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跟著波麗露一起流動
文|貧窮男
今年滿廿歲的紐約秋季舞蹈節(Fall for Dance Festival),早已成為我們觀測美國與世界舞蹈潮流的重要指標,特別是歷經嚴重衰退的美國現代舞,慧眼獨具的 Fall for Dance,將國際舞蹈潮流以電影票的價格,帶給紐約舞蹈觀眾第一流的福利。第一個登上紐約秋季舞蹈節的臺灣團隊,就是周書毅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
書毅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2006年誕生於高雄(創作於亞洲青年編舞營,當時舞作名為《1875》), 2007年重製首演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2009年參與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首屆全球網路影片比賽,在30幾個國家、170多組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首獎,取得唯一獲邀到沙德勒之井劇院(Sadler's Wells Theatre)演出的資格,2010年在倫敦演出兩場,也因此受邀到紐約秋季舞蹈藝術節演出,同年4月書毅以新作在丹麥 Cross Connection Dance Competition, 在140位參賽者競爭下拿下季軍,同年五月成為德國杜塞道夫國際舞蹈博覽會(Internationale Tanzmesse NRW)活動手冊的封面人物,瞬間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
1875是拉威爾(Maurice RAVEL)出生年份,出生於法國與西班牙邊境,父親工程師的背景與母親西班牙的血統,帶給他作品精準與西班牙風格的影響。《波麗露》創作於1928年,是拉威爾最後一部舞曲,受到舞蹈家艾達.魯賓斯坦(Ida RUBINSTEIN)委託而作,拉威爾的《波麗露》,借用了西班牙民間音樂的舞曲名稱,維持3/4拍節奏,拉威爾精準控制了旋律、和聲、節奏始終不變,由小鼓帶出明快的節奏,兩個主題交替反覆,既不展開,也不變奏,只是不斷反覆增強力度表現,就深深抓住聽眾。
委託的舞蹈家艾達,出生於俄羅斯帝國最富有的家庭之一,擁有多間銀行與糖廠,因父母早逝而繼承了龐大遺產,1909年至1911年間,她與迪亞基列夫(Sergei DIAGHILEV)的俄羅斯芭蕾舞團一起演出福金(Michael FOKINE)的作品,與尼金斯基(Vaslav NIJINSKY)搭檔,後來成立了自己的舞團,也找來福金、尼金斯基、馬辛(Maxime IANNARELLI)等編舞家來編舞。1928年11月22日於巴黎歌劇院首演的《波麗露》,首演的節目單由編舞家尼金斯基的妹妹(Bronislava NIJINSKA)與艾達.魯賓斯坦,合寫關於《波麗露》的劇本:
「在西班牙一家小酒館,人們在天花板上懸掛的黃銅燈下跳舞。在歡呼聲中,女舞者已經跳上長桌,腳步越來越靈活。」
但拉威爾對這件作品有不同的構想:他最喜歡的舞台設計是露天環境,背景是工廠,反映了音樂的機械與重複本質。
二十世紀芭蕾舞團藝術總監莫里斯.貝嘉(Maurice BÉJART)於1960年創作的《波麗露》,採用首演劇本尼金斯基妹妹與艾達的想法「女舞者已經跳上長桌,腳步越來越靈活」,只是長桌換成了大紅桌。
而到了廿一世紀,周書毅的《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則正巧與拉威爾的構想呼應,將舞作放到露天的環境。
貝嘉1959年在羅馬看見南斯拉夫芭蕾伶娜 Duska SIFINIOS 的演出,從此成為他的創作謬司,邀請她加入1960年創辦的二十世紀芭蕾舞團,同時為她編創了《波麗露》,從此之後,莫里斯陸續挖掘優秀芭蕾伶娜加入舞團來跳《波麗露》,包括義大利的 Grazia GALANTE 與德國的 Angele ALBRECHT,同時也邀請了波修瓦芭蕾女王--垂死的天鵝 Maya PLISETSKAYA,在她50歲時登上了大圓桌。之後包括了芭蕾女王西薇.姬蘭(Sylvie GUILLEM)等人都曾經跳過《波麗露》,但最令世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貝嘉的同志愛人豪爾赫.唐(Jorge DONN)的男生版本。
Jorge DONN 出生於阿根廷,1963年16歲時就加入二十世紀芭蕾舞團,不輸女舞者的靈活身體卻兼具陽剛與柔美的氣質,1979年貝嘉就安排他跳這原本為女舞者打造的《波麗露》,沒想到效果與意涵出乎意料外的好,電影導演克勞德.雷路許(Claude LELOUCH)1981年上映的《戰火浮生錄》(Les uns et les autres),將 Jorge DONN 在巴黎鐵塔前 Trocadero 廣場跳的《波麗露》搬上大銀幕,透過電影的無遠弗屆,讓全世界看到了貝嘉的舞作《波麗露》,同時 Jorge DONN 也在這部歷經二戰的大時代電影中,飾演四個流離家庭中的其中之一,影射刻畫了紐瑞耶夫的時代背景,納粹猶太、美蘇冷戰等時代的作弄。今年片商也將發行《戰火浮生錄》修復版將重新上映,可以在大銀幕上看到雷路許這部描述廿世紀悲歡離合的代表作,與 Jorge DONN 版本的《波麗露》,絕對是因緣際會。
2010年在國際大放光芒的周書毅返國後,開始思索「如何跳舞給更多人看」,2011~2014年展開「舞蹈旅行計畫」,在老街、廣場、書店、火車站,廟前等,把舞蹈帶到鮮少有現代舞演出的鄉鎮角落,在可能從沒看過現代舞表演的觀眾面前,讓舞蹈走進常民生活,展開對城市生活的自省與觀察。舞者們穿著復古碎花洋裝,展現青春洋溢的肢體,詮釋《波麗露》音樂每次重複、變化或靜止的片刻與觀眾間產生生活經驗的共感。
2022~2024年,在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支持下,以「波麗露在高雄」為名,再次出發,將「舞蹈」帶進高雄38個行政區的各種生活場域,歷經街頭真實交流與回饋,歷經不同階段的磨練與成長,終於來到《波麗露》樂章最高潮的時刻,歡迎大家來到衛武營的劇場空間中,共享《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經歷這一切後的脫胎換骨,完美這趟意義非凡的旅程。
節目資訊
10/12(六)14:30、10/13(日)14:30
歌劇院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他的名字,我們的回憶!
不論古典或是流行音樂界,在每個年代幾乎都會有一位作曲家或是他的作品,成為所有人共同的回憶。只要是走過民國60、70年代的愛樂朋友,腦海中最深刻的記憶之一,絕對少不了「李泰祥」這三個字。
以身體引航,探尋南方的舞蹈史—2024臺灣舞蹈平台
「你的身體,訴說著什麼樣的歷史? 看看這些以身體為職業的人,也看看你自己。」 兩年一度,由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主辦的「臺灣舞蹈平台」(Taiwan Dance Platform)於2024年來到第五屆,藉著過去累積的國際交流,打造為每兩年秋天必訪的重要亞洲舞蹈盛事;與此同時,臺灣舞蹈平台也藉著在地優勢,持續將屬於臺灣的舞蹈能量推向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