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2023FACP高雄年會—實體交流更動心(上)
2023FACP高雄年會參與者合照
文|劉純良
2023年11月23日至26日,亞洲文化推展聯盟(Federation for Asian Cultural Promotion,簡稱FACP)高雄年會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簡稱衛武營)展開,這場衛武營與FACP共同主辦的年會,以「下一站,綠世代—續航表演藝術生活」為題,展開精彩活動。以「交流」為核心,本文上篇分享FACP會員制度及其效益,衛武營的年會策略,會員分享的後疫情現況,以及中大型場館機構的經營策略。
會員制度的媒合交流
FACP是個致力於「亞洲文化推廣」,以位於亞洲的表演藝術專業人員、組織作為入會門檻的非營利組織;其以「城市」(而非國家)作為地理劃分,設有歐洲聯絡處,加強文化擴散。今年會員數超過八十名。
2023年的會員分為組織會員與個人會員,組織(2人以上)會員需繳交295美元(以當前美金匯率31元計算,約為9,100新臺幣),個人會員繳交195元(約為6, 000元新臺幣),不妨視為一筆事業投資。錢由誰來出?沒有標準答案。就筆者所知,有身負組織職位者,選擇自費成為個人會員,也有運用工作單位經費支付的會員。
FACP會費是高是低?以國際表演藝術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Performing Arts,ISPA)為例,根據年總收入與身份差異有數個收費級等,最低的數位會員年繳330美元(約為10,000元新臺幣),組織會員最高需繳2020美元(超過62,000元新臺幣);國際劇評人協會臺灣分會,一般會員費用2,000元新臺幣,組織或贊助會員10,000元新臺幣。會費乘以會員數量,可略知日常運作經費基礎。
實體年會創造輕鬆交流
筆者私下詢問會員針對會費與年會經驗的感受如何?某位會員表示會費很值得,實體年會更能為其組織帶來直接、間接的亞洲連結,深入觀察其他國際組織運作模式。年會現場成員以古典音樂跟戲劇、舞蹈為主,會員包含國家級組織工作者到自由工作者。儘管並非所有會員都與會,其多元性已足夠了解多種行動邏輯,透過論壇聚焦永續議題,開拓視野。
在「藝術職涯診療室(簡稱診療室)」,以「無需感覺被審核」的方式輕鬆交流,是年會的另一個優點。診療室中出現不少文化體制、教育系統的交流,十分新鮮。新設的《創發新象》選拔,入選者能有一年會員資格。《亞洲文化新勢力》(簡稱新勢力)演出者,也可藉此增加曝光、交流。
《亞洲文化新勢力》演出者及年會與會者合照
「軟硬兼施」的年會策略
本次觀察年會,算是設計出「軟硬兼施」的交流空間;論壇資訊密度高,《創發新象》選拔有一定標準,相對較硬;開幕演出、診療室、《新勢力》、酒會、場館導覽與參訪則較「軟」。FACP會員經導覽,可深入感受衛武營建築,尤其能理解場館針對聲音的講究設計;參訪駁二藝術特區與高雄流行音樂中心(簡稱高流),也讓大家曬曬太陽、散散步。《新勢力》演出後,更在酒會引發教育、藝術養成的熱情討論。
《亞洲文化新勢力》演後酒會促進跨文化交流
具體執行上,論壇配有中英同步口譯,技術人員從燈光、走線⋯⋯反應快速。英文主持人負責開幕與《新勢力》演出介紹,演出介紹跟表演技術快換時間掌握得很好。工作人員轉場能力也夠,在觀賞《新勢力》演出前,其實遇到了輕軌異常的交通問題,但會員還是在協助下,用最快方式到達演出場地。
這也是筆者最常在廁所與清潔人員相遇的年會,正如會員討論場館策略時談到「廁所」數量的重要,筆者也必須說,清潔的廁所,能造就愉快的交流。
後疫情的人才流失
疫情後萬物復甦、傷痕猶存,雪上加霜的是氣候變遷危機,衛武營營運副總監黃國威分享,衛武營在2023年經歷三個颱風,停演損失不可小覷;表演藝術不只針對氣候危機及需要「永續」,疫情後的產業續命也是議題。
從FACP年會的各會員「城市報告」,可以得知疫情引發的人才損失特別難復原;接案工作者尤其脆弱,演出取消等於收入取消。會員說:「如果送外送更賺錢,疫情後工作人員自然不回來」。
疫情時代促動串流,古典音樂能透過線上演出、演出紀錄回放串流,擴大觀眾群。但後疫情的錄音影人才欠缺,無助新的映演模式。針對人才流失,與教育機構合作以(加速)增多專業人員,是方法之一;會員表示必須提供「安全感」才能留住人才。疫情也凸顯了基礎建設的不足。會中有人問及「如何預防下一個疫情」?除了新建場館可能針對通風進行設計,大多會員表示,其政府組織並無預防計畫。
觀眾的「快樂」需求
後疫情的表演藝術界經歷了觀眾回流的高峰,至今趨緩。香港西九文化區管理局(以下簡稱西九)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譚兆民表示,疫情後,同行的共識為「快樂的演出最賣」。群眾儘管對表演藝術抱有熱忱,演出團體卻非雨露均霑;有名的大演出一票難求,無名的小團體賣不滿百席。譚總監認為,後疫情的大尾跟小魚最能生存(the biggest and the smelliest survives),大團體制度強健,小團體彈性作為,而「區域」表演團體,例如美國的州立芭蕾舞團,可能難敵國際大團。
廣納樂齡的在地推廣經驗
不同國家政策與地方文化,意味著不同的在地策略。衛武營位於高雄市鳳山區,老年人口與機車騎士眾多;推票甚至是場館推廣策略也相應不同。每月一次的週三下午〈探索管風琴音樂〉,配合長者作息,反而場場滿座。因應週末汽機停車位難求,推動「武營來減碳」,觀演後減免一卡通十元車資,鼓勵使用大眾運輸,兼顧永續。
公民論壇的五名公民講者,年齡層從十七歲到年屆退休族群不等,分享了其對衛武營最有印象與喜愛的部分,包含了可以租借便宜專業的排練室,使用專業劇場演出,以大眾為目標的課程、公民演出能促進互動,也滿足表演慾。有講者表示自己從「籌備處」時期就已經積極參與,年輕公民講者參與年會後,還想要來當志工,也有人辦「無限卡」方便買票。論壇後,有與會者透露:「非常驚訝公民講者對衛武營的愛」。
公民論壇講者盧思縈、郭淑芬、張存維
黃副總監於「診療室」強調衛武營積極媒合「教學」型的藝術家,並將表演藝術「帶到社區」。駐地藝術家周書毅的《2023 波麗露在高雄-那座山》,沿山線巡迴演出,拉拔在地舞者,創造社區互動。黃副總監分享在地「交陪」,莫忘與里長、郵局打好關係。衛武營的非假日,確實常見到學生、高齡團體參訪。這都是黃副總監搏感情的結果。他也爭取誠品書店駐館,讓場館的平日依舊生機盎然。
公私機構的兩種經營模式
西九文化區提供了自負盈虧的模式。填海造地的西九擁有大量的綠地,對香港人而言相當奢侈,相對若無其他商業活動,平日會很冷清。總監譚兆民強調「經驗的整體性」,「快樂的演出」不代表演出不能嚴肅,而是參與者能否擁有完整經驗;「不只是節目籌備,準備什麼食物也很重要」,而且「廁所要足夠」。由戲曲中心到建設中的演藝劇場,室內廣納不同演出,室外亦有流行音樂、爵士音樂節等等,配合商業餐飲,結合公共交通,全面吸納愛好各異的參與者。
西九主要收入來自票房(含自製節目)、美術館展覽票卷與場地租借,他笑稱「連美術館租借都很搶手」。現在香港有配對資助計劃(https://www.hkadc.org.hk/grants-and-scholarship/grants/matching-fund-scheme#S1),「募款多少,政府依比例加碼」,使募款越顯重要。
日本的「知識之都(Knowledge Capital)」,座落大阪車站,是私營企業組合而成的機構。協會總製作人首席助理印南敬介強調知識之都是「人類創意與科技加乘」,期望成為創造改變社會的力量。
「知識之都」協會總製作人首席助理印南敬介
除了劇場與展演空間,知識之都的空間還包含新創公司、會員制沙龍、實驗室⋯等,且非常注重學習與溝通。公共溝通人員媒合不同單位,接收與傳達大眾回饋。現與臺灣設計研究院結盟,接下來也有新的臺灣夥伴關係。
知識之都每年頒發三大獎項,包括國際學生創作獎 (International Students Creative Award,ISCA)、知識創新獎(Knowledge Innovation Award)、世界耳目一新獎(World Omosiroi Award)。印南敬介強調Omosiroi「令人耳目一新」,獎項選拔「以人為核心,具備Omosiroi」的活動與主意。他透露自己最喜歡學生獎項,學生呈現也更為跳脫傳統。
知識之都起建於重工業的無人之地,至今仍在開發之中,預計第二階段會有幅員寬廣的綠化公園,以VS為名的空間具備挑高十五米的空間,誠摯歡迎大家來創造新經驗。
看過中大型組織的在地策略與經營模式後,是否對民間組織運作產生興趣?本文下篇,將分享「草草戲劇節」、「大港開唱」⋯⋯等,細數「藝企合作」的偏鄉教育、在地文化培力,並一探《創發新象》選拔現場。
了解更多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以身體引航,探尋南方的舞蹈史—2024臺灣舞蹈平台
「你的身體,訴說著什麼樣的歷史? 看看這些以身體為職業的人,也看看你自己。」 兩年一度,由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主辦的「臺灣舞蹈平台」(Taiwan Dance Platform)於2024年來到第五屆,藉著過去累積的國際交流,打造為每兩年秋天必訪的重要亞洲舞蹈盛事;與此同時,臺灣舞蹈平台也藉著在地優勢,持續將屬於臺灣的舞蹈能量推向世界舞台。
從《瑪儂.雷斯考》到《法斯塔夫》—你所不知道的精彩巧合
最近這兩個月,高雄衛武營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分別要上演19世紀末的兩齣經典義大利歌劇-普契尼的《瑪儂.雷斯考》以及威爾第的《法斯塔夫》。這兩齣歌劇乍看之下沒有什麼關聯,但事實上這兩部歌劇從創作初始到首演安排都出現了一些有趣的巧合。直到這次在臺灣兩地上演,似乎也在冥冥中重演著這樣的巧合。這究竟是怎回事呢?請聽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