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在經典的縫隙中,窺見重生的現代光影與糾纏的鬼魂
很幸運能看到晃晃跨幅町的《海妲.蓋柏樂》整排,想起20年前也曾在北藝大演過這樣的經典,那時的海妲是謝盈萱,我則是布瑞克法官,當在排練場喚起熟悉的語句時,我內心拍手叫好,經典就是這樣,依然臉不紅氣不喘地跑在時代的每一刻,即使20年過去,那些句子像魔豆一樣在心裡持續成長,這正是1890 年問世的《海妲.蓋柏樂》,如今依然帶著令人窒息的現代性。
小心,成為那個無聊的人——晃晃跨幅町《海妲·蓋柏樂》
差點成為一名學者的我,在讀易卜生(Henrik Ibsen, 1828–1906)《海妲.蓋柏樂》劇本時,並沒有太多感觸,也不打算再重新啟動任何研究動能;只是,當劇本裡的人物被搬上舞台之後,我突然有種衝動——想對我在博士班時期交往過的對象,還有我的家人,深深一鞠躬,道歉。
有料的《無題島》:一場關於人性的華麗冒險
第一個聯想到的,絕對不是小時候在廟口看到的那種鏗鏘傳統歌仔戲,反而是奧芬巴哈(Jacques OFFENBACH)歌劇《霍夫曼的故事》(Les Contes d'Hoffmann)。在這部十九世紀的法文歌劇當中,浪漫的詩人霍夫曼愛上了沒有生命的人造機械洋娃娃,這是何等荒謬的劇情!
手指頭,也能欲語還休
手指頭,也能詮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怎麼可能?手指不能講話、手指沒有五官,這要怎麼表演?
從「文雄與秀英」看見自己與身邊人的每段關係──巴鈺與謝孟庭專訪
活性界面製作與僻室聯合製作推出的韓國版權劇《文雄與秀英》,2024年於PLAYground 空總劇場演出近兩個月計53場,共有四個文雄、三個秀英。在劇本設定的角色框架中,演員們長出各自獨特的樣貌。
歐洲導演愛上臺灣歌仔戲,妙喻一特質堪比義大利即興喜劇
歐洲導演盧卡斯(Lukas HEMLEB)自2006年起與臺灣表演藝術團隊跨界合作,就深深愛上臺灣,2017年首度合作一心戲劇團,推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品,2024年再度攜手,跨越了探索與磨合的階段,以默契相融,更上層樓的作品《幻蘊迷宮》,被形容為巴洛克式的臺灣歌仔戲。
讓聲音帶我們進入外婆的心
《乘上未知漂流去》是一齣非常特別的獨角戲,所有的觀眾都要戴著劇團提供的耳機,透過耳機聽到台上各種聲響,包括演員的獨白、道具聲響、音效等。這讓我想到英國合拍劇團導演賽門‧麥克伯尼(Simon McBURNEY)享譽國際的作品《相遇》(The Encounter, 2015),這齣戲也是一個人透過創造各種現場音效來說故事,有點像早期的電影音效,只是現場做給觀眾看。
《文雄與秀英》讓你再一次__愛情!
我的好友、同時也是知名編劇詹傑曾說過一句至理名言:「電視劇像老公,電影像一夜情」。我每次都想問,那劇場呢?假若串流媒體只要點點滑鼠,就有各種驚心動魄、高潮迭起、峰迴路轉、還看都看不完的多國影視作品,排解不甘日常寂寞的一顆心,我們又為何需要大費周章走進劇場,看單單兩名演員演繹平平淡淡、細水長流的一輩子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