,或許有更多朋友會驚呼出聲,「原來是它!」
蘇克活躍於十九世紀末至廿世紀初,他曾是當代最有名的室內樂小提琴演奏者,擔任知名團體「捷克弦樂四重奏」的第二小提琴家。他在作曲上的表現也相當傑出,師承德弗乍克,甚至之後還成為德氏的女婿。這部a小調鋼琴四重奏,作品1,譜寫於十七歲時,當時他剛受德弗乍克指導不久,一度在寫作過程中面臨瓶頸,然而在大師的指導下,他很快融會貫通,完成此部作品並將其當成畢業製作。這部作品在隔年還獲得捷克學會的出版獎勵,可見當時這部作品受到認可的程度。
蕭頌則是十九世紀下半葉法國樂壇一道耀眼的彗星。他揉合了法國浪漫的光輝華麗的傳統,兼有華格納式的半音化多變和聲,加上突出的細膩情感,譜寫出富有個人特色的作品,甚至預告了之後的印象派。這部「協奏曲」開展出蕭頌較不為人知的歷史和樂種縱深。Concert一詞常被翻譯為「協奏曲」,但在法國巴洛克,這個詞卻主要意指合奏曲目。檢視這部作品的編制,既包括室內樂的成份,也可以看成二重的協奏曲:第一重為小提琴主奏之於鋼琴五重奏;第二重則在鋼琴五重奏內的鋼琴和弦樂四重奏之間,亦常有競賽、抗衡的意味。整部作品中除了他一貫的憂鬱基調外,也不乏甜美與激越的片段,精彩有如他早逝卻豐富的人生。
這個富有成就的團隊,也致力培植新人,不僅在頻繁演出的行程裡將新銳演奏者鍛鍊成富有經驗的大師,對團隊本身來說,也能在不同性格和思考的刺激下不停重整,累積出具有爆發力又不失彈性的能量。2022年訪臺的團員一樣令人驚艷,除了藝術總監夫婦,鋼琴家吳菡及夫婿大提琴家芬柯,小提琴家林品任和中提琴家黃心芸也都是臺灣聽眾所熟悉。澳洲籍的大提琴家秦立巍曾獲得第十一屆柴科夫斯基國際大賽銀獎和瑙姆堡國際大提琴比賽金獎,他的音色優美、精緻卻不失穿透力。本地聽眾較陌生的兩位小提琴家,來自美國的陳思蕾曾奪得2019年伊麗莎白女王國際小提琴比賽冠軍,2020年再次獲得艾弗里・費舍爾職業大獎和林肯中心新興藝術家獎肯定。她參與大賽的影片可以看到她在低音域時也能兼顧力道和音色,控制力驚人。嚴丹苾則來自韓國,同樣也得過多項大獎,包括曼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及瑙姆堡國際小提琴比賽。她風格靈動,瞬間就能轉化情緒,彷彿不費吹灰之力。
「林肯中心室內樂協會」的2022年訪臺巡演是今年十二月不能錯過的演出。充滿誠意的曲目安排,即使連已熟悉室內樂的聽眾,都驚喜於「古典」和「浪漫」竟還有如此精彩的曲目等待細細品味;至於堅強的陣容,則可能打破一般人對室內樂的印象,除了慣常重視的「合作」,他們也即將展現同台音樂家們如何「競賽」,持續滿足等待驚奇的聽眾們。
了解更多:
2022/12/3(六)14:30 衛武營音樂廳
推薦閱讀
獻給每位勇敢迎向未知的女性 —— 二律悖反協作體《乘上未知漂流去》
目前正進駐板橋435藝文園區藝術聚落的實驗團隊「二律悖反協作體」,成員背景包含文學、音樂、戲劇、舞蹈與視覺領域,因此創作風格充滿流動性和多樣性,揉合各色媒材持續探索內在個體跟外在環境的衝突,以文字、軀體、聲光及空間場域打造包容又多元的表演藝術。
挑選屬於你的舞蹈聖代:臺灣舞蹈平台的風味指南
「身體,是一部舞蹈史」是今年衛武營臺灣舞蹈平台的策展主軸,身體的歷史可以分為兩個面向,第一、個人的——比如我從小在什麼城市長大,成年後又去哪一個國家發展,那些所旅居的城市、所待過的學校、所受過的舞蹈訓練加總起來,就像堆疊在身上一層又一層的皮膚,每一層都是身體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