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混種」,混出什麼名堂?
文|邢子青(資深古典音樂媒體人,現為「國家交響樂團」Podcast、「佳音電台」《音樂隨筆》節目製作及主持人)
乍看之下,很多人對「混種」這個詞,潛意識地會帶著貶抑,但是,換個角度來看,混種也有可能遺傳了多方優勢,比起純種「更上一層樓」。
「混種」概念,如果移植到藝術創作,結果又會如何呢?
要「混」得漂亮,得有幾把刷子
2002年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以禪宗祖師慧能生平為題的戲劇《八月雪》,融合了中國戲曲以及西方歌劇元素。旅法作曲家許舒亞的無調性音樂,加入中國戲曲唱腔,超越了傳統的唱念做打,觀眾看的不只是戲劇,也是京劇、歌劇,更有舞劇。高行健自稱,這是一齣「全能的戲劇」。
在這前後著手進行的,還包括結合傳統戲曲唱腔與西方管弦樂法的《快雪時晴》,以及因為劇情時空與文化背景而需要運用臺灣台語和英語演唱的金希文歌劇《黑鬚馬偕》等。再早些年,資深劇場觀眾記憶猶新的大概少不了「當代傳奇劇場」推出的《樓蘭女》,許博允的音樂設計,巧妙融合京劇唱腔和西域歌謠,再搭配魏海敏的精湛演技,完美詮釋了女性的為愛嗔癡。
2007年底,旅美作曲家陳玫琪的現代歌劇《梧桐雨》首度全本搬演。這齣歌劇以唐代白居易的《長恨歌》,結合元代白樸的雜劇《梧桐雨》、以及清代洪昇的戲曲《長生殿》為本,但是在音樂手法上,同樣結合了東西方元素,包括西方歌劇、東方戲曲、甚至還有日本宮廷雅樂,劇中「李白」一角是以歌仔戲唱腔表現,更妙的是「安祿山」唱的是法語,口白卻是德語!
作曲家表示,這齣歌劇並非著重歷史演繹,而是以現代的觀點來詮釋情感,因此手法上會有些超現實。至於多國語言的使用,則是依照每種語言蘊含的氣質,來烘托角色當下的情緒反應。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混」並非空穴來風,也不是天馬行空,而是事出有因,劇作家、作曲家、導演有特別用意,所以師出有名,集結多種元素,想讓作品更能呈現真實,觀眾更能進入狀況。
為何要「混」?
臺灣劇場界的知名導演鴻鴻,不只想為二十一世紀的臺灣劇場帶來新的嘗試,更想讓臺灣觀眾有新的體驗。他取材自黃靈芝的原著小說〈天中殺〉編寫的同名歌劇,劇情本身幾乎就是步步驚魂。
音樂方面,作曲家李元貞結合爵士樂手謝明諺,混搭聲樂跟爵士樂的聲響設計,打造出融合室內樂、聲樂演唱、以及薩克斯風的自由協奏。除此之外,導演刻意使用了中、台、日三種語言發聲,這樣的聽覺體驗,在臺灣也是前所未見。
這樣的嘗試和組合,會讓你感到不安、不確定、或是懷疑嗎?恭喜你,這是好的開始,因為你已經一隻腳跨進這齣混種歌劇了。到底「混種歌劇」想帶給觀眾什麼體會?
我會說:大開眼界,打開耳界!
節目資訊:
2023/03/17 (五) 19:30
2023/03/18 (六) 14:30
2023/03/19 (日) 14:30
戲劇院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即興,管風琴也可以— 提耶里.艾斯卡許
很多人以為即興演奏只能在爵士樂中聽到,其實數百年前,管風琴師就是最擅長此道的行家。10月將在衛武營音樂廳演出的法國管風琴大師艾斯卡許(Thierry ESCAICH),正是當今極少數的管風琴即興高手。長久以來,管風琴主要存在於教堂,因應禮拜儀式的繁雜流程,琴師需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我們熟悉的巴赫與韓德爾,就是巴洛克時代最優秀的即興大師。
雖然高雄不下雪,但我們有學姊-《遇見胡桃鉗的女孩》
1987年,有一隻死去的藍鯨被海浪沖上加拿大的岸邊,人們決定原地把鯨魚埋起來,二十年後再挖出來,以求一副完整鯨魚骨骸。 「20年?埋上20年?」我心想「這太驚人了,人們要對環境的穩定多有信念,才會做出這種橫跨20年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