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2024臺灣舞蹈平台】投手的姿態,種子的力量—舞蹈平台的藝術相遇 文 / 魏琬容
照片為【2024臺灣舞蹈平台】國際講座-舞蹈未來式- 創造你眼中的節目視野 ©陳柏頤
文|魏琬容
閱讀藝術家創意提案(Artist Pitching)的時候,我腦海裡總浮現投手的身姿。
Pitch 有投擲之意,棒球的投手叫做「Pitcher」,藝術家們站在台上呈現作品,就有如投手穩穩地投出一顆又一顆精準的球。
棒球是圓的,場上場下,棒球的重量不會變,但藝術上的Pitch不是,藝術上的Pitch比較像是丟出一顆乾燥種子,希望對方可以感受到花香與果實。15-30分鐘的Pitch要能展現作品內涵,考驗藝術家的調度能力—該是創作動機多講一點,還是作品內容多講一點,還是乾脆直接來一段?
2024臺灣舞蹈平台的藝術家創作提案邀集了十一個團隊,黃翊工作室+的《墨》、蘇威嘉的《自由步》、賴翃中的《無聲推拉》各以不同的切入點來思索身體與空間。
當女性主義藝術家蘇品文的 《剩女經濟》思索著性別政治,葉名樺《波光閃閃的房間》則以生理女性的視角回望歷史上一個又一個的跳舞女性,往外推到國族政治上,聚合舞的《當水落下》以舞蹈呈現臺灣作為獨立國家的身分認同複雜性。陳武康的《野台羅摩》與林宜瑾的《島嶼恍惚》都源自臺灣與鄰近東南亞國家的田野調查。
有道是「個人的即政治的」,體現在女性身上最是明顯。余彥芳、劉奕伶、林祐如&田孝慈這四位藝術家把戰線拉得更廣,從個人與父親的告別(余彥芳的《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I》),再到新竹縣市合併為靈感的權力關係雙人舞(劉奕伶的《而且或者...》),而林祐如&田孝慈一口氣把作品推向人類式的思索。
十一組藝術家雖然作品各異,但組合起來,活脫脫就是臺灣當代圖像:我們思考臺灣認同、思考個人與群體的關係,我們反思過去,也投射未來。
照片為藝術家創意提案-葉名樺《波光閃閃的房間》©洪鈞毅
照片為藝術家創意提案-余彥芳《關於消失的幾個提議III》©洪鈞毅
如果說藝術家創作提案像是精銳投手輪番上陣,那麼國際講座「舞蹈未來式 I - 創造你眼中的節目視野」則像是球團的自述視野與策略。
美國紐約的Fall for Dance 秋季舞蹈節、德國舞蹈三年展、泰國發現卡夫卡藝術節、英國Dance Umbrella舞蹈節、日本京都國際舞台藝術季以及法國里昂舞蹈雙年展的代表暢談他們對於節目規劃的想法,各國的情況殊異,所提出的策略自然不同,舉例而言,發現卡夫卡藝術節是泰國的唯一的當代舞蹈節,泰國有很強的的傳統舞,因此觀眾會問:為什麼我們需要當代舞?舞蹈節就需要幫觀眾挑節目,沒有耐心的人不能看太長的節目,比較有經驗的人可以看長一點的。
雖然情況各異,但他們不約而同提到「支持在地藝術家」的重要性,當我們費心引進外國優質節目,別忘記在地的藝術生態系才是讓藝術節走得長遠的關鍵。
「舞蹈未來式 II - 打開國際連結的合作訊號」把討論聚焦於「你怎麼挑選合作的藝術家」,信任、友誼、網絡是各國一致推舉的關鍵字,合作可能從一句無心問候開始,作為舞蹈節的經理人,持續且有耐心的搭建網絡是必不可少的功力。
馬來西亞邦咯海島節策展人鄺華歡(Erik KUONG) 強調初心的重要「我們是為了誰作這個藝術節的?這個問題非常重要」,我最欣賞瑞士琉森舞蹈劇場藝術總監汪達·普沃格爾(Wanda PUVOEL)的坦白,她說「不合適夥伴不要強留,沒關係」,真要經歷大風大浪才可以雲淡風輕的說出這句話。
藝術家與策展人,像是優秀球員與球探,棒球與舞蹈的差別在於,一場棒球賽的得分無法累積到下一場,然而,在舞蹈的國際市場,每一次見面與握手都可能為下一次的合作累積分數。在旁邊觀看的我,也覺得自己參與了件大事,未來某一天當藝術家與策展人攜手讓作品名揚四海,我可以說「嘿,他們初見面時,我也在現場」,這就是舞蹈平台的魅力。
活動資訊
熱門標籤
推薦閱讀
戴佐・朗基:謙沖自牧又卓爾不凡的鋼琴大師
【2025衛武營國際音樂節】邀請匈牙利鋼琴巨匠戴佐・朗基(Dezsö RANKI)演出,除了有獨奏會《朗基的鋼琴宇宙》,還有與指揮簡文彬、高雄市交響樂團合作的閉幕音樂會《四種氣質》,兩場節目以多樣的曲目選擇與演出配置帶給樂迷兩種截然不同的聽覺盛宴。
《舞蹈南方,大卷狂潮── 衛武營2025舞蹈節目指南》
2025年6檔舞蹈節目當中,有三部以翻轉經典名作的作品,都從女性視角出發:由阿喀郎.汗(Akram Khan)為英國國家芭蕾舞團(English National Ballet)創作的《吉賽兒》(Giselle)、英國潔思敏 ‧ 瓦丁蒙舞團(Jasmin Vardimon Company)所帶來的《愛麗絲書中奇幻冒險》(ALiCE),以及衛武營為高雄打造的新傳統,由身體家葉名樺與指揮張尹芳聯手推出的音樂芭蕾劇場《遇見胡桃鉗的女孩》第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