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戲劇就是革命
文|作家、導演 陳玉慧
一位是德國劇場頑童,托瑪斯.歐斯特麥耶,一位是法國文壇最受注目的新銳作家艾杜瓦.路易,二人的合作是完美的選擇,像天註定。
五年前的某一天,德國導演歐斯特麥耶打電話給艾杜瓦,他打算改編《暴力的歷史》,人在巴黎的艾杜瓦哭了,感動了五天,然後便從巴黎飛來柏林一起工作。艾杜瓦是法國文學類暢銷書《暴力的歷史》的作者,他從高中起便是歐斯特麥耶的忠實粉絲。
艾杜瓦來自法國北部一個工人家庭,從小就聽父親說「要把這些鬼同志全殺光光!」,他噤聲活著長大,沒有任何朋友,他周遭的人都是像黃衫軍那麼極右派的人,一群被法國右派政府拋棄的族群。
艾杜瓦離開貧窮的北法,來到巴黎,開始書寫自己的故事,二十歲那年出版了《跟艾迪了結》,從此揚名文壇。
這一本《暴力的歷史》是他的第二本書,他在聖誕節前夕被性侵,差點被謀殺的故事,算是自傳,他說,「我致力書寫暴力,唯有如此,才能存活。」他的書被歸入酷兒文學,書寫的是他的治療,至於為什麼又是一本自傳?艾杜瓦認為:「因為真的有話要說。」 一本談論恐同症和種族主義,也是描繪左派社會主義如何失敗之書,艾杜瓦以少見清新有創造性的文筆超越了自己的苦痛。
「我想讓暴力成為一個文學空間,就像瑪格麗特.莒哈絲把狂愛置入文學空間一樣。」不只莒哈絲,艾杜瓦認為自己其實受到美國作家福克納的影響更大。
註:威廉.福克納是美國知名小說家、編劇、詩人,咸認為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國南方文學代表人物。寫作手法複雜精湛,思想深沉,強烈影響了後世無數文學大師與思想家。
「一切都會好的,不必擔心,真的不必擔心。」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艾諾一樣是階級逃兵(Transfuge de classe),艾杜瓦繼續拆穿政治的包裝和謊言;《暴力的歷史》的戲劇改編,也使他和歐斯特麥耶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雖然二人年紀差了一大截,他才三十歲,五十四歲的歐斯特麥耶更像他「那個被誰殺死的父親」,劇本來自二人的討論,連舞台設計都一併商量,只差艾杜瓦沒自己上台演出了。看到自己的故事被人演出,感覺如何?艾杜瓦回應「感覺人生美好。」還有,他喜歡柏林,因為巴黎雖更小資繁華,但柏林擁有許多巴黎人所響往的自由。
歐斯特麥耶是歐陸劇場舉足輕重的劇場導演,他也是少年得志,多年來叱吒於德國劇場,以改編文學經典作品聞名, 多年前,我曾為兩廳院邀他的《玩偶之家—娜拉》來臺演出,那是易卜生的作品,之後他的莎翁作品《哈姆雷特》也來過,這次《暴力的歷史》是他睽違13年再次來臺演出。
我年輕時也從事劇場工作,對德國劇作家海納.穆勒的反敘事和解構性的風格非常著迷,尤其是他的政治關懷,而東德劇場大師法蘭克.卡斯托夫劇場的暴力美學表現也讓我滿佩服,我一直都認為歐斯特麥耶延續了他們的戲劇傳統。
歐斯特麥耶和他的戲劇顧問(Dramaturge)弗洛里安.波希邁爾也合作無間,波希邁爾,總能把女權主義、心理分析、戰爭、全球化現象、南北等問題從劇作中提鍊出來,而歐斯特麥耶只需在形式上創新,他屢屢提出社會爭議以及強烈的政治觀點。
歐斯特麥耶在剛出道時曾說過「戲劇就是革命,任何劇場導演四十歲以後的作品都不需要看了。」但如今十幾年都過了,他的作品還能看嗎?可以,他以自己的才華證明,他的作品仍大有看頭。
二十年來,從米榭.韋勒貝克起降,法國文學一直在歐陸文壇佔最重要一席地位,而德國劇場的突破性和實驗性又領先法國,歐斯特麥耶和艾杜瓦合作不是沒有緣由,二人這次的改編因此特別令人期待。
節目資訊
9/16(六)14:30、9/17(日)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