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有料的《無題島》:一場關於人性的華麗冒險
©Kris Kang
文|林太崴(類比音聲玩家)
什麼是歌仔戲?看了《無題島》之後,我在心裡浮現出這樣的疑問。
第一個聯想到的,絕對不是小時候在廟口看到的那種鏗鏘傳統歌仔戲,反而是奧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歌劇《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法文歌劇當中,浪漫的詩人霍夫曼愛上了沒有生命的人造機械洋娃娃,這是何等荒謬的劇情!在上緊發條之後,洋娃娃高聲歌唱,甚至得演唱出花腔女高音的艱難詠嘆調。外表純真無暇且歌聲華麗清脆的她,到底有沒有靈魂?人類愛上她真的沒問題嗎?這部經典歌劇發表在工業革命發軔之後,機械科技日漸成熟的時機,挑戰了人與人造物之間的禁忌,也成了歌劇當中少見的新穎題材。如果在現代,這個劇情就等於是人類跟Ai天雷勾動地火談戀愛那麼離譜。
《無題島》所呈現的也是此種荒謬等級的衝突,但實際上卻比《霍夫曼的故事》有著更為複雜的多重面向,並交錯式地縱橫於新與舊、生與死,人與妖,甚或跨界表演的深刻議題之上,可說製作難度相當之高。觀眾可能也很難定義《無題島》是一部什麼戲劇,因為元素太繽紛豐富。看畢,只覺得突然被一朵巨大的華麗奇花打到頭,星星飛滿天,尚不知如何反應。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科幻般謎境的聲光享受,可以帶領每一個觀者到一個從未去過的綺麗世界。
©Kris Kang
視覺上,Cyberpunk元素的運用,帶出了此刻──過去、古代──現代、現實──虛幻......等等令人驚喜的夢境感,坐在椅子上看著,突然間就像「是我夢見你,或是我走進了你的夢?」這樣的神秘氣氛如煙升起。背景中熟悉的的三隻雨傘、W當勞,讓觀眾不知身處何時何地。
音樂設計也值得大書特書,專業表演者順著劇情推排,來回行進雜沓於舞台上,所有走位與姿態當中,都安上了不失分寸的配樂及音效。音效還善用了超商的問候語、鬧鐘、遊戲音,短短一刻便讓觀眾秒懂。成功以音效作為音樂符碼,並以此為溝通語言來呼應視覺,做出聲音的超現實,引領觀眾的心緒左右擺盪。此外,樂曲選擇上運用了不少大眾熟悉的歌,例如歌劇《卡門》的詠嘆調、鳳飛飛的〈你家大門〉、陳明章的〈追追追〉,也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舞台上下不分你我,同聲哼唱。
©陳藝堂
此外,我個人最激賞,同時也最想致敬的部分是:無論《無題島》如何創新、如何融合、如何笑鬧,自始至終拉住歌仔戲的本體。這個原汁原味的深刻底蘊,讓本劇在複雜變幻當中仍然緊緊扣連核心,不僅豐富了全劇的光譜,而且讓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擁有一個家,一個可以隨時收攏繽紛元素的線頭。劇中出現的四句聯,以及遵循古調所運用的諸如七字調、都馬調、雜唸調、改良小哭調等等,配以絲竹,時而雅緻時而奔騰,在七彩當中射出白光,安定心神。猶如出外遊子忽然聽見搖籃曲般畫龍點睛,令人讚嘆。
退一百年來講,什麼是歌仔戲?歌仔戲應該呈現怎麼樣的風貌?但我想,歌仔戲從未被限制在某個框架內,而且從一開始就被允許瘋狂。1930年9月,古倫美亞唱片公司就推出了由爵士樂隊伴奏的歌仔戲,隨後,還直接找日本音樂家用西方管絃樂隊的形式編曲。歌仔戲這個土生於島上的的瑰寶,她的可變與海納,是至關重大的DNA。
看完《無題島》,讓我流淌在香煙裊裊幻境,久久不能自已。
節目資訊
10/25(六)-10/26(日)
推薦閱讀
婚姻中容不下女性才華—晃晃跨幅町《海妲.蓋柏樂》
海妲・蓋柏樂是將軍的女兒,當時的名門女性除了結婚,沒有其他的出路,對於海妲・蓋柏樂而言,雖然丈夫尤根.泰斯曼是自己選的,但她被自己的選擇困住了,作為一個有想法的女性,她陷入抑鬱,想要尋找其他的生機。 寫到這兒,也許有些人會說「又來了,女人就是愛胡鬧,丈夫不是自己選的嗎?」工作也是自己選的,大多數的時候我們都覺得被工作困住,不是嗎?
向光的聲音,日常裡傾聽 ——黃裕翔的音樂劇場
黃裕翔的名字,最初走進大眾視野,是透過電影《逆光飛翔》。 電影最末,他在黑暗中彈奏,鋼琴聲如流水淌在觀眾的視野,是非常迷人感性的重要一幕。凡此以後,他持續在舞台上演奏、探索聲音,也感受自己與世界的關係。從電影走到劇場,與演員莫子儀、音樂家日京江羽人攜手打造《失眠的人》以及《夢遊的人》,乃至今年即將推出的全新作品《歡迎光臨笨蛋酒吧》,攜手同門師弟李宗霖、羅章恩共同呈現,此些都是他以音樂與世界連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