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千錘百鍊後的大師風範 ─ 皮奥特.安德佐夫斯基
文|焦元溥 (知名樂評、音樂作家、節目製作人。倫敦國王學院音樂學博士)
談及音樂比賽,即使已是超過三十年的往事,安德佐夫斯基仍是話題,而這話題甚至不在名次,不在輸贏。
1990年里茲大賽,才二十一歲的他以貝多芬晚年經典大作《迪亞貝里變奏曲》震撼評審與聽眾。怎麼會有人拿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曲子來比賽,卻又把它彈到眾口交讚、津津樂道呢?毫無懸念,安德佐夫斯基進了準決賽,沒想到——真是大大的沒想到——他在彈魏本《變奏曲》時僅因對自己的演奏不滿意,居然當場離開舞台,視同棄賽。
對當時的他來說,那只是「誠實」,然而他在前兩輪的表現實在太精采,以致念念不忘的聽眾持續討論關注,賽後安德佐夫斯基得到的矚目甚至壓過得獎者,成了比賽的「地下贏家」。
「這確實讓我感到難為,也完全在我預料之外,我感到相當困惑。我因此得到了些音樂會邀約,但我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在訪問中,安德佐夫斯基誠實以告,「我甚至動念想要放棄演奏。然而,人終究會慢慢成長。最重要的,仍然是我愛音樂。這是讓我撐持下去、最初也是最終的力量。」
從火紅新銳到當代名家,三十年過去,這份對音樂的愛確實一路相伴,他始終是那個不愛名利的音樂人,堅持慢工出細活,按部就班打磨技巧與音樂。他的錄音不算多,願意拿到音樂會的曲目也不廣,集中在德奧與東歐創作,可曲曲都有令人折服之處,讓人留下深刻印象。「我只有一個方法,就是經過無數折磨、練習、思考,把腦中的想法逼出來。」這樣的成績絕非僥倖,每個音都是心血結晶,但安德佐夫斯基又懂得和聽眾溝通,並不孤芳自賞。「當我決定要學一首樂曲,必須先要有想法。但我不只是要實現我心裡的想法,也要讓大家能信服這個想法,不能只是自我陶醉。要達到這點,我也只有一個方法,就是逼使每個細節都確實執行,讓想法貫徹到所有最小的細節。」
這位喜愛閱讀、喜愛電影的鋼琴家,也像作家或導演一般設計音樂會,透過自成邏輯的樂曲順序展現弦外之音。此次衛武營的曲目,堪稱他的人生總整理,每首都是千錘百鍊。開場的巴赫是他近二十年來的主力,《法國序曲》更是他1998年首張巴赫專輯的曲目。他不只研究作曲家與時代風格,更充分解析大鍵琴與古鋼琴性能,並將其「轉譯」於現代鋼琴上發揮,現場欣賞必更能體會其絕妙觸鍵。身為波蘭與匈牙利後裔的他,對東歐作曲家總有特殊情感。波蘭作曲大師席曼諾夫斯基,也是技巧精湛的鋼琴好手,為自己的樂器寫出獨樹一幟的聲響語言。作品50這組馬祖卡舞曲,有民俗風情也有迷離魔幻,是以現代語彙重新審視傳統素材的經典,一聽就會愛上。安德佐夫斯基之前的席曼諾夫斯基專輯,榮獲諸多大獎肯定,此次挑戰新曲目,想必也有好成績。
音樂會最後,他再度排出貝多芬第31號鋼琴奏鳴曲。這是他1996年首張專輯的曲目,也是他2008年卡內基獨奏會的壓軸,實況錄音大獲好評。以《迪亞貝里變奏曲》聞名的他,始終偏愛貝多芬,特別是晚期作品。「當初對這首感興趣,在於最後的賦格,尤其是賦格主題倒影那段,在一切氣力皆已耗盡,衰竭死滅中重獲新生,實在非常震撼。」這是台上永遠彈不膩,台下永遠聽不煩的名曲。現在的安德佐夫斯基,會如何詮釋這首自他演奏事業之始就相伴至今的「老朋友」?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同樣令人翹首期待的,是也出現在他首張專輯,令他「聲名大噪」的魏本《變奏曲》。此曲極工盡巧、精雕細琢,第二樂章更得在最高與最低音域間跳躍,加上刁鑽莫名的力度指示,足稱最磨人、最困難的鋼琴曲。當年比賽上沒彈完的,現在巡迴世界給大家聽,箇中奧妙如何,只有親臨現場才會知道。安德佐夫斯基首登衛武營,全臺僅此一場,你可千萬別錯過。
節目資訊:
2023/3/3(五)19:30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經典動畫、影視配樂,用音符打造的萬聖節派對
如同聖誕節般,萬聖節已脫離了宗教意涵,成為全球最歡樂的節慶之一。除了是大玩變裝的好時節之外,更是欣賞「鬼音樂」的好時機。這場音樂會可說是用音符打造的百鬼夜行,從十九世紀浪漫時期的骷髏之舞,到當代作曲家的恐怖組曲,乃至於經典的電影配樂,要讓走進衛武營音樂廳的大小朋友們,感受到充滿顫慄效果卻又帶著歡樂氛圍的萬聖節音樂。
傳統當代並重,從貝多芬到《伊甸園》:愛樂者的古今逍遙遊
衛武營年年呈現精采節目,2024上半年也不例外,從三月開始就是重頭戲:繼一日舒伯特與莫札特之後,今年要帶來才在2020年慶祝250歲生日的貝多芬,西方音樂史上最具「巨人」形象的音樂大師。耳聾仍創作不懈,和命運搏鬥至終,貝多芬的人生與作品都為人津津樂道,後者能雅能俗,現在已是全人類的文化公共財。《瘋迷24貝多芬》從三月2號下午五點開始,大家可依順序聽完他九首交響曲,也能一覽其最重要、貫穿人生所有時期的奏鳴曲、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等名作,加上午夜場爵士好手貝多芬主題獻藝,講座與影片欣賞等活動,絕對讓你既可沉浸於貝多芬的音樂,也能走進他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