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文字躍動!文學改編劇場魅力—淺談為愛而生共融劇場《魚.貓》」座談側記
曉劇場劇作《魚.貓》將於10月12、13日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後簡稱衛武營)演出,戲劇改編自臺灣國寶級文學作家黃春明的《莎喲娜拉!再見》之短篇故事〈魚〉及〈溺死一隻老貓〉,由鍾伯淵編導以共融劇場形式,邀請聾人及劇場演員共同演出。在8月31日下午,衛武營特別與國立臺灣文學館(後簡稱臺文館)跨界合作,特別邀集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戲劇顧問耿一偉、影響‧新劇場團長與藝術總監呂毅新,以及萬座曉劇場藝術總監鍾伯淵,三人共同以「文字躍動!文學改編劇場魅力—淺談為愛而生共融劇場《魚.貓》」為題進行前導討論。
在《魚.貓》遇見共融劇場的新可能
我與曉劇場的緣分始於十多年前,記得那時我在萬華的一棟民宅地下室觀賞了幾齣戲劇。曉劇場的作品總是充滿了柔軟而堅定的力量,總可以給予觀者無盡的啟發與感動。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視力問題,我逐漸無法頻繁地進劇場欣賞演出,但我依然持續關注曉劇場的最新動態。
以劇場實踐對土地與人性之愛的《魚.貓》
戲劇與文學的不同之處,就語言形式來說,戲劇強調的是對話,而非文學所重視的文字修辭。實際上,今日的青少年閱讀小說的經驗較少,主要是觀賞各種影視媒體甚至漫畫。在這些媒體中,他們最接近的文學類型,是以對話為主的戲劇,這些戲劇藉由對話與獨白這兩種形式,在語言上創造出各種動人的表現。在歌德與席勒所處十九世紀初,他們的戲劇對於德語的統一有很大的貢獻。劇場是當時的主流媒體,由侯國的貴族所興建,是人潮聚集的公共領域,劇院上演的戲具有社會影響力,就今天的角度,就如同電視劇或電影。
衛武營日本傳統藝能三部曲:專訪狂言師野村萬齋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自開館以來,便希望透過「三部曲」的方式引介日本傳統戲劇中的狂言、文樂、歌舞伎,在2019年即邀請野村萬齋來臺。原本預計要在2020年上演文樂、2021年上演歌舞伎,但因疫情爆發往後推延,今年(2024)一口氣推出狂言(3月)、文樂(5月)兩檔節目。狂言師野村萬齋的二度來臺,更引起極大關注。
一技入魂 乙女文樂 錘鍊百年的精湛技藝
誇張的立體招牌、排隊美食名店、沿路特惠叫賣聲,如今一年四季都充滿著擁擠觀光人潮的大阪道頓堀,若將時間拉回320年前,江戶時代的大阪道頓堀如同現今的紐約百老匯,文樂劇場正逐漸在庶民生活裡流行起來,大家到劇場裡觀賞以人形淨瑠璃形式演出的歷史故事或流傳街坊間的大事件,「文樂」成為當時娛樂活動的主流風潮。
使我們落盡繁華,回歸劇場的本質: 專訪《好事清單》導演許哲彬
導演許哲彬說,《好事清單》是一齣將他「打回原形」的製作。 早期與劇作家簡莉穎合作西方經典改編,而後帶著《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走上國家戲劇院,四把椅子劇團在這幾年的眼光準確、下一個作品的動向惹人關注。然而,在越走越高、越修越精緻的舞台之中,他們卻緊接著選擇了一齣安安靜靜的獨角戲,在排練場的空間擺好椅子就能夠開演,落盡繁華,好好說個故事。 「雖然這樣講大概有點噁心,但是這齣戲的確重新提醒了我,劇場到底是什麼?」
在場上迷路,在演出中落淚,召喚愛過的時光 ——王世緯、林家麒、竺定誼,《好事清單》演員戲後雜談
一張張手寫的好事清單,能否喚醒塵封的快樂?一齣與觀眾緊密互動的獨角戲作品,倒是一次次喚醒了演員們的腎上腺素。四把椅子劇團這幾年帶著《好事清單》走訪多個縣市,演員林家麒、竺定誼的真摯情感,在無數觀眾間發酵。2024年,王世緯將帶著截然不同的面貌,為這齣叫好叫座的故事帶來新的調味。 趕在2023年結束的前幾天,我們參與了王世緯首次試演場(try-out),並邀請她與林家麒(老爹)、竺定誼(小竺)來場「好事」對談。
111歲春之祭的二三事
若我們活在100多年前,對芭蕾的認知就是柴夫斯基的《天鵝湖》,當1913年5月走進新落成沒有冷氣的香榭麗舍劇院,準備觀賞當時最潮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帶來全新芭蕾舞劇《春之祭》,當聽到那不按牌理出牌的音樂,看到那全沒芭蕾技巧的古怪動作,我也會被激怒,這是什麼跟什麼,到底看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