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神祇般的愛與恨,Emma Rice 的《咆哮山莊》如何重塑經典?
文|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 耿一偉
原本在小說《咆哮山莊》裡,主角希克里斯夫是一位英國的孤兒,可是導演Emma Rice對於幾年前,法國加萊難民營(Jungle de Calais)的非法移民偷渡到英國引發熱議的事,讓她深感氣憤。於是她做了一點挪動,將希克里斯夫變成是一位膚色黝黑的難民小孩(戲中用操偶的方式來呈現)。從這個點,我們就可以知道,由英國國家劇院、布里斯托老維克劇院、約克皇家劇院三館所共製,於2021年底首演的舞台劇《咆哮山莊》,並不是在講一個十九世紀的愛情故事,而是在談我們這個時代的愛與恨。
《咆哮山莊》是英國知名文學才女艾蜜莉·勃朗特的生前唯一一部小說,於1847年出版,而她在一年後去世,享年三十歲。這部小說有無數的電影、電視與舞台劇的改編,故事講述孤兒希斯克里夫致富回來,卻發現青梅竹馬的摯愛凱瑟琳已嫁作人婦,於是一連串的報復,展開三代的恩怨情仇。這樣一個偉大的戀愛故事,對Emma Rice來說,她覺得這兩位主角就像是希臘的諸神,所以她在演出中採用了歌隊的手法。
歌隊的存在,為這齣戲添加不少歌舞段落,讓整個演出變得動感而活潑。特別是如何在舞台進行小說原本就有各種空間轉換,歌隊就發揮了重要的表演功能,透過肢體劇場的各種手法(操偶、道具轉化、象徵性的群戲等),讓整個敘事節奏變得更適合現代人的觀賞習慣。再加上舞台背後的多媒體投影與現場樂隊,以及一人分飾多角的手法,《咆哮山莊》具有類似英國西區大受歡迎的音樂劇與舞台劇的特色---用娛樂的方式來訴說故事,充滿創意卻不失核心價值。
Emma Rice之前擔任過倫敦莎士比亞環球劇場的藝術總監,2022年她甚至被媒體選為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英國藝術家之一。《咆哮山莊》是她近年最成功的作品,獲得《泰晤士報》和《每日郵報》的五星評價,並受邀至紐約、荷蘭藝術節等地演出。紐約時報評論:「Emma Rice將艾蜜莉·勃朗特的小說改編成舞台劇,藉著一個又唱又跳的歌隊來代表荒原,展現了說故事的高超能力,是一個大獲全勝的版本。」這次亞洲巡演,衛武營是臺灣唯一場次,機會難得,千萬不要錯過。
節目資訊
3/7(五)19:30、3/8(六)14:00、19:30、3/9(日)14:00
推薦閱讀
讓民間傳說成為藝術宣示:關於《羅恩格林》的深度思考
1840年後,華格納創作風格逐漸成熟,繼《漂泊的荷蘭人》與《唐懷瑟》後,1848年4月底,源於中世紀傳說的歌劇《羅恩格林》大功告成。卻因參與1849年的德勒斯登革命,使華格納流亡瑞士,無緣見證1850年該部作品首演。綜觀華格納一生創作軌跡可發現:《羅恩格林》後,他便著手創作《指環》四部曲,因此可視為其早期集大成之作。《羅恩格林》不僅體現華格納的藝術理念,更深刻展現其對德意志民族文化和政治現實的思考。
最後,我們才知道迷宮盡頭有什麼 :專訪演員 孫詩珮、柯進龍
「其實不只是《幻蘊迷宮》。剛開始跟盧卡斯導演排戲的時候,我們所有人都像是深陷在迷宮之中。」一心戲劇團的當家小生孫詩珮如是說。而一旁的演員、同時也是身段指導的柯進龍點頭如搗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