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武營來開槓】|講座側記 4-6 月
4月|藝「介」人生:讓藝術融入日常,活化人生的自癒力
5月|初探戲劇治療:穿梭在現實與想像間的載體
6月|舞蹈療癒-擁抱真實的身體情緒
文|Stella Tsai
擁抱藝術的陪伴
培養人生的自癒力
結合藝術和心理治療,藝術治療不僅是行之有年的專業,同時也軟性地為人們提供藝術陪伴,引導思考、也幫助人生轉彎,屬於創造性治療的一環。第二季「武營來開槓」分別從藝術、戲劇與舞蹈三個面向的創造性療癒切入,邀請到專長藝術治療的護理師、同時是Art for all 教學開發總監廖美惠;戲劇治療工作者吳怡潔;以及舞蹈動作治療師李孟寰,分別從三個領域切入,帶來豐富的範例,並與現場觀眾進行實際練習,引領觀眾看見藝術的正面影響力,進一步培養自己也可以實踐的自癒力。
保持年輕的關鍵 是擁有面對人生的自癒力
過去擔任護理師的廖美惠,是從生活中的藝術開始這一切。長達12年的志工生涯中,她以結合藝術和閱讀的繪本開始,並進一步延伸到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的「活化歷史」活動,邀請長輩走進學校,分享人生經歷、與學生互動,同時讓學生為他們整理生命故事。第一組長輩就是她的父母,而第一組聆聽者就包括了她的子女。
透過跨世代的對話,她感受到兩方心態上的奇妙變化。不善表達的長輩藉由問答與互動而能分享,晚輩也因此而得知許多過往的歷史,甚至會進一步回家問自己的阿公阿嬤,創造更多的連結與對話。在國際閱讀節中,她邀請長輩在現場講出(或畫出)自己的故事,以「真人圖書館」的方式,讓這些故事變成各種型態的「書籍」,讓觀眾得以閱讀這些活歷史。透過這樣的活動,為逐漸遺忘生命經歷的長輩拼出人生故事的輪廓,交給他們的後輩子孫記憶與傳承。
儘管生理的老化無可避免,但她相信心理的老化可以控制。藝術治療除了減緩老年失智的速度、活化大腦,更重要的是減緩老人對「無望」的無力感,接觸新事物、與人互動,讓自己的人生不停滯在這一刻,主動起身,讓剩下的人生旅途一樣精彩。
藉角色模擬不願面對的經驗
一場戲裡有行動、空間、角色,以及擔任觀看者的「觀眾」。當所有歷程都被見證,戲劇就不只是藏在心裡的過程。而戲劇治療,除了借用這個過程重塑不願面對的經歷,也同時進行創傷修復,透過「扮演」再走一次經歷,看見當下忽略的事物,同時釋放情緒。兩者最大的差異是,戲劇治療讓所有人在過程中享受創作的自由,不需要為了演給別人看而負責。
吳怡潔老師以想像力的練習起頭,引導大家親身體驗戲劇。老師提出形容詞、一名學員扮演,另一名學員扮演反面形容詞;透過戲劇模擬,讓大家慢慢卸下心防,也對戲劇治療有了初步的概念。她分享自己在紐約北美戲劇治療協會的嘗試,以紐約日常生活真實會發生的事件作為角色扮演的背景,讓個案重新模擬困境;也有透過比手畫腳遊戲,拿掉語言的障礙,了解移民者的背景故事等。透過各種戲劇模擬,讓個案得以釋放情緒,以這樣間接的方式讓治療師引導個案回溯、探索過去遭遇的困難,與痛苦的生命經驗。
透過系統化的戲劇治療與模擬,個案得以真正表達自己遭遇到的問題,也才有機會尋找解決方法,做出改變,達到戲劇治療的目的。
擁抱真實的身體情緒
用身體代替口說語言,也代替過往熟悉的肢體語言,甚至代替自己,成為扮演其他物品或角色的載體,與他人互動。這場講座從一場開放性的肢體活動起始,讓參與的觀眾先行感受當日的身體與心理狀態;也透過身體(而非語言或既定的印象)認識新朋友、或重新認識一個老朋友,打破過往的慣性,成為新的關係的開始。
舞蹈療癒試圖讓大家擁抱身上的情緒,不管好壞。李孟寰老師強調,舞蹈療癒無需透過語言就能創造交流,相較其他創造性治療更為誠實,藉著不同的體驗活動,能讓參與者親身感受身體對事件的誠實反應。這樣的治療特別適合青少年,因為很多時候他們口中表達的與心裡所想的會有落差,透過身體反應,能讓參與者看見自己身體試圖發出的聲音,理解心裡真正的感受。
最後,老師分享了每個人都可以自己進行的三個療癒動作:「身體掃描」,在舒服的姿態想像一滴水流下來,觀察水在身體的哪個部位卡住,察覺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狀態。其次是「夢境探索」,從夢中提取3-4個元素,設想當自己成為那個元素,身體的感受是什麼,同時也重新梳理夢境,讓自己對那些放在心裡很久的事情,有了全新的看法與理解。最後則是「動作回應」,不帶任何預設、想像或目的,隨意地動,動完後回憶剛才做了什麼事,試著思考身體感受、情緒回應,是每個人每天都可以在獨自嘗試的活動。
總結來說,創造性療癒還是要依據每個人的狀態來擬定策略,沒有誰擁有絕對的治療或療癒的功效。同時,如此相對軟性的治療與療癒方法,也是適合每個人在家裡、或在任何感覺安全的地方,去進行自我嘗試、觀察,並培養自癒力的重要嘗試。
活動資訊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一時失志的劇曲奇才普契尼,如何二創悲戀故事《瑪儂.雷斯考》,開啟義式歌劇最後盛世
當自己的前一部作品大挫敗,你會不會一蹶不振而從此封筆?但有位義大利新生代作曲家,竟然轉而挑戰早就膾炙人口的故事,逆轉的勝率又有多高?這就是普契尼醞釀《瑪儂・雷斯考》的開端——等等,《瑪儂・雷斯考》聽起來陌生,但普契尼怎麼好像蠻耳熟的?
從《瑪儂.雷斯考》到《法斯塔夫》—你所不知道的精彩巧合
最近這兩個月,高雄衛武營與臺中國家歌劇院分別要上演19世紀末的兩齣經典義大利歌劇-普契尼的《瑪儂.雷斯考》以及威爾第的《法斯塔夫》。這兩齣歌劇乍看之下沒有什麼關聯,但事實上這兩部歌劇從創作初始到首演安排都出現了一些有趣的巧合。直到這次在臺灣兩地上演,似乎也在冥冥中重演著這樣的巧合。這究竟是怎回事呢?請聽我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