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一本好書:輕鬆打開衛武營管風琴的祕密
文|林伯杰
對大部分人來說,管風琴是很玄妙的玩意,平常安放於教堂或音樂廳,彷彿是一座宏偉華美的裝飾品;然而當管風琴奏起樂音時,儘管感覺耳炫神馳,卻又不太知曉它的發聲原理。若身為一位管風琴小白,如今有一本中文自救指南可以解惑。
欲了解管風琴的構造與知識,雖然可上網查ChatGPT或維基百科,但雜亂的訊息與太多未解釋的專業術語,反而令人更加混亂。這本《打開衛武營管風琴的祕密》,是由德國圖文作家西妮雅.博尼希(Ksenia BOENIG)所繪製,正好滿足想要通曉管風琴的所有人,特別是親子族群。
西妮雅曾在科隆學習平面設計與插畫,學生時代便開始創作兒童讀物,她的第二本書《一本管風琴的大書》(The Big Book of Pipe Organs),由德國管風琴製造大師協會(Bund Deutscher Orgelbaumeister)發行,被翻譯成九種語言,成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管風琴「繪本大書」。原因不僅是此書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更重要的是,西妮雅的先生乃是科隆大教堂的管風琴師溫菲爾德.博尼希(Winfried BOENIG),這也就解釋了她對管風琴如此的熱愛與熟稔。
在暢銷的《一本管風琴的大書》基礎上,西妮雅應衛武營之邀,特別繪製這本《打開衛武營管風琴的祕密》,圖文主要是為這台亞洲最大的衛武營管風琴而創作。畢竟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管風琴,每一台都是獨一無二,而擁有9085支音管與127列音管組的衛武營管風琴,藉由這本圖文書,揭開了這座亞洲最大「樂器之王」的奧祕。
閱讀此書,我才清楚瞭解,原來與衛武營葡萄園式音樂廳融合為一體的管風琴(偽裝得很好),共有四層樓之高,但只有部分音管顯露於外(難怪我怎麼數,都不相信哪有9085支音管那麼多)。舞台左側是交響管風琴,右側是規模較小的回聲管風琴,並且包含三個演奏台(包含移動式演奏台)。
西妮雅的繪圖,相較於實際照片,在於巧妙地去蕪存菁,讓我們很容易一起解構管風琴,尤其活躍在圖中的漫畫小人,妙趣橫生,頗有畫龍點睛之妙。
這些色彩繽紛的繪圖,不僅能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對成人而言,豐富不含糊的細節講究也頗有收穫,於是我了解音管至少24種不同形狀,從最長的10公尺的音管到最短的0.6公分(人類聽不到吧?)。書中也解釋了音栓、鍵盤的操作原理,還有從外觀看不到的鼓風馬達,如此終於知道為何琴師輕輕按下琴鍵,便可以發出滔天巨響的演奏魔法。
最有意思的章節,是以圖文介紹管風琴的製造過程,從策劃部門的發想設計,木材與金屬的鍛製,框架工作與組裝工程…等各項細部,也描繪衛武營這台管風琴從德國波昂生產,裝進11個貨櫃,運送到高雄組裝,總共耗費三年多的時間。賣個關子,其中老闆在辦公室的那張圖,令人發噱。
《打開衛武營管風琴的祕密》初版是2022年,此次2025年再版特別請西妮雅重新繪製書籍封面(請認明封面有衛武營鳥瞰畫),亦由本身也是管風琴演奏家的吳宜庭負責中文翻譯,用詞更加精準,文字更為流暢,成為一本適合各年齡層受眾的音樂書。
衛武營自開幕以來,不辜負這台亞洲最壯麗的管風琴,每月有固定的【探索管風琴音樂】系列活動,每年也邀請國外大師舉辦年度性【衛武營管風琴音樂節】,還有已發行四張於衛武營錄製的管風琴專輯,再加上這本《打開衛武營管風琴的的祕密》,如此多管齊下,您將是管風琴大行家。
打開衛武營管風琴的祕密
GREAT BIG BOOK ABOUT THE PIPE ORGAN OF WEIWUYING
管風琴以其迷人且震撼的聲響,被譽為「樂器之王」!
這台坐落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管風琴,不但是亞洲最大,而且極為獨特。
*它擁有多少支音管?
*一位管風琴演奏家如何能獨自駕馭這麼龐大的樂器?
*它是在哪裡,又是如何建造的?
本書將透過許多生動又訊息豐富的圖片,來為你解答這些疑問,
並帶你深入探索管風琴的奇妙世界!
獻給所有想要探索管風琴祕密的孩子和家長們。
◆本書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為《打開管風琴的祕密》修訂改版書。
出版社:時報文化
作者:西妮雅.博尼希
譯者:吳宜庭
出版日:2025/09/12
裝訂/頁數:平裝/40頁
規格:21cm*29.7cm*0.8cm (高/寬/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