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武營本事
最不圓滿的圓滿
攝影|劉振祥
文|趙雪君
2009年《狐仙故事》首演,寫下臺灣新編京劇最浪漫奇幻的一頁;2021年由於其故事架構的靈動性,製作團隊決定以4D Views及多媒體的視覺技術重新述說《狐仙》這個故事。原定除了在臺北戲曲中心演出之外,也在臺中歌劇院登台做場,怎奈與近些年數不清的表演團體所遭遇到的困境一樣,因著疫情,臺中場次取消了,而今欣喜此劇得以在衛武營與觀眾見面。
《狐仙》一劇劇情複雜,在轉世輪迴的俗套之處又寫得出人意表。故事講述山林中可以任意轉換性別的白狐,先以男身「公子」與人類女子「封三娘」相戀,因傷於前情,忍痛自斷情思與封三娘分別。本以為情緣盡了,卻又以女身「晶晶」與封三娘來生「也娜」相逢於元宵燈會,兩世糾纏,終以最不圓滿的圓滿收束。
由盛鑑扮演的男主角「公子」,非常特別。以角色性格而言,他——以及「她」,「公子」的女身「晶晶」——是動漫性別越界文化下的產物,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而就舞台形象來看,「公子」更是新編京劇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他由老生演員扮演,但是揉入了旦行的身段。戲曲的程式身段本來是塑造人物的「捷徑」,演員只要抓住了與角色特徵(男女、文武、貴賤、窮富等)相扣的程式身段,至少也有個三分像。原本為了突出角色特徵而藝術性誇大的程式身段,在刻意的混用交融下,居然渾然無礙的呈現了亦男亦女、性別越界的身體。可以說,沒有這樣的程式身段在背後支撐,公子的舞台形象便無法成立,而公子的舞台形象若無法成立,自然也就沒有這齣戲了。對於化用程式身段以呈現角色性別越界有興趣的觀眾朋友,可以參考盛鑑參與演出的《百年戲樓》光碟,在《百年戲樓》中盛鑑扮演男旦「小雲仙」,同樣是呈現男女並存的陰柔氣質,卻沒有人會說公子與小雲仙有相類之處。這是戲曲豐富的身體表現性留給當代劇場的珍貴遺產,程式身段對於塑造各種當代文化走出來的人物,有著無窮的潛力。
如果盛鑑扮演的公子是以男身透著女子的柔媚,那黃宇琳所扮演的晶晶便是女身中偶爾流露男子的英朗。宇琳在《狐仙》中性別越界的部分不若盛鑑明顯,然而驚鴻一瞥,極為攝人心魄,久久難以忘懷。這部分也可以與戲曲故事中常見的女扮男裝人物如祝英台相較,祝英台雖然裝作男子,但仍然要提醒觀眾不要忘了這是個女子喬裝而成的假男人,而晶晶則是要讓觀眾直分不出在她回想起曾與封三娘相戀過的往事時,究竟是男是女。
戲曲作為古老的藝術,要在當代演出、與當代一同呼吸,便無法迴避與當代媒體對話,不管是簡單的投影或者是需要相當技術支撐的4D Views,都只是眾多嘗試之一。這些嘗試過後,什麼會成為戲曲劇場新的語彙、什麼會曇花一現,只有時間能回答。2009年《狐仙故事》以其情節、人物情感以及用程式身段塑造的人物形象已然飽含我們這個時代的特色,2023年《狐仙》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探索了戲曲的可能性。
推薦閱讀
即興,管風琴也可以— 提耶里.艾斯卡許
很多人以為即興演奏只能在爵士樂中聽到,其實數百年前,管風琴師就是最擅長此道的行家。10月將在衛武營音樂廳演出的法國管風琴大師艾斯卡許(Thierry ESCAICH),正是當今極少數的管風琴即興高手。長久以來,管風琴主要存在於教堂,因應禮拜儀式的繁雜流程,琴師需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我們熟悉的巴赫與韓德爾,就是巴洛克時代最優秀的即興大師。
天團養成術-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
睽違六年,眾樂迷翹首盼望的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BRSO)終於要來臺巡演。2024年正逢BRSO成立75週年,其實和動輒上百年歷史的名團相比,尚屬年輕。然而該團為何能從一個地區型樂團,成為出類拔萃的至高標竿,且讓我們細說從頭,看看BRSO的天團養成術。