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為舞而舞,想跳而跳,舞蹈沒有界線!
文|古名伸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喜歡跳舞的人,另一種是聲稱自己不會跳舞的人。理論上說來幾乎不可能有人不會跳舞,只要你還在呼吸就可以跳舞。這話牽涉到一個根本的問題,到底什麼是「跳舞」?在這裡且讓我以一個全力研究舞蹈的人的身份提出一方見解。你只要能呼吸,有了心跳,基本的節奏就已經存在了。再來我們邁開步伐,左腳、右腳、左腳、右腳地行進,又有了基本舞步。我們且看看有哪一種舞蹈不是左腳、右腳、左腳、右腳地踏的?大不了同一腳多踏幾步,必得要換腳的。又有人說自己沒有韻律感,那只是對節奏時間感的掌握度不好,還稱不上不會跳舞。大可就坐在椅子上揮舞雙手,一切無關重心的調度,不也是一種選擇。我花了許多的時間盡力傳達每個人都可以跳舞的觀念,發現會不會跳舞,可不可以跳舞,往往都不是身體的真實狀況,而是心裡的處境。只要你認為自己可以跳舞,不管有沒有音樂,合不合節奏,人人都可以享受舞動身體的快樂。
這些分別心,往往更波及年齡的禁錮,很多年紀略長的人會說「我年輕的時候很愛跳舞的」,又說「現在跳不動了」,在我看來這都是懶得跳舞的藉口。為什麼會懶得跳舞?很多人是久沒機會,忘了跳舞的樂趣。更多的人是怕別人笑,想說年紀大了就可以只保持穩健優雅的風範,跳舞動來動去的會被看笑話。可惜啊!跳舞在身體與心理上無比的樂趣和好處都被束之高閣。這一切也難怪,看到年輕人的活力和健康的體態,怎麼說跳舞都是他們的天下,更別說在舞台上跳舞應該是專業人士的專利。
韓國編舞家安銀美偏偏要打破這些想法的迷思,她從旅行、採集,了解到無處不在的舞蹈。這些跳舞行為來自生活中的隨興,也許是自娛、也許是娛人,但都和生活緊密相連,而且快樂無比,最重要的是一旦舞蹈融入生活那就更沒有年齡或性別之分了。《跳舞ㄚ嬤》是安銀美自2010年就開始計畫的作品,從田野採集被ㄚ嬤級的農婦發自真心沒有掩藏的身體舞動所感染,加上幾位年輕的專業舞者精湛的舞技,融合出一場超現實的舞蹈表演。肢體是直接而純粹的,讓跳舞就以跳舞本身呈現,大部分的時間完全各自表現,整齊劃一反而顯得多餘。舞台的視覺設計充滿了跳動的色彩,而低限音樂加上電子舞曲鼓動出無法止住的腳步,更把整個視聽經驗拉到「潮」的境界,和我們認知的ㄚ嬤行徑產生巨大的反差。
《跳舞ㄚ嬤》體現了舞蹈沒有界線的理念,如果說我們年輕時喜歡跳舞,那麼喜歡跳舞可以是一輩子的事。看著ㄚ嬤們自由自在的舞動著身體,穿梭於偌大的舞台,多采多姿的服裝以及輕重拍分明的舞曲,就像他們在對所有觀者的召喚,跳舞真好!
role="presentation"
照片拍攝 Eunji Park
推薦閱讀
一座跨接時光的橋樑 漢堡愛樂的歷史與未來
德國北部的漢堡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因人口流動而促成豐富的文化交流。早在一六七八年,這裡便誕生世界上第一座公共歌劇院——鵝市場歌劇院(Oper am Gänsemarkt),韓德爾與泰勒曼等大師的作品都曾經在此上演。聖米迦勒教堂(是漢堡的宗教、音樂與藝術中心,從教父泰勒曼手中接下漢堡市音樂總監的C. P. E. 巴赫就安葬在那裡。漢堡不僅是布拉姆斯的故鄉,更是孕育漢堡愛樂的搖籃。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羅恩格林》的革命與浪漫
《羅恩格林》是一個童話傳奇。一位「天鵝騎士」現身被陰謀籠罩的宮廷,拯救了被冤屈的落難公主,然後飄然遠引,簡直是西部片《原野奇俠》的中世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